12 月 17 日,第二屆中國深商大會之 「互聯與時代」 論壇在深圳舉辦,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 CEO 馬化騰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談及在深圳創業初期的經歷以及 2017 年騰訊的業務重心。
馬化騰在會議上宣布,騰訊和主打 「智能設備」 的三諾集團達成合作,在三諾智慧大廈附近合作建設的眾創空間,希望能夠藉助騰訊的網際網路軟體經驗以及三諾的硬體、電子設備的特長結合,為中小企業創業者提供更好的線上線下眾創環境。
他還透露,微信小程序會在春節前全面推出,並呼籲和中小企業創業者合作共同淨化網際網路信息環境。
在演講開頭談及自己的創業經歷時,馬化騰說,他是 1984 年跟隨父母來到深圳,從初中到大學都在深圳讀書,畢業後在深圳一家通信企業工作了 6 年,之後才開始和自己的初中、大學同班同學以及一位電信行業同行 5 個人一起創業。「那時候確實沒有什麼經歷和資金實力,就是抱著一腔熱血投入創業。」 馬化騰坦言。
馬化騰認為,他之所以選擇創業,和成長過程中一直感受著的深圳的崛起速度有關。
「我在大三、大四就看到師兄參加一些課外的項目,軟體開發,所以當時已經感受到深圳整個創業的氛圍很濃厚,我記得我當時想,畢業後可能是自己開個公司。後來發現什麼都不懂,你只會寫軟體,不了解市場、不了解趨勢。」 馬化騰談起只懂埋頭寫代碼的年輕時的自己:「我加入一個公司去磨鍊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這個過程其實也是感受到深圳是一個非常有創新活力的城市,可以說是一個創業的熱土。」
當時深圳的邊界就在福田區一帶,被稱為 「深圳速度」 的深圳國貿大廈就在馬化騰家附近。深圳國貿大廈樓高 160 米,共 53 層,是當時全國最高建築,被認為是 「改革開放的象徵」。馬化騰親眼目睹了這棟龐然大物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在幾個月內竣工的全過程。
馬化騰認為,目睹深圳國貿大廈建設的經歷對其個人的影響非常深遠:「看著它,我也在一些場合提到說,蛇口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樣的口號在當時全中國來說是一個震撼性的口號,對時間、效率如此看重,而且可以把金錢在公開場合去談,在那個時間時代來說是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儘管當時深圳騰飛速度極快,但中國網際網路資源還是高度集中在北京。談及當年拿到第一筆融資,馬化騰回憶稱,騰訊的第一筆融資是在第一屆高交會上拿到的風險投資,當時網際網路所有的 VC/PE 都在北京,沒有過來深圳,如果當年沒有高交會平臺,小企業非常難接觸到這些資本。
「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的也就短短 20 年時間。當時從網際網路發展到我成立騰訊公司的時候,兩年多的時間,當時全中國網民才 300 萬人,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大半的中國人口,都是網民。而且這 5 年的發展尤其迅猛,因為移動終端的手機發展,迅速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網際網路包括移動網際網路最普及的國家。」 馬化騰對網際網路發展的這 20 年作了一個總結,並慶幸騰訊剛好處於極佳的發展時機:「騰訊非常榮幸在這一波的浪潮中享受了這樣的紅利。」
而時至今日,隨著 「網際網路+」 理念的深入,網際網路已經不僅是騰訊所在行業的事情了,已經滲透到所有的各方面、各行各業中。從目前市場狀況看,傳統行業更希望接受 「+網際網路」,即將網際網路作為工具拓展自身業務,而非以網際網路業務為核心,這一點與更」 純正 「的網際網路公司有著理念差異。
但馬化騰認為沒有必要去分開這兩種觀念,他把二者歸納為實質上擁有同樣目的、採取同樣行動的觀念:把信息技術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結合雲、大數據、人工智慧,能夠把所有產業包括政府的信息流、生產流、資金流,以及和客戶的交互,用更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實現。
「過去 5 年來,騰訊從封閉的環境變成一個開放的環境,變成一個真正互聯的生態。當中做了很大的調整,包括內部的一些原有的業務做得不好的砍掉、賣掉、送出去,只保留最核心的通信和數字內容,包括現在提倡的——『網際網路+』。」 馬化騰稱。
他將騰訊的不同產品,描述為與其它企業不同的合作方式:「所謂的 『+』,就是跟其他企業的充分合作。具體來說,目前我們是通過微信、QQ。比如說微信的智慧解決方案,通過微信的公眾帳號、二維碼掃碼和其他很多的創新點,包括春節前會推出的 『小程序』。」
外界頗為關注的微信小程序項目,已經在今年 11 月開放給部分用戶測試,但還未全面對外開放。對於這個被稱為 「騰訊版 App Store」 的新項目,馬化騰也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從一定程度上講,微信是信息基礎設施,每天有大量信息流轉,現在的企業甚至不需要註冊域名、申請網站、申請託管空間,直接申請公眾號,公眾號裡面提供服務號,未來直接用小程序就可以建立高效的基於社交通信平臺的網站信息,企業就可以在上面跑起業務,也不需要開發很難推廣的 APP。」
而談到騰訊不斷加強社會資源連接的發展策略時,馬化騰顯得頗為自豪:「從全球來看,可能 Facebook 還在按照我們的思路學。在新的移動應用環境下,我們要打造這樣的底層,能夠讓所有生態中所有的合作夥伴、所有的傳統企業、所有的政府部門基於這樣非常良好的 『網際網路+』 基礎設施,提升它的效率。」
自 1998 年創立,騰訊已經有了 18 年的網際網路行業 「履歷」。日益豐富的產品線,帶來的是更加寬泛的業務定位,在這個時期,騰訊作出的每一個小抉擇,都在深刻影響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日後的發展方向。
馬化騰也在深商大會上透露了騰訊 「成年」 後的目標和變化——為各行各業提供基礎的網際網路設施和服務。
「(騰訊希望)很多產業一定要合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做眾創空間,希望能夠把提供的基礎元器件給到各行各業,我們並不會介入太深。」 馬化騰歸納了騰訊最希望為行業提供的四大類網際網路基礎設施:
- 雲服務
- 地理位置信息數據
- 網際網路安全服務
- 行動支付
對於這四大類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馬化騰談及了它們的重要性和發展進度:地理位置信息匯集了騰訊合作夥伴的海量數據;網際網路安全在當下環境尤為重要;微信支付和 QQ 錢包已經成長為線下第三方行動支付的排頭兵。
為社會提供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也意味著更多地觸及到中國社會現狀,與單純的線上服務提供商有著巨大的差異。
2016 年中國傳統的網際網路三巨頭 BAT 裡,百度在做醫療信息搜索推薦時因 「魏則西事件」 陷入輿論漩渦,阿里也在為支付軟體增加社交屬性時因 「支付寶圈子涉黃」 惹來非議。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拓展越深入社會,業務的開展難度就越大,公司面對的社會道德挑戰也越大。對於目標是要串聯社會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騰訊來說,這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因此,馬化騰在本次的深商大會上強調,2017 年的目標是強化騰訊的企業社會責任感:「我們在中國會更加明白,網際網路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它和現實世界一樣,一定要有管理,大量的不良信息需要介入、管理、治理。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金融安全,甚至模稜兩可的詞,我們在管理上經常遇到。前不久在微信的公眾號上面,一些所謂的返利網,一些和金融有關的、傳銷有關的活動非常猖獗,給用戶帶來一些損失。這給我們很大的反思,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要做的很多,包括金融的安全,因為這是大量的資金在上面轉。」
「明年我們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企業社會責任,其實也是為了整個網際網路的環境淨化、穩健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馬化騰在演講結尾總結道。
題圖自:騰訊
插圖自:微信、digit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