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
中新社昆明6月19日電 題: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
作者 劉麗慧
倫敦當地時間6月18日16時30分左右,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經在倫敦滯留133天的中國全景攝影師殷曉俊,終於在希思羅國際機場登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包機。而此時,距離他1月16日從家鄉雲南昆明啟程前往巴黎、倫敦對博物館進行全景拍攝,已經過去了5個多月。
圖為4月26日,疫情期間的英國倫敦國王十字車站。 中新社發 殷曉俊 攝
1961年出生的殷曉俊,被譽為「中國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他曾耗資百萬購回晚清時法國駐昆明總領事方蘇雅在中國西南地區拍攝的1200餘張老照片。1998年,這些老照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展,引起轟動。從此,用影像記錄世界,成為殷曉俊的事業。
在微信裡,殷曉俊對記者感嘆說,原本計劃2月29日回中國,做手術取出身體裡的三塊鋼板。沒想到因為疫情,機票接連被取消了四次,身體出現了排異反應,最後只好向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申請回國的機票。
「第一次機票被取消,沒有太在意。後來隨著疫情的發展,早先奉行『群體免疫』的英國政府突然升級防控措施,我也成了滯留倫敦的眾多華人中的一員。」在殷曉俊看來,3月16日是「倫敦抗疫第一天」。從這一天開始,倫敦市民被要求儘可能居家辦公,避免「非必要」的人際接觸。
「隨著抗疫的開始,倫敦的幾大博物館全部封閉。」殷曉俊介紹。作為一名全景攝影師,他馬上調轉鏡頭,對疫情之下的倫敦街頭進行全景記錄。他每天步行近10公裡,沿著泰晤士河兩岸縱深四五公裡的街區進行拍攝。「三個多月來,走遍了泰晤士河上的14座橋。」6月15日倫敦「解封」當天,殷曉俊告訴記者,他已經拍攝了44萬多張照片。
圖為4月18日,疫情期間的英國首相官邸。 中新社發 殷曉俊 攝
在殷曉俊的鏡頭裡,倫敦「抗疫第一天」,街上的行人依然不少,但幾乎沒人戴口罩。「據我了解,倫敦當地人覺得,只有生病了才要戴口罩。」殷曉俊說,「當地人最開始的防疫意識並不強,對戴口罩的行為也比較敏感。」
後來,商店紛紛歇業、學校停課、部分地鐵停運、金融機構「停擺」……平常熱鬧繁華的倫敦城開始「隔離自救」。3月24日,倫敦「封城」,街上巴士「空駛」;4月10日,芬斯伯裡公園,女警騎著馬催促人們不要在外逗留;5月12日,倫敦金融街,空無一人;5月20日,中國城,商戶大門緊閉;5月24日,倫敦的周末,很多英國人到公園草地上曬太陽;6月1日,聖保羅教堂旁邊,玫瑰花傲然盛放;6月15日,倫敦「解封」,大部分商店開門營業,櫥窗裡的模特終於穿上了衣服……也是在這一天,乘坐地鐵時戴口罩,已經變成英國政府的「強制要求」。
所有這一切,都被殷曉俊記錄在了他的鏡頭裡。
這幾個月,也讓他感受到了倫敦的人情冷暖。「剛住進民宿時,聽說我是中國人,房東吉娜女士非常戒備。我一清嗓子,她都會非常警覺。」殷曉俊說,「後來我發現,她感冒咳嗽了。我分給她兩顆從雲南帶來的茶膏,告訴她含著茶膏可以緩解咳嗽。」幾天之後,吉娜不咳了,她驚呼:「太神奇了!」
圖為6月11日,疫情期間的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天鵝湖。 中新社發 殷曉俊 攝
此事之後,吉娜自願當起了殷曉俊的助手,每天幫他把拍攝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平臺,告訴英國當地人,有一位中國攝影師每天在倫敦街上堅持記錄。
殷曉俊介紹,已經拍攝的44萬多張照片,是倫敦抗疫將近100天的街區記錄。回國後,他將對這些照片進行系統整理,並尋找渠道提供給倫敦市博物館和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備份。「這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一個中國人在倫敦留下的一批特殊的全景記錄資料。」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