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

中新社昆明6月19日電 題: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

作者 劉麗慧

倫敦當地時間6月18日16時30分左右,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經在倫敦滯留133天的中國全景攝影師殷曉俊,終於在希思羅國際機場登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包機。而此時,距離他1月16日從家鄉雲南昆明啟程前往巴黎、倫敦對博物館進行全景拍攝,已經過去了5個多月。

圖為4月26日,疫情期間的英國倫敦國王十字車站。 中新社發 殷曉俊 攝

1961年出生的殷曉俊,被譽為「中國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他曾耗資百萬購回晚清時法國駐昆明總領事方蘇雅在中國西南地區拍攝的1200餘張老照片。1998年,這些老照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展,引起轟動。從此,用影像記錄世界,成為殷曉俊的事業。

在微信裡,殷曉俊對記者感嘆說,原本計劃2月29日回中國,做手術取出身體裡的三塊鋼板。沒想到因為疫情,機票接連被取消了四次,身體出現了排異反應,最後只好向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申請回國的機票。

「第一次機票被取消,沒有太在意。後來隨著疫情的發展,早先奉行『群體免疫』的英國政府突然升級防控措施,我也成了滯留倫敦的眾多華人中的一員。」在殷曉俊看來,3月16日是「倫敦抗疫第一天」。從這一天開始,倫敦市民被要求儘可能居家辦公,避免「非必要」的人際接觸。

「隨著抗疫的開始,倫敦的幾大博物館全部封閉。」殷曉俊介紹。作為一名全景攝影師,他馬上調轉鏡頭,對疫情之下的倫敦街頭進行全景記錄。他每天步行近10公裡,沿著泰晤士河兩岸縱深四五公裡的街區進行拍攝。「三個多月來,走遍了泰晤士河上的14座橋。」6月15日倫敦「解封」當天,殷曉俊告訴記者,他已經拍攝了44萬多張照片。

圖為4月18日,疫情期間的英國首相官邸。 中新社發 殷曉俊 攝

在殷曉俊的鏡頭裡,倫敦「抗疫第一天」,街上的行人依然不少,但幾乎沒人戴口罩。「據我了解,倫敦當地人覺得,只有生病了才要戴口罩。」殷曉俊說,「當地人最開始的防疫意識並不強,對戴口罩的行為也比較敏感。」

後來,商店紛紛歇業、學校停課、部分地鐵停運、金融機構「停擺」……平常熱鬧繁華的倫敦城開始「隔離自救」。3月24日,倫敦「封城」,街上巴士「空駛」;4月10日,芬斯伯裡公園,女警騎著馬催促人們不要在外逗留;5月12日,倫敦金融街,空無一人;5月20日,中國城,商戶大門緊閉;5月24日,倫敦的周末,很多英國人到公園草地上曬太陽;6月1日,聖保羅教堂旁邊,玫瑰花傲然盛放;6月15日,倫敦「解封」,大部分商店開門營業,櫥窗裡的模特終於穿上了衣服……也是在這一天,乘坐地鐵時戴口罩,已經變成英國政府的「強制要求」。

所有這一切,都被殷曉俊記錄在了他的鏡頭裡。

這幾個月,也讓他感受到了倫敦的人情冷暖。「剛住進民宿時,聽說我是中國人,房東吉娜女士非常戒備。我一清嗓子,她都會非常警覺。」殷曉俊說,「後來我發現,她感冒咳嗽了。我分給她兩顆從雲南帶來的茶膏,告訴她含著茶膏可以緩解咳嗽。」幾天之後,吉娜不咳了,她驚呼:「太神奇了!」

圖為6月11日,疫情期間的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天鵝湖。 中新社發 殷曉俊 攝

此事之後,吉娜自願當起了殷曉俊的助手,每天幫他把拍攝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平臺,告訴英國當地人,有一位中國攝影師每天在倫敦街上堅持記錄。

殷曉俊介紹,已經拍攝的44萬多張照片,是倫敦抗疫將近100天的街區記錄。回國後,他將對這些照片進行系統整理,並尋找渠道提供給倫敦市博物館和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備份。「這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一個中國人在倫敦留下的一批特殊的全景記錄資料。」他說。(完)

相關焦點

  • 時尚,在疫情之下
    在秀後,參與這場秀的中國模特們換上了2009春夏和2019春夏高級定製系列,這兩季的作品靈感均來自中國。Armani先生在這些中國模特們的簇擁之下為中國獻上關心和祝福。 我們採訪了9位來自時尚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設計師、攝影師、公關,還有樣衣物流從業者、線上直播平臺的負責人,他們是這個看似璀璨絢爛的行業背後默默付出的那群人,在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對未來又有哪些期待?
  • 75天,這位攝影師用1.3萬餘張照片記錄下疫情中的長沙
    75天,攝影師羅斯旦用1.3萬餘張照片,記錄下疫情中的城與人之變——長沙 從空寂、復甦到繁華再現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龍文泱4月8日,長沙晴空萬裡。73歲的攝影師羅斯旦心情甚好,戴上口罩出門拍照。當天零點,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向全勝邁進了一大步。羅斯旦雖不能涉足武漢,也要記錄歷史性的這一天長沙的模樣。
  • 三位武漢攝影師用鏡頭記錄這樣的武漢
    疫情之下,來自8KRAW的武漢籍攝影師楊柯、林齊濤、羅浩兵分三路,用鏡頭捕捉了抗疫時期的武漢城市風貌,並完整記錄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過程,用真實的畫面告訴人們這一場關速度和勇氣的「戰役」。武漢是武漢人的武漢,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武漢。楊柯:火神山不是一個奇蹟,它的實現靠的是每個人的努力我是武漢本地人,從小就生活在中國地質大學附近。
  • 逃離倫敦:疫情之下英倫小民最後的尊嚴……
    英國下令提升新冠防控級別,要封城了,19日,大量英國民眾扎堆逃離倫敦外出過聖誕。於是,火車站人聲鼎沸、摩肩接踵,逃難似的人群拎著大包小包在擁擠狹小的車站你追我趕。逃離倫敦很明顯,英國人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所謂的尊嚴,在英國的車站已經被英倫紳士和淑女踩在腳下、拋之腦後,這種尊嚴於疫情之下慌得一批的英國人而言,一文不值。當一個國家的體制無法有力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時,再高尚的禮儀,在死亡的威脅下都會飛灰湮滅、土崩瓦解。
  • 371天,攝影師用影像陪你環遊世界
    在過去的371天中,深夜IN像讓55位攝影師在每周二晚上9點陪你用影像環遊世界。 在未來的2017年中,深夜IN像升級為大師IN像,同樣希望用圖片集結起表達旅行的力量。 阿富汗:如果沒有戰爭...... Moe Zoyari,一位從14歲就開始了拍攝生涯的攝影師。
  • 登歐洲最高建築 觀倫敦全景
    編者按:英國的「碎片大廈」(The Shard)號稱歐洲最高的建築,現已成為倫敦的一個最新地標,雖然參觀票價非常高昂,但是,仍有很多遊客希望能前往大廈的頂樓一睹倫敦全景。英國的「碎片大廈」(The Shard)號稱歐洲最高的建築,現已成為倫敦的一個最新地標,雖然參觀票價非常高昂,但是,仍有很多遊客希望能前往大廈的頂樓一睹倫敦全景。從2月1日開始,遊客們可以從這幢倫敦塔橋附近的摩天大樓上全方位地縱覽英國首都的全景。「碎片大廈」高達310米,而遊客的觀賞平臺設在在高度243米的樓層。
  • 《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圖片展在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舉行
    中國日報網9月15日電(記者陸中秋)9月15日上午,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圖書館學會、首都圖書館主辦,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承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圖片展」在南京郵電大學仙林校區圖書館開展。
  • 《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圖片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圖書館...
    中國日報網9月28日電(記者陸中秋)9月28日上午,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圖書館學會、首都圖書館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圖書館承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圖片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圖書館2層展廳區開展。
  • 延時中國,百名攝影師聯合獻禮國慶71周年
    點擊連結,播放視頻延時攝影下的中國什麼樣?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延時攝影吧聯合百名攝影師用鏡頭拍下祖國的大好河山,7分鐘帶你領略祖國的壯美景色! 31931699,.延時中國
  • 《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在雲南省麗江市圖書...
    中國日報網11月28日電(記者陸中秋)11月28日,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圖書館學會、首都圖書館主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在雲南省麗江市圖書館開展。《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畫冊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啟動。
  • 《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精選 圖片全國巡展在雲南省圖書館舉行
    中國日報網12月4日電(記者陸中秋)12月4日,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圖書館學會、首都圖書館主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在雲南省圖書館二樓展覽二廳開展。《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畫冊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啟動。
  • 寶寶百天照,不必去影樓,不必找專業攝影師,其實最好的攝影師原來是...
    不知不覺蜜寶已經滿百天了,不到滿月就給他準備好了百天照的行頭。時機成熟,「媽媽攝影」模式立即啟動,嘗試過了才發現找到寶寶最好的角度和動作,原來是媽媽。各位寶媽看看下面幾個照片系列,哪組最出彩?另外把家中攝影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給寶寶拍照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使用閃光燈,而不用自然光。
  • 英工藝師果蔬打造倫敦全景圖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 (Agencies)日前,在某宣傳活動中,倫敦幾位工藝師用水果重塑出倫敦全景。卡爾•華納和一支由五位模型塑造師組成的團隊花了三周的時間,使用了數百塊水果和蔬菜完成了這項工程——並且所有部分都是用膠水辛辛苦苦粘起來的。
  • 一個中國家庭在倫敦的60天
    世衛組織當晚將宣布中國是否是疫區。這個結果可能導致世界各國對來自中國的飛機進行封鎖。「真有一種等待申奧結果的感覺。」 一則朋友圈的評論這樣說。在飛機上,我已經通過微弱的Wifi證明那只是一場虛驚,不影響入境。第二天早上的倫敦蓋特維克機場,邊檢人員都沒有戴口罩。剛從飛機下來的「口罩大隊」,引起了在場其他旅客的側目。
  • 年終盤點·不平凡的2020|64歲紀實攝影師,記錄了2020濟南最真實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人民披荊斬棘,戰勝重重險阻,奪取了這場無聲戰「疫」的勝利。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策劃推出「年終盤點·不平凡的2020」系列影像盤點,通過攝影師鏡頭記錄的視角,回顧不平凡的2020年。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濟南紀實攝影師——王劍。王劍今年64歲,依然努力用他自己的視角和鏡頭,拍攝記錄著濟南這座城市,記錄著身邊普通人的故事。
  • 疫情之下,倫敦零售業的「新雙城記」
    Matchesfashion 雖已決定關閉其倫敦門店,不過這家實體零售商也仍在倫敦梅菲爾區的卡洛斯廣場 5 號聯排別墅中提供私人預約服務。目前,Selfridges 在倫敦、伯明罕和曼徹斯特的分店繼續營業,據她所說,營業時間「不確定的、沒有先例」。倫敦街道上的報刊頭版頭條寫著「倫敦處於英國新冠病毒爆發的中心」 圖片來源:Manu Valcarce/WWDHarrods 百貨公司則表示,儘管他們承諾繼續營業,但在其開業歷史上首次縮短了營業時間。
  • 最早的廈門全景照:攝於1936年 由9張照片拼接而成
    近日,老照片收藏者紫日向本報記者展示了一幅從日光巖拍攝的360度廈門全景照片,拍攝時間是1936年。他介紹,在傳統膠片時代,要拍攝360度全景照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此前看到的從日光巖拍攝的廈門老照片通常都是局部的,這張全景照片極為罕見,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廈門全景照,記錄了廈門昔日的繁華景象。
  • 《百名攝影師聚焦上海》精選圖片展高校巡展第六站在上海海事大學...
    12月13日,《百名攝影師聚焦上海》精選圖片高校巡展第六站在上海海事大學藝術館開幕,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金永興,中國日報社上海分社總編輯徐曉民,臨港管委會黨組成員、組織人事辦公室主任苗挺,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楊大剛等出席開幕儀式。
  • 旅美畫家李自健創作百餘幅作品記錄困居北非的158天
    中國旅美畫家李自健今年因疫情困居北非摩洛哥158天,期間創作了32幅人物素描、77幅油畫作品,全景展現了摩洛哥的自然風貌、民風民情與人物形象。《2020困居北非158天 李自健百幅素描油畫展》開展。 鄧霞 攝20日,《2020困居北非158天 李自健百幅素描油畫展》在長沙李自健美術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 借力嫦娥三號 美攝影師打造月球360全景圖
    近日,中國月球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就為大家帶來了多張驚豔眾人的月球地貌的照片。美國攝影師安德魯·波杜夫(Andrew Bodrov)利用嫦娥三號所捕捉到的逾千張照片,組合創造出了這個類似Google街景瀏覽方式的360°全景像互動圖。通過拉伸這個全景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凹凸的地貌,甚至還可以看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掛在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