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旅遊,不管是名山還是大川,一定少不了一個典型的景點——寺廟。尤其國內這些知名的大山中,基本上「有山就有廟」。那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非常神奇的事情,每當你走進寺廟時,不管你之前內心的情緒多麼煩躁,一瞬間便會平靜許多。有人說,這是因為佛教文化的具有啟迪人心的力量,但僅僅只是因為這個嗎?
寺廟通常都會建造在名山大山中,以及城市的一些僻靜之處,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所以在空間上便會帶給我們一種寧靜的感覺。而且寺廟一般都不會建在山腳下,它都建在山裡面,所以你要去寺廟,都得經過一條長長的臺階——進香道。這意味著你不得不一步步往上爬,消耗你的體力,當你終於到達目的地後會感覺非常的疲憊,這種運動後的疲勞感會使我們身體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東西,它會使人心情愉悅興奮。
去過那麼多寺廟的你不知道有沒有注意過寺廟的建築布局?我們中國的建築通常都是平面布局,而且是以中軸線作為主線,兩側的建築依次排開,大多數的寺廟便遵循了這樣的原則。這種嚴格對稱的布局,會帶給人一種嚴謹克制的感覺,讓人心神合一。
想要進入寺廟,首先便需進山門,你會發現山門有三道門組成:左邊為無作門,右邊為無相門,而中間則為空門。也有一些寺廟會把山門做成山門殿,門口擺著兩尊門將——哼哈二將。一座空門,兩尊門將,實際上在你進入寺廟的一剎那就已經為你塑造好了儀式感。
跨過山門,這才真正意義上的走進了寺廟,如果是大一點的寺廟,進入山門之後你的左右便會出現兩座小樓,左邊為鼓樓,右邊為鐘樓。早上太陽升起,鐘樓悠長的鐘聲響起,預示一天的開始,勞作一天之後,夕陽西下,鼓樓便會傳來渾厚的鼓聲,宣告一天的結束。隨著鐘鼓之聲非常穩定的音高,我們的心也會跟著這個音高非常穩定地到達遠方,再喧囂的心境,在那一刻都會得到平復。
往前走便迎來寺廟裡的第一座大殿——天王殿,四大天王兩兩立在大殿的兩側寓意著風調雨順,不過這座殿雖然叫做天王殿,其實真正的主角並不是他們,而是位於中間的那尊彌勒佛,或是坐著,或是半臥著,但不變的是他那無比燦爛的笑容。當你看到他的笑容時,上山後的那些辛苦疲憊和煩躁的心情,好像一下就煙消雲散了。
繼續往裡走便是寺廟中最重要的一座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供奉釋迦摩尼佛的地方,不過通常殿內卻不僅僅只有一尊佛,而且每座佛像的姿態也都不一樣,有站著的,有坐著的,還有躺著的,姿態各異,而他們所具備的共同點便是——大。以杭州靈隱寺為例,大殿正中的佛像,不包括蓮花座就近六層樓高,每個佛像兩邊還有菩薩,大殿的兩側還有十八羅漢,再加上環繞在佛祖周邊的一大堆「隨從保鏢團」,整體看起來就十分的威嚴壯觀。
雖然面對如此多的高大佛像,但是你卻絲毫不會有壓迫感,因為這些佛的狀態都特別的鬆弛,他們眼睛微微向下似乎正在注視著你,寧靜並慈祥的告訴你,不管你有什麼不安,遇到什麼困難我都可以保護你。到這裡,你會感覺所以不好的情緒都得以釋放。
通常走到這裡便很少有人繼續往前走了,因為裡面通常是寺廟不對外開放的場所,比如禪堂和藏經閣,它們會帶給你一種神秘感。一般來講寺廟的建築都遵循著虛實相間的設計法則,實指的是建築邊上的花草植物之類,它們中和了寺廟的莊嚴感,帶給人一種寧靜的自然鬆弛的感覺;而虛是什麼呢?蟲鳴鳥叫,山澗,甚至是天上的雲彩等等。
這些虛實結合的景色,帶給人心境上的平和,最終釋放掉你內心所有的緊張和不安,層層的設計和布局,讓行走在寺院中的我們,最後感受到的就是這深入心底的安寧了。寺廟這種建築和布局也是在向我們展現佛家的宇宙觀,其實所謂的宇宙,就是在這一花一草、一木一景中;而所謂精心,事實上就在這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