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21天突破思維訓練營第七天:破解困惑的根源
《活法》21天突破思維訓練營第七天:破解困惑的根源,今天探討的話題是關於困境。
說到困境,我們可以先從字面意思理解,「困」,一個人被囚禁到一個框裡,沒有辦法動彈的一種麻木狀態。困境就是人陷入一種自己無能為力處境,很煩惱、焦慮。產生困境的前提是遇到自己處理不了的事情,自己目前所擁有的資源也無法去面對。
應用心理學有個人體反應叫做凍結反應,凍結反應不只是適用於人類,很多動物都適用,即當動物或者是人遇到危險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就會不自覺地凍住,這是邊緣系統為我們提供的一種防禦策略。
移動會引起注意,讓生命產生靜止狀態。這也邊緣系統給到我們人類或動物最有效的防禦方法之一。也就是說,當動物或人處於威脅到生命的時候,會處於緊張情緒狀態下,我們就會自動啟動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方式是合理化,如否認、隔離等。這種心理防禦機制的存在對我們是優點的,優點是緩解或者減輕我們緊張情緒下的精神壓力。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一旦產生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對外界的感受的敏感性會大大降低,甚至封閉。
此時,我們就會陷入困境,不管怎麼啟動也無能為力,這就是今天的主題:突破我們所在的困境。
凍結反應是我們的自我保護機制,張老師講到一個詞「假死」,即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當有突發性事件發生,監測到生命危險時,會有假死現象。老師講了「飛鳥」和「瞎碰」假死的故事來進行論證。
不光是假死,所有的疼痛都是一種自我保護,是潛意識的提醒。
老師提到一個新詞「創傷膠囊」,我們如果把假死現象想像為它已經進入到創傷膠囊,我們可以允許T在膠囊裡慢慢地甦醒過來。
此時,藉助外力非但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對它反而是極大的傷害,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允許他慢慢活過來,那麼這個生命完全可以藉助它本身的這種力量甦醒。
老師也說,我們一定不要隨便給別人貼標籤,一旦讓他知道了自己是這樣的人,他心理上就已經出現疾病了,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傷害。
如果我們能夠善意地給他留足夠的時間,他就有足夠的自我願望,願意向外連接,用他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慢慢向外連接,他完全可以恢復正常。
困惑狀態時,我們跟外界的連接就打折扣了,根源是什麼?遇到困惑會讓我們進入到保護膜,我們會隔斷與外界的連接,使自己不被傷害而進行的自我保護,即我們啟動了一種機制。
一旦進入困惑狀態,當清楚困惑是一種資源,我們就不會捶胸頓足,不會貼標籤。其實,那是當時自己最明智的選擇。至少當時對自己來說是最有效的。
可是,一旦在困惑狀態呆久了,對自己的身份層面的認知就會產生局限。既然是一種自我保護,那我們就不能評判他,否定它,而應該學會放下它。
「放下」分三步:
第1步,允許、承認它的存在;
第2步,接受它在自己身上;
第3步,放下,轉身做自己該做的事。
我們如何突破困境?
所有的生命來到世上,首先要活下去,一定有足夠的願望,沒有人可以叫醒任何一個不想醒來的人。所以,每個人的意願度決定了真正的成長。
「醒來」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外在感官的敏銳性開始全部開放,開始搜集信息,開始關注信息背後的動機和本質。
二是內在的醒來,即我們可以非常清晰自己的感覺、內心的感受,可以非常清晰地能捕捉到我們內心有什麼感受,有什麼需求,我們想要什麼。
即,外在感官打開和對自己內在的覺察。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醒來?可以從4個方面突破和穿越:
第一、隨時隨地知道自己在要什麼,隨時知道自己的樣子;
第二、能夠跟自己建立親和;
親和是一種能力,是需要訓練的。跟自己建立親和之後,能夠信任自己、對自己負責任,很容易用在你與外界的連結上,很容易跟別人建立信任。
第三、可以非常敏銳地搜集外在的信息,警覺於這些感官所搜集來的信息。
感觀是否甦醒的檢驗指標是,使用你所有的感官,並且警覺於感官搜集來的信息。
感測力,檢測是這種感覺。一個人的心態可以用微細的指標觀察的。通過感官搜集信息、解決信息的程度,決定了你的策略。
感測有五個方面:呼吸的速度、皮膚的顏色、身體動作、微表情、肢體。
第四、行動靈活,不斷調試,不斷調整自己靈活,隨時根據外界場域和信息的變化而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及合作的事情。
行動靈活的前提,是與前面三個指標配合起來。靈活性,取決於前三個指標的訓練程度,就是方向清晰,感官是不是全部打開,建立信任和責任、知行合一。
如果這四個方面都訓練得分值都蠻高的時候,我們已經突破了所有困惑。
今日作業:讓自己慢慢吃飯,慢慢說話,慢慢喝茶等,把所有的行為都慢下來,讓自己帶著覺知,跟外界互動,然後寫出自己的心得。
今天一天參加了兩次場禪修茶道義工活動,沒有趕上老師的現場直播,晚上回來10多回放了課程,完成作業時,才發現今天的作業內容自己竟然提前完成了,感覺一切的發生都剛剛好。
順便附幾張禪修茶道的照片,以做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