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芸生 張 衍 文\圖
信水英華,鬱香縈溪,蒼林陰翳,鍾靈毓秀。貴溪,令無數有識之士嚮往的讀書聖地,其應天山上,三峰山下,八百多年翰墨飄香,書聲琅琅,人才輩出。
南宋時期,一位百世大儒登臨此地,創立了一座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旨的學府——象山精舍(象山書院前身)。
他於精舍教學期間,融合孟子「萬物皆備於我」以及道佛禪宗等觀點,提出「心即理」的哲學命題,形成儒家的一個新學派——「心學」。
他的心學體系經王陽明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為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哲學派別,對近代中國儒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陸九淵(號象山居士,人稱象山先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宋明時期中國「心學」的開山鼻祖和代表人物。他在貴溪象山精舍講學的五年時間裡創立的「心學」,一度風靡東亞世界。
今年是象山書院建院830周年,人文情懷的浩蕩、歷史底蘊的積澱,激發著無數國內外專家來此參觀、調研的熱情。
國學泰鬥、北京大學教授、83歲的樓宇烈老先生題詞:「象山書院,心學之源。」國際新儒學代表人物、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82歲的成中英老先生題詞:「象山書院,心學祖庭。」
綿亙了800多年的歷史即將打開,「中國心學發源地」的神秘面紗也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而故事的發端,要從這裡講起。
象山書院舊址
貴溪,地處信江中遊。「東連江浙、南控甌閩」,自古便是「信之大邑」。這裡的丹山碧水滋養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而道教文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也見證了心學祖庭的美麗嬗變。
沿著貴溪彭灣鄉西南部的應天山路蜿蜒向上,「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陸九淵登山而樂之,見山形似巨象,環境清幽,欣然樂之建象山精舍,在此「音讀清響」,從容授學,終日不倦。
這是一個巨星式的人物,是巨星就會發出火焰,照亮別人,把別人納入他的光輝,從而使其火焰經久不息。
陸九淵創辦的象山精舍,不僅建築「氣象益偉」,而且教學和管理都頗具特色。陸九淵規定象山精舍的辦學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其「做人」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二是做一個能「備道」的聖人;三是做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人」。
有趣的是,象山精舍不建齋舍,不供飲食,不立學規。全憑象山先生本人的精神感化、影響學徒。正如其所說「有本自然有末」「可略略地順風吹火,隨時建立,但莫去起爐作灶」。
天氣暢和之日,可以看見象山先生帶著弟子登上山之高崖,與白雲平視,大聲誦讀經訓,或面對瀑布,逸興遄飛地吟誦楚辭和古詩。
陸九淵在象山精舍的教學活動,後人概括有這幾種形式:其一是嚴肅認真的升堂講說;其二是頗似禪宗「機鋒」的談話;其三是切己自反、遷善改過的修養;其四是重專精、勤創新的讀書指導;其五是寓教於樂的優遊山林。
禪師入靜,在松靜自然中清洗倒空自我,這時候心就澄明洞開,陸九淵很看重這種狀態。此時,心智之光純淨如燭,萬物回到原初的本性,讓人看到事物的真身,大音希聲。寂靜也到了最透徹的狀態,隱秘的聲音和道路飛翔起來。
陸九淵教學授徒貫穿著儒家「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和「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精神,融藝術於人生,使人生藝術化,使得從學者逾數千人,使象山精舍有了「非從學象山不得為邑寓賢」的盛譽,以至清人全祖望在《答石痴徵士問四大書院帖子》中將象山、白鹿洞、嶽麓、麗澤並稱中國四大書院。
陸九淵一生輝煌在於創立學派,從事教學與學術活動,但為什麼說「心學」是他在象山書院教學期間形成的,其中有何機緣,這與他的經歷密不可分。
陸九淵塑像
南宋高宗紹興九年(1139)農曆二月二十四日辰時,陸九淵生於青田村道義裡。雖然家庭經濟不寬裕,但他們家宗法倫理卻很嚴整,因而受到孝宗帝的讚揚:「陸九淵滿門孝弟者也。」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的陸九淵,從小就受到家風的習染,於是「莊敬自持,心不愛戲」,刻苦攻讀,勤於思索,再加上他自幼聰穎,三四歲時,就向父親提出「天地何所窮際」的問題,其父笑而不答。從此,陸九淵就一直苦苦思索這個哲學難題。
十三歲時,他讀書讀到古籍中關於「宇宙」二字的解釋時,覺得茅塞頓開,忽大省曰:「原來無窮,人與天地萬物,皆在無窮之中者也。」於是援筆書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幼年時冥思苦想過的「天地何所窮際」這一疑問,通過十年的鑽研,終於得出結論。陸九淵關於天地、宇宙問題的探討,是其心學思想的萌發過程,為其心學在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青年時期的陸九淵,是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特殊體驗階段,這時期,他促進了儒家理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作為儒家核心的封建倫理的根源提出新的論證。不同於漢代董仲舒的「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即「天」是最後根源。也不同於北宋二程「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即理是最後的根源。陸九淵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心學」,提出對這一根源的論證。
陸九淵認為,充塞於宇宙萬物之「理」即在心中。他別出心裁地提出「心即理」,即認定「心」是最後的根源。既然「心即理」,因此求知修養就用不著去接觸外界事物,只要「立心」「盡心」「明其本心」。何謂本心?在陸九淵看來,就是人本來就具有的倫理道德品性和天賦的是非觀念。
晚年,在貴溪象山書院講學期間的陸九淵,提出了「明理、立心、做人」這個心學的最終目標,以及「辨志」「剝落」「優遊讀書」「反求深思」等一整套修養方法。就這樣陸九淵創立了新的哲學思想體系——「心學」。因他姓陸,故稱陸學,陸學作為南宋理學的主要一翼,和程朱理學共同構成中國思想和儒家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階段。
可以說,陸九淵經營象山書院的五年,是非同尋常的五年,它不僅是陸九淵一生講學授徒的最盛時期,也是陸學成熟和確立、象山心學形成和奮起的重要歷史階段。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王立斌坦言:「陸九淵創象山精舍於貴溪,講學期間傳授『心即理』 的心學思想,奠定了象山書院心學之源的地位,即象山書院,心學祖庭之舉。」
圖為國際新儒學代表人物、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成中英老先生題詞
談及心學,大家脫口而出的名字恐怕是王陽明,目前也形成一種只知王陽明而不知象山心學的尷尬局面。
其實,王陽明在繼承象山心學思想的基礎上,把心學發揚光大,形成比較完備的哲學體系,世稱「陸王心學」。王陽明明確地表示:「聖人之學,心學也……自是而後有陸象山氏,簡易直截,真有以接孟氏之傳。故吾嘗斷以陸氏之學,孟氏之學也。」其言辭充分肯定了陸氏心學。
陸九淵不僅對王陽明的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象山學派秉承陸學,在貴溪辦學為當地培養了一批人才,為教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據初步統計僅陸九淵一人就培養了三十三名進士。南宋與文天祥齊名的民族英雄謝枋得,明朝著名的水利專家徐貞明都是象山先生的數傳弟子。陸九淵在辦學方面諸如因材施教、尊師重教、自由講學、集資辦校、注重品德教育、倡導學術辯論等等,對後世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再次,陸學倡導的自立自重是向傳統觀念的勇敢挑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陸學這種思想理念的自我擴張,必然在邏輯上,並且在事實上走向對封建倫理的蔑視和對傳統觀念的挑戰。
最後,陸九淵主張「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言語」;強調「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師友載籍」。這個「五自」主張,表現了陸九淵求索探新的可貴精神。他啟迪人們要想有所作為開創業績,就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他堅信事在人為,心想事成。誠如陸九淵說的,「要當軒昂奮發,莫恁地沉埋卑陋凡下處」。這種「自立自重」,擺脫陳規陋習束縛的主張,有利於煥發人的自信,激勵大家去求索探新,開創未來。
陸九淵以他的博學卓識吸引學生,從而使象山書院成為當時全國著名書院之一。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象山墾闢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間觀奇攬勝。」
成中英教授感言:「明正德五年(1510),武宗皇帝下詔,在西峰峭壁之上雕刻『象山書院』四個字,至今中峰陡壁上,還能看到正德壬申(1512)夏言瞻仰、桂恭講學的陰文石刻,反映了當年的書院盛況。」
圖為國學泰鬥、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老先生題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是的,一個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長久屹立的精神支柱,才能擁有復興之魂。
象山心學,著眼於心,立足於人。在陸九淵看來,人是與天地並生、與天地等才的強大無比的主體力量。聖人與凡人是一樣的,堯舜的大道,並不是什麼高難行的事,聖人做得到的事情,凡人百姓同樣能做到。他期待人們認識自己,看取自己,昂揚奮發,自強自立,堂堂正正地做人,轟轟烈烈地幹出一番事業來。象山先生看取人,在於看取和肯定人的巨大心理潛能。可以說,象山心學是解放人、高揚人的哲學,是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哲學。
歷史證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往往是以文化興盛作為支撐。所以,重視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提高文化自覺,重拾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在各種重大場合明確表示心學對於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正面啟示。把黨性教育作為共產黨人的「心學」,是黨員正心修身的必修課。「心學」作為中國哲學體系中的瑰寶,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
凝結深厚的哲學思想,歷經800多年的孕育和升華,逐漸在貴溪形成了一種健康向上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象山文化。在「文化強國」之風勁吹的時代浪潮下,貴溪人正以根植於本土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內生的源泉動力,不斷繼承和發揚象山心學的經世影響力,格物窮理、知行合一、創新發展、再續華章。
昔日的三峰山象山書院舊址,今日已是貴溪一中的校園。校園的正中心地帶,象山先生陸九淵手執一卷、誨人不倦的塑像豎立於此。當地莘莘學子經過此處,都能看到先生衣袂飄飄,迎風誦讀,望之如神;校園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先生博大智慧的潤澤與精神的撫摸。
恍惚間,似見象山先生揖升講座,容色粹然,千餘學生依次坐定,秩序井然;「明理、志道、做人」的校訓,「尊德踐履、誠意正心、立志做人」的教誨餘音繞梁;「往哲之言,因時乘理」的深刻見解,不絕迴響。
本文刊登於《江西日報》2017年10月13日B1聚焦版
點Zan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支持
重磅|江西唯一,貴溪市入選國家園林城市擬命名名單
發現身邊之美|七旬老人摔倒街頭 貴溪市民合力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