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通教育積極轉型,開發在線教育平臺並推廣校訊通APP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4月18日訊,全通教育(300359.SZ)正積極轉型,在線教育服務將是公司未來推進的重要方向。2014年的目標是開發針對K12領域在線教育的垂直化平臺。
-
家長爆料: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近年多地已叫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中國移動涉嫌壟斷經營,河南何時叫停「校訊通」?
近日,據多名河南省信陽市的家長反映,學校強制或變相強制要求學生家長辦理「校訊通」,美其名曰是方便學校能及時把有關事宜通知給家長,每月收費3元,平時就是每天發送1條班裡的作業安排記錄而已。家長們說:「現在每個班裡都開有班級微信群,平時學校、班裡有事,班主任都是通過微信群裡來通知,很少是通過『校訊通』來通知的,而且家長們也喜歡在班級的微信裡交流的。像『校訊通』這樣的產品實屬雞肋,早就應該被叫停。」調查顯示,「校訊通」相關業務涉嫌存在行政壟斷、商業賄賂、違規收費等違法行為,全國有多地「校訊通」業務被叫停。
-
青海全面叫停「校訊通」收費業務 每年減輕家長經濟負擔1000萬元
日前,記者從青海省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獲悉,青海已責令全省學校立即停止「校訊通」類變相收費業務。據悉,全省「校訊通」類通信業務用戶達10萬餘人,叫停該類業務每年將至少減輕學生家長經濟負擔1000萬元。
-
委員提案引關注 有償「校訊通」被叫停
(原標題:委員提案引關注 有償「校訊通」被叫停) 家長只需月交10
-
深圳「校訊通」強制捆綁收費 家長被迫自願購買
「校訊通」涉嫌教育搭車亂收費事件近日在深圳一石激起千層浪。昨日,市教育局局長郭雨蓉回應,待全市摸底調查後,將採取相應措施,並強調學校必須堅持家長自願原則,「不能強制使用,不能強制收費」。雖然信中寫著「家長自願購買」,然而,每天布置的作業都需經校訊通發送,家長只能被迫自願購買,且還不能選擇校訊通企業、不能議價。 根據市監部門調查,「校訊通」平均要收取家長0 .3元/條的通信費,每月向家長收取10—15元。如果深圳在校、園學生以150萬計算,如都在使用校訊通,並以每人每年120元計算,深圳家長每年要多出1.8億元的教育負擔。
-
南陽「校訊通」遭家長吐槽,近年來多地已被叫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 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收費千年的校訊通
(原標題:收費千年的校訊通)
-
鄭州校訊通收費引爭議 高年級學生用處不大
陳女士訂製的是校訊通,每月3元錢。她覺得挺方便,可以及時掌握到孩子的動態。不過,近日,北京市下發通知叫停校訊通,讓陳女士也有點想法:能否換一種方式促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新聞事件 北京市叫停校訊通引熱議 近日,北京市下發《關於2014年北京市進一步規範教育收費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學校、幼兒園不得為校訊通辦理提供便利條件,此舉是為了進一步規範公辦學校代收費行為。在北京市中小學運行7年之久的校訊通,將陸續退出中小學市場。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縣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其與另一家長在家長群中就「校訊通」使用問題表達了疑惑,後被老師移除群聊。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
「校訊通」「家校通」等收費平臺 多在新生入學前家長會上推廣
「互教通」、「校訊通」等收費型家校互動平臺,因而遭到部分家長質疑的事件(詳見《新快報》2018年7月11日07版)。 家長:不開通「校訊通」,孩子入讀兩年未受影響 今年9月,馮女士的小孩將讀三年級,昨日她向記者透露,孩子就讀學校使用的是「校訊通」,但自己並未開通。「目前跟老師主要的溝通方式是微信群,儘管沒有校訊通,但是跟老師日常交流、了解孩子在校表現等都不受影響。」 收費家校通訊平臺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但在部分地區,「校訊通」仍有市場,甚至變身為「App」。
-
市教委叫停有償使用「校訊通」 提倡用微信QQ電話交流
原標題:市教委叫停有償使用「校訊通」 重慶商報訊(記者 秦健)為規範「校訊通」類業務的使用,市教委日前下發了《關於切實規範中小學使用校訊通等通訊工具的通知》,明確要求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及家長使用有償「校訊通」等類業務。
-
「校訊通」收費存爭議 轉型能自救嗎?
中小學紛紛迎來開學季,不少新生家長在給孩子辦理入學手續時,被告知需要開通一項「校訊通」的功能,用來接收來自學校和老師的簡訊通知,這項功能一般每月收取10元左右費用,多是從家長的手機上扣除。 據了解,「校訊通」是在2003年由中國移動推出。但面世的13年來,因為收費、壟斷、與聯通電信不兼容等問題,而備受爭議。
-
強制使用「校訊通」為何叫停難?專家:存利益關係
近日,安徽滁州全椒縣一位網友在《領導留言板》反映:學校要求自願辦理「校訊通」,方便多渠道布置作業,可在布置作業時,老師卻沒有將信息發布在微信群。網友在微信群裡詢問,竟被老師移出了群聊。 「校訊通」是什麼?在網際網路和各種即時通訊軟體普及之前,「校訊通」很受家長們的青睞,可以統一接收學校發送的簡訊通知、老師布置的作業等。
-
「校訊通」背後的利益鏈條,如何破除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由於微信群、QQ群的出現,以「家校互動」為主要功能的「校訊通」,其實已無多大市場需求,本來按照市場規律,沒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就應該被淘汰,但從現實看,「校訊通」在推薦給家長使用時,並沒有遵循自由選擇的市場規律,而是帶有某種強制色彩,進而在其退出時,也顯得有些尷尬,一些地方也是採取強制方式叫停這一進校業務,而另一些地方,以家長仍有需求為名繼續保留,實際上仍以強制或變相強制的方式。
-
校訊通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
原標題:校訊通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 家長被迫「自願」、校方收回扣、運營商多方分成、教育部門屢禁不止……校訊通原本作為學校和家長溝通的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記者在深圳、合肥等地調查發現,不少地方的校訊通涉嫌搭教育便車亂收費,市場亂象叢生,校訊通又該何去何從?
-
校訊通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青海物價部門全面叫停「校訊通」類變相收費,每年為學生家長減負千萬元。記者採訪發現,溫州許多學校仍在使用。隨著微信、QQ等免費即時通訊工具在家校聯繫上的廣泛應用,每月收費10元的「校訊通」讓部分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市教育局電教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門已經沒有對校訊通進行業務管理,沒有強制要求家長辦理,現在都是電信運營商直接與學校進行對接。 關於校訊通的去留問題,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