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叫停校訊通收費 全通主業受波及

2021-02-07 多知網

       多知網1月10日消息,據南方網報導,深圳市教育局近期發文,嚴禁「校訊通」收費,並要求各區教育局督促學校、相關服務企業做好退費工作。校訊通是全通教育的主營業務,2011年財報顯示,家校互動業務貢獻了其93.77%的收入,且主要集中於廣東省。一紙禁令雖不會影響全通的IPO進程,但對股價或是重大利空。
    
       去年12月14日,深圳市教育局就明令「叫停」校訊通相關收費——下發《深圳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規範家校溝通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今年1月1日起,學校發送的包含各類教育教學及管理公共信息服務項目的通知類簡訊,相關費用由學校納入預算,從學校公用經費支出。包含校訊通之內的其他個性化信息服務,由家長自願購買自行支付服務費用,並強調學校不得代替家長與相關服務企業籤訂由家長付費的相關信息服務合同,不得代服務企業向家長收取「校訊通」及其他各類服務費,學校也不得參與任何推廣和定製。

       為落實上述規定,深圳市教育局近日又向直屬各學校下達了《深圳市教育局關於報送規範家校溝通有關工作落實情況的通知》,要求嚴格落實12月4日下達的通知,同時要求對於已跨學期收取家長校訊通相關服務費用的,各區教育局督促相關學校敦促相關服務企業做好退費工作,對仍違規使用校訊通相關服務的,一經查實將予嚴肅追究相關學校主要負責人責任。

       一方面禁止學校代收費、參與推廣,另一方面校訊通業務也被界定為「不正當競爭」——上月初,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對三家經營校訊通的企業各處以10萬元的行政處罰,原因即涉嫌不正當競爭。

       校訊通這種延續近十年的古老業態受到了政策的衝擊,業內人士稱,不少從事家校互動業務的公司在籌備退費的同時,也在另謀出路。
        
       至於全通,禁令將直接影響到其後續發展,所以也有媒體認為全通瞞報重大風險,涉嫌違規。(多知網 弘孚)

相關焦點

  • 全通教育積極轉型,開發在線教育平臺並推廣校訊通APP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4月18日訊,全通教育(300359.SZ)正積極轉型,在線教育服務將是公司未來推進的重要方向。2014年的目標是開發針對K12領域在線教育的垂直化平臺。
  • 家長爆料: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南陽何時叫停落後的「校訊通」?近年多地已叫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中國移動涉嫌壟斷經營,河南何時叫停「校訊通」?
    近日,據多名河南省信陽市的家長反映,學校強制或變相強制要求學生家長辦理「校訊通」,美其名曰是方便學校能及時把有關事宜通知給家長,每月收費3元,平時就是每天發送1條班裡的作業安排記錄而已。家長們說:「現在每個班裡都開有班級微信群,平時學校、班裡有事,班主任都是通過微信群裡來通知,很少是通過『校訊通』來通知的,而且家長們也喜歡在班級的微信裡交流的。像『校訊通』這樣的產品實屬雞肋,早就應該被叫停。」調查顯示,「校訊通」相關業務涉嫌存在行政壟斷、商業賄賂、違規收費等違法行為,全國有多地「校訊通」業務被叫停。
  • 青海全面叫停「校訊通」收費業務 每年減輕家長經濟負擔1000萬元
    日前,記者從青海省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獲悉,青海已責令全省學校立即停止「校訊通」類變相收費業務。據悉,全省「校訊通」類通信業務用戶達10萬餘人,叫停該類業務每年將至少減輕學生家長經濟負擔1000萬元。
  • 委員提案引關注 有償「校訊通」被叫停
    (原標題:委員提案引關注 有償「校訊通」被叫停) 家長只需月交10
  • 深圳「校訊通」強制捆綁收費 家長被迫自願購買
    「校訊通」涉嫌教育搭車亂收費事件近日在深圳一石激起千層浪。昨日,市教育局局長郭雨蓉回應,待全市摸底調查後,將採取相應措施,並強調學校必須堅持家長自願原則,「不能強制使用,不能強制收費」。雖然信中寫著「家長自願購買」,然而,每天布置的作業都需經校訊通發送,家長只能被迫自願購買,且還不能選擇校訊通企業、不能議價。  根據市監部門調查,「校訊通」平均要收取家長0 .3元/條的通信費,每月向家長收取10—15元。如果深圳在校、園學生以150萬計算,如都在使用校訊通,並以每人每年120元計算,深圳家長每年要多出1.8億元的教育負擔。
  • 南陽「校訊通」遭家長吐槽,近年來多地已被叫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環境和校園應該是陽光、純潔的,不應該存在這種「灰色利益鏈條」,不但剝奪了家長的選擇權,變相強制,而且違反教育收費「自願」原則,助長行業不正之風,滋生腐敗。 為什麼在省教育廳早就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校方還在有令不行,而且相關教育部門也視若不見!
  • 收費千年的校訊通
    (原標題:收費千年的校訊通)
  • 鄭州校訊通收費引爭議 高年級學生用處不大
    陳女士訂製的是校訊通,每月3元錢。她覺得挺方便,可以及時掌握到孩子的動態。不過,近日,北京市下發通知叫停校訊通,讓陳女士也有點想法:能否換一種方式促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新聞事件  北京市叫停校訊通引熱議  近日,北京市下發《關於2014年北京市進一步規範教育收費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學校、幼兒園不得為校訊通辦理提供便利條件,此舉是為了進一步規範公辦學校代收費行為。在北京市中小學運行7年之久的校訊通,將陸續退出中小學市場。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
  • 「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 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縣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其與另一家長在家長群中就「校訊通」使用問題表達了疑惑,後被老師移除群聊。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 「校訊通」「家校通」等收費平臺 多在新生入學前家長會上推廣
    「互教通」、「校訊通」等收費型家校互動平臺,因而遭到部分家長質疑的事件(詳見《新快報》2018年7月11日07版)。 家長:不開通「校訊通」,孩子入讀兩年未受影響 今年9月,馮女士的小孩將讀三年級,昨日她向記者透露,孩子就讀學校使用的是「校訊通」,但自己並未開通。「目前跟老師主要的溝通方式是微信群,儘管沒有校訊通,但是跟老師日常交流、了解孩子在校表現等都不受影響。」 收費家校通訊平臺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 開學以來「校訊通」遭多地家長吐槽,近年全國已有多省市叫停
    所謂「校訊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現的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但在部分地區,「校訊通」仍有市場,甚至變身為「App」。
  • 市教委叫停有償使用「校訊通」 提倡用微信QQ電話交流
    原標題:市教委叫停有償使用「校訊通」    重慶商報訊(記者 秦健)為規範「校訊通」類業務的使用,市教委日前下發了《關於切實規範中小學使用校訊通等通訊工具的通知》,明確要求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及家長使用有償「校訊通」等類業務。
  • 「校訊通」收費存爭議 轉型能自救嗎?
    中小學紛紛迎來開學季,不少新生家長在給孩子辦理入學手續時,被告知需要開通一項「校訊通」的功能,用來接收來自學校和老師的簡訊通知,這項功能一般每月收取10元左右費用,多是從家長的手機上扣除。  據了解,「校訊通」是在2003年由中國移動推出。但面世的13年來,因為收費、壟斷、與聯通電信不兼容等問題,而備受爭議。
  • 強制使用「校訊通」為何叫停難?專家:存利益關係
    近日,安徽滁州全椒縣一位網友在《領導留言板》反映:學校要求自願辦理「校訊通」,方便多渠道布置作業,可在布置作業時,老師卻沒有將信息發布在微信群。網友在微信群裡詢問,竟被老師移出了群聊。  「校訊通」是什麼?在網際網路和各種即時通訊軟體普及之前,「校訊通」很受家長們的青睞,可以統一接收學校發送的簡訊通知、老師布置的作業等。
  • 「校訊通」背後的利益鏈條,如何破除
    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由於微信群、QQ群的出現,以「家校互動」為主要功能的「校訊通」,其實已無多大市場需求,本來按照市場規律,沒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就應該被淘汰,但從現實看,「校訊通」在推薦給家長使用時,並沒有遵循自由選擇的市場規律,而是帶有某種強制色彩,進而在其退出時,也顯得有些尷尬,一些地方也是採取強制方式叫停這一進校業務,而另一些地方,以家長仍有需求為名繼續保留,實際上仍以強制或變相強制的方式。
  • 校訊通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
    原標題:校訊通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  家長被迫「自願」、校方收回扣、運營商多方分成、教育部門屢禁不止……校訊通原本作為學校和家長溝通的平臺,為何變身「利益場」?記者在深圳、合肥等地調查發現,不少地方的校訊通涉嫌搭教育便車亂收費,市場亂象叢生,校訊通又該何去何從?
  • 校訊通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青海物價部門全面叫停「校訊通」類變相收費,每年為學生家長減負千萬元。記者採訪發現,溫州許多學校仍在使用。隨著微信、QQ等免費即時通訊工具在家校聯繫上的廣泛應用,每月收費10元的「校訊通」讓部分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市教育局電教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門已經沒有對校訊通進行業務管理,沒有強制要求家長辦理,現在都是電信運營商直接與學校進行對接。 關於校訊通的去留問題,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