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主要是指結腸癌和直腸癌,小腸發生惡性腫瘤的情況非常少。
近些年,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過不了幾年就可能超過胃癌。腸癌屬於「富癌」,胃癌算是「窮癌」,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吃得「好」、運動少是腸癌發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面對越來越多的腸癌病人,我們只有積極地採取預防、篩查措施以及規範化地治療,才有可能降低腸癌發病率,才有可能使病人治癒、活得久、活得好。手術是腸癌規範化治療最重要的一環,有哪些方式方法?術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開腹手術由來已久,也是最成熟的一種,但最大的弊端是腹壁傷口太大,病人下床時間遲、恢復慢。
隨著腹腔鏡手術不斷開展,腸癌也可以腹腔鏡下切除,腹壁傷口小、恢復快的優勢很明顯,而且在開腹手術操作困難的部位,腹腔鏡也具有一定的優勢,腫瘤切除範圍、「乾淨」程度與開腹手術沒有多大差別。
腸癌早期、腫瘤局限於黏膜層時,也可以考慮經肛切除、內鏡下切除,腹壁沒有手術切口,創傷極小、恢復極快。內鏡下切除有黏膜切除術、黏膜下剝離術等。大約10%—15%的早期腸癌存在淋巴轉移,內鏡下切除術後需要嚴密複查。
開腹手術、腹腔鏡下手術、內鏡下切除是腸癌的三種主要手術方式。
結腸形似「冂」,成人長約130—150cm。右下腹回盲部、右上腹結腸肝區、左上腹結腸脾區、左下腹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都是腫瘤高發部位。升結腸、降結腸如同柱子靠著腹後壁,間位器官,橫結腸和乙狀結腸「游離」於腹腔,內位器官。
腸管「充足」的長度使腫瘤也可以切得「充分」些,根據結腸動靜脈解剖關係,右半結腸切除術、左半結腸切除術等,切除腫瘤所在部分結腸+所屬結腸繫膜至腸繫膜血管根部。比如回盲部腫瘤,手術範圍要切除一部分迴腸(小腸)、升結腸、橫結腸右側少部分,同時所屬的結腸繫膜也被切除,內有許多淋巴結,檢查有無轉移。
結腸癌擇期手術準備充分,能一次吻合是最好的,也有吻合口近端減壓、預防性造瘻的做法,還有腫瘤根治性切除、近端造瘻的方法,腹部造瘻口隨後根據情況也可以考慮回納。
直腸癌分為高位、中低位,高位腫瘤治療同結腸癌,一般也都可以開腹手術完成。
中低位直腸癌手術空間「狹小」,也沒有「足夠」的腸管可切除,距離肛門口還很近,手術方式分為經腹切除腫瘤(保肛手術)和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腫瘤(不保肛手術)兩種方式。
保肛、不保肛手術與病人預後關係不大,直腸繫膜全切除是推薦手術方式,但生活質量或有不一樣。若病人有強烈保肛意願,考慮術前放化療以降期,或經肛切除腫瘤後輔助放化療等,或與開放手術同樣效果。
腸癌術後短期內腹部情況、引流管情況、大便情況都需要嚴密觀察,吻合口癒合良好手術也就基本成功了。
復發轉移是病人術後最為擔心的問題,要不要輔助化療?依據各種指南、共識規範化治療是降低復發轉移最有效的措施。術後定期複查以達早發現早治療,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