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我們「雲勇法布爾」昆蟲探索活動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雲勇森林公園附近吃飯的地方並不多,於是山腳下的農莊就成為我們每次活動的定點飯堂。
最近幾個月,飯店老闆的朋友圈裡頻繁出現了一種長相奇特的蔬菜,只見其豆生四稜,四稜上又長滿了鋸齒,樣子十分怪異。
最關鍵的是「客人吃過好吃,還想打包回去」,如此神奇的外表加上吃過返尋味的評價,辦公室裡一眾同事紛紛種草,摩拳擦掌計劃著什麼時候再去雲勇品嘗品嘗。
適逢上周要去雲勇森林公園考察,於是這趟吃豆考察之行就此開啟。
豆中「四不像」
來到農莊點完菜後,我們就跑到後面的田裡尋找這種神奇豆子的身影,過一把現摘現炒的癮。說了老半天,把人家名字忘說了,這種豆叫做四稜豆。四稜豆,四個稜,是不是很形象。
四稜豆的植株與我們常吃的豆角(長豇豆)很相似,它們都屬於豆科菜豆亞族,都是攀援草本植物,需要搭建棚架來方便它們攀爬生長。但只要你看見它那特別的豆莢,就可以馬上將其區分出來。
親身看見四稜豆本尊,還是有點小驚訝。它不扁也不圓,與我們常吃的豆角、荷蘭豆長得完全不像,一些成熟的豆子竟有一根小黃瓜大小。仔細端詳,你甚至還會覺得它像仙人掌。
豆中的「物種超市」
四稜豆並不是國產貨,它原產於熱帶島嶼紐幾內亞,是一種熱帶經濟作物。近年來,在我國南方地區,如雲南、廣東、廣西、海南、臺灣均有栽培。
作為一種新興的餐桌蔬菜,四稜豆備受科學家的讚賞,將其稱為「物種超市」。意思是,它全身由頭到尾都可!以!吃!一個物種,滿足各種食材需求。
首先肯定是豆莢。飯店老闆推薦我們將四稜豆切成斜面,然後用燒肉清炒。吃起來口感完全不像是吃豆子,有點像是吃菜,但入口不會有渣,味道有點像是油麥菜,總體來說是好吃的。(食評來自小編個人口味,不代表大眾水平)
除了豆莢以外,它的嫩葉、花朵、種子都可以經過烹飪進行食用。
最讓人叫絕的是,它的塊根也可以食用。據說炸過的塊根比薯條還好吃,據說有土豆和堅果的味道。不過,小編也還沒有嘗試過,不知道以後是否有機會品嘗。
不僅吃貨們盯上了四稜豆,在解決熱帶貧困地區食物需求和環境問題上,科學家也對其寄予厚望。作為一種豆類作物,四稜豆的益處有:
▲富含營養:低脂、低鈉;鐵元素、鉀元素、蛋白含量高;纖維素、葉酸的理想來源;升糖指數低;不含膽固醇、麩質。
▲健康:有助於保持體重——豆類脂肪含量低、 纖維含量高、升糖指數低;減少心臟病風險——豆類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預防冠心病;預防鐵缺乏、提升蛋白質量等。
▲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其他作物相比,四稜豆需水量少,適合乾旱貧困的農人種植,其根部深扎入土,不會與其他作物搶奪水分,且能避免水土流失。此外,其能將空氣中氮固定下來,肥沃土壤的同時,減少了化肥使用。
▲生物多樣性:豆類可以激活土壤中的根瘤菌和慢生根瘤菌等微生物,每公頃可固氮30~40千克,滋養土壤。此外,四稜豆的莖葉蛋白質含量豐富,可用作動物飼料。
▲糧食安全:豆子保存期長,可食可賣;可做飼料、綠肥;不需要施用礦物質肥料。此外,豆類在市場上的售價一般比穀物高四倍。
*互動話題
長相如此怪異的四稜豆,假如下次你在菜市場或超市看見它們的身影,你會把它放進購物車嗎?
(歡迎後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