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古代的宮女結局都逃不過幾種:被皇帝看中,成為妃子;年齡合適之後出宮或在宮中老死;在宮鬥中淪為犧牲品。但清朝有這麼一位女子,它生前是婢女,終身未嫁,卻得到兩代皇帝的尊敬。死後的葬禮也是由皇帝操辦,並將其靈柩埋葬在皇后附近。她就是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生於科爾沁的貧困的牧民之家,原名蘇茉兒,後改名蘇麻喇,滿語中的意思是大半口袋。蘇麻喇姑被貝勒府看中,成為了布爾布泰(即後來的孝莊皇后)的貼身侍女,之後她人生的將近60年都是陪伴在布爾布泰身旁。在布爾布泰嫁給皇太極之後,她跟隨布爾布泰來到盛京,後又隨其進入北京。蘇麻喇姑聰明能幹,深得孝莊信任,是孝莊的身邊得力助手。在順治和康熙的成長過程中,蘇麻喇姑也曾擔任重要角色,深受兩位皇帝尊敬。
蘇麻喇姑聰穎好學。在到達盛京之後,她學習並精確掌握了滿語,還能熟練書寫滿文。此外,她還尤其擅長女工,清朝初期,各種禮儀服裝需要規範,蘇麻喇姑就曾參與其中,在吸取滿漢蒙的經驗之上,成功設計了清朝開國冠服。
皇太極去世之後,孝莊皇后輔佐年幼的福臨登基,但當時的大權仍在多爾袞手中,孝莊與兒子福臨並不能經常見面。蘇麻喇姑就是擔任他們母子聯繫的橋梁,經常傳遞信息。直到順治七歲之時,多爾袞去世,順治開始掌握國家軍政大權,蘇麻喇姑也一直受到順治的尊敬。
從宮女到帝師。蘇麻喇姑雖然是蒙古人,但精通滿漢蒙三語。在康熙年幼之時,蘇麻喇姑就教導康熙學習滿文和滿語。即使中間經歷康熙天花患病之時,蘇麻喇姑的教導也未曾中斷,每天往返於宮中和康熙所住地,教導從未停止。所以,康熙和蘇麻喇姑雖無師生之名,但確實曾擔任康熙的老師。
在孝莊去世之後,蘇麻喇姑因難以承受陪伴多年的人去世,一度陷入悲傷之中,為了幫助蘇麻喇姑走出悲傷,康熙讓其撫養皇十二子。而在當時,只有到達嬪位以上的人才有資格撫養皇子,這也正是康熙對蘇麻喇姑信任的體現。蘇麻喇姑去世之後,康熙按照嬪妃之禮為其安葬,將靈柩停在孝莊墓葬所在的梓宮。
康熙王朝電視劇的熱播使人們開始了解蘇麻喇姑,甚至還有不明真相的人對蘇麻喇姑為什麼沒有嫁給康熙展開熱烈討論。電視與史實是有較大出入的,在電視劇中的蘇麻喇姑只比康熙大幾歲,而現實中,蘇麻喇姑與孝莊僅相差一歲。康熙是不可能喜歡一個與自己奶奶同輩的人,他對蘇麻喇姑更多的是尊敬,是教導年少康熙的師生之情。
蘇麻喇姑一生的貢獻被記載下來的只有參與清朝服飾的設計和教導康熙,別的時候她都是作為孝莊侍女被提及,但根據歷史來看,她也曾為孝莊皇后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傳奇的孝莊皇后的人生中是存在蘇麻喇姑的貢獻的。
一生陪伴在孝莊皇后的身邊,並受到兩位皇帝的尊敬。雖然是最為孝莊的婢女,但深得孝莊信任,並與孝莊共同經歷了清朝的諸多的坎坷,陪伴孝莊走到人生的盡頭,後期的她們的感情更多的不是主僕,而是姐妹的半生相伴。參與開國服飾的設計已經是宮女的榮幸,教導皇帝更是絕無僅有。死後更是以妃嬪之禮入葬,蘇麻喇姑的一生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