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清濤,來源:扯淡不二(ID:chedanbuer),經授權發布
在很多農村家裡,父母更喜歡學習好的孩子,而不是學習更用功的那個;在孩子成年後,父母更喜歡「最能掙錢」的那個。
教師節的前一天,我推送了員傑的一篇文章《作為差生的你,是否曾經被老師當「畜生」對待》,這個標題,是我取的。
文章推出後,一方面,引起了廣泛共鳴,另一方面,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評,尤其是,引起了一些中小學教師的強烈不滿。
我真為這些「道德高尚的人」的智商捉急,你們真看懂了嗎?
我們並沒有說過「所有的教師都是人渣」。我們批判的只是那些「人渣教師」,又不是「全體教師」,不包括你,你著什麼急?
莫非,你對號入座把自己列入人渣的行列了?
或許,批評者從小在城市長大,對20多年前的農村並不了解,因此,對農村社會的情況存在一些幼稚的幻想吧?
1991-1999年間,我的小學和初中是在農村度過的。因為一直都是「好學生」,因此,在那個階段,我享受到了所有老師的寵愛,然而,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我仍然非常瞧不起我的好多老師,因為,他們對待所謂「差生」的方式簡直太不人道了。
我的小學校長,經常對「差生」說,你咋不出去讓車給碰死呢?我在初中的班主任,經常在課堂上把一些「差生」喊起來提問,「差生」回答完後,他不說「請坐」,而是說「臥下」。
在這些中小學老師的眼裡,學習不好的學生就是「畜生」。
然而,倘若這個「差生」是校長、鄉長的孩子或校長親戚的孩子,或者是有錢人的孩子,這些老師,表現出來的就完全是另外一幅截然不同的嘴臉了。
他們會和藹可親地、細聲細語地跟那個「差生」說話,比對自己的孩子還有耐心。
有一次,我的班主任跟我講一道題時說了句「像你這種好學生」,我聽了後格外彆扭——我承認我是個「學習很好的學生」,但這跟「好學生」不是一回事吧?
有一次下大雨,我中午無法回家吃飯,班主任叫我去他家裡吃飯,但我並沒有對他產生什麼感激之情。因為,他叫我去吃飯,是基於「蘇清濤是個好學生」,而非「他是我的學生」,倘若我是個「差學生」呢?他肯定非但不會叫我去吃飯,反而會說句「你去死吧」。
我是有原則的人,這樣的老師,怎麼可能得到我的尊敬呢?
後來的事實再次證明,我對這個老師的鄙視,是正確的。
初三開學前,我在放羊的時候從山上掉下了去,在醫院裡度過了兩周時間。
返校之後,意外地出現了數學考試不及格、英語名次大幅度下滑的問題,儘管我自己認為這只是個「小小的意外」,但包括班主任在內的好幾個原先視我為「最得意門生」的老師都大膽預測:這娃,腦子摔壞了。
從此以後,他們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直到我在後面的考試中重新崛起,他們對我的態度才「又回到了最初」。
確實,僅僅因為你的分數高就喜歡你的老師,都是些勢利小人、變色龍。今天他因為你的好對你「另眼相待」,就說明他有可能明天也因為你的差而對你「另眼相待」。
在初中畢業後的十幾年裡,遇到寒暑假,我經常去一個只給我帶過一年課的語文老師家裡,但從來沒有去過班主任家裡。
那個語文老師,曾經狠狠地揍過我一頓,也罰我寫過作業,我之所以一直尊敬他,就是因為他不勢利——他對「差生」也特別好,他也不會去巴結校領導。
高中,是在城市裡上的,像我初中班主任那樣勢利的老師就很少了。
大學,是在更大的城市(上海)讀的,與其他同學相比,我是絕對的低分低能,但並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歧視過我這個「差生」。
越往大城市,人就越不勢利。反過來,小地方的人更勢利,在農村尤其如此。
前幾天,一個初中同學給我講起這麼個事情:幾年前,他去我們老家的縣城辦港澳通行證,他第一次去的時候,負責辦事的派出所民警說「印章不在,辦不了」,這同學便打電話給他官任縣委常委的舅舅求助。
過了一會兒,他舅舅派來的人又帶著我同學去派出所,對民警說:「這是X書記的外甥。」
民警,還是那個民警,但僅僅因為「X書記的外甥」這幾個字,印章便「回來了」,事情很快辦妥。
說完這個故事,同學說:「我發現,在農村,人更勢利。」
但具體到這件事中,我覺得這個民警,不是勢利,而是腦殘。他真以為,他做的這檔子破事兒,X書記會領他的情嗎?別傻逼了。
前幾天,一個讀者在我一篇文章的評論中說:「比教育資源更不公平的是,有素質的男女也都集中在大城市。」
反過來說就是,小城市其實集中了更多的傻逼,我們縣城那個派出所的民警就是傻逼中的戰鬥逼。
以往,我們都認為,越往小地方,尤其是農村,人就越淳樸,我今天卻突然來了一句「小地方的人更勢利」,這兩者矛盾嗎?不矛盾。
因為,小地方人的勢利是「純天然」的,這種勢利,跟他們的淳樸相輔相成。
在很多農村家裡,父母更喜歡學習好的孩子,而不是學習更用功的那個;在孩子成年後,父母更喜歡「最能掙錢」的那個。
我奶奶平時住在我二伯家裡,但我二伯和二媽特別摳。奶奶看個電視、用熱水器燒個熱水,我二伯和我二媽都嫌費電。
我爸去二伯家看我奶奶時,每次,都是坐一會兒就走了,二伯和二媽從不會留他吃一口飯。
然而,我和我妹妹去的時候,二伯和二媽卻特別熱情。
對此,有朋友做的解讀是:因為,在你二伯看來,你和你妹妹是從大城市回來的,比較有出息。
十多年前,我有個堂姑媽,在我們鎮上開了個羊肉館,有一次,我三爺爺去姑媽(親侄女)的店裡吃了一碗羊肉,付了5塊錢,姑媽居然真收了,那可是她的親叔叔啊!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我和我堂哥去姑媽的店裡吃的時候,我們是真心誠意地要膚淺,但姑媽堅決不收。
回來後,我很詫異:為什麼親叔叔的錢都要收,而侄子的錢反而不收呢?我媽的解釋是:「你姑媽是那種眼睛朝上看的人,她可能覺得你們馬上要上大學了(彼時,我們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以後就要成為有錢人了。」
我以前在農村時還發現,很多人都特別喜歡攀附那些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親戚,僅僅因為後者有錢或「有勢」。
大地方的人、富人當然也勢利,但他們的勢利,往往不是要擠進更高的圈子,而是「狗眼看人低」;而小地方的人、窮人的勢利,則是想高攀,想擠進一個並不屬於自己的圈子。
對富人的勢利,別人雖然看不慣,但也拿他們沒辦法,因為人家就是有那個資本;而窮人的勢利,則常常顯得幼稚可笑——圈子不同,難以相容。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小地方的人和窮人,會更勢利呢?
勢利,在本質上,是出於一種無力感,自己沒有能力解決一些問題,便希望能依靠外力。
比如,在嫁女兒的時候,越是家境不好的家庭,便越是希望女兒能嫁個有錢人,藉此改變家庭命運。
再比如,前幾年,我有個同學(男)建議給我的擇偶標準是:應該找家境比咱們自己好的女孩子,希望對方家庭可以幫助到咱們。
相反,對自己的能力比較有信心的人,哪怕出身並不好,哪怕自己沒多少錢,也不會很勢利。
所以,前面的說法都不準確。
確切地說,應該是:越是弱勢、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勢利。
如果你覺得勢利並不光彩,你也不想成為一個勢利小人,那麼,就儘快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吧。
作者簡介:蘇清濤,已出版《戀愛真相:最好的愛情 是彼此高攀》《如果你不肯向這個世界投降》《誰的人生沒有低潮 有路就好》,中國文藝媒體聯盟藝窩瘋核心成員,忠於好奇 1984年出生,200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儘管我毫無藝術細胞,但我自己就是個藝術品」
賞飯加微信:158589503(備註廣告),部長微博@小明牛哲學
👇買書,就選擇部長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