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長們都會犯愁,到底要不要給老師送禮呢?又該送什麼呢?
有人說,教書育人是老師的本職工作,所以教師節就不該給老師送禮。
小編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小我們就知道要尊師重教,尤其是老師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真心對你負責任的人。他們無私地把知識傳授給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給老師準備一份禮物,是我們表達敬意和謝意的方式。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而且大多數中國人內向,不擅於口頭表達激烈的情感,所以一個小禮物就是我們表達心意的最好載體。
禮物不用太貴重,一張卡片、一朵鮮花、一個筆記本、一支鋼筆,就足夠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敬重與感謝。
還記得小時候,那時候的人們送禮不會直接送錢,認為那樣太功利,像做「買賣」,缺少誠意和真心。人們送禮一般送的都是「實物」,連參加婚宴,送給新郎新娘的禮物都是一對枕巾、一塊床單、一個暖水瓶……所以那時候的教師節,孩子們送給老師的禮物也是這樣的。
記得1985年過第一個教師節時,有同學一早就守在自家雞窩旁,等老母雞下出第一顆蛋,就緊緊地攥在手裡,一溜煙地跑到學校,鄭重地把它送給自己最喜愛的老師,深深一鞠躬,是對老師最好的感謝。
還記得第三個教師節,小編正上小學四年級,我們每個人捐出了自己一天的零花錢,為語文、數學兩位老師每人買了一個筆記本,一支鋼筆,一束塑料花,班幹部代表大家給兩位老師寫了一封信。這個禮物是我小學階段給老師送的最「貴」的禮物,那兩束塑料花老師過年的時候才捨得插到花瓶裡,擺到書桌上。而那封信,老師保存了一輩子。
上世紀80年代,我們送老師的禮物是既實用又能代表心意的東西。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送禮就要挖空心思了。
直接送錢的,送購物卡的,送金首飾的、送名酒的……這些禮物價值不菲,但情意呢?小編認為比上世紀80年代的禮物卻少了很多「真情實意」。
其實給老師送這些禮物的家長,很多都是有著想讓老師多照顧一下孩子的想法,認為送的禮物越貴,孩子就能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說到底是為了讓孩子在學校享受「特權」而送禮,對老師的感謝和敬重之情卻淡之又淡。
這樣的禮物,恐怕「正直」的老師,是不會接受的。
還記得高中時教師節,我們的學校常常不放假,班主任總會說:「老師,就是教書的,這一天,更應該好好教書。」
在高二時,一節數學課,老師正在講題,同學們卻在下面說開了悄悄話。數學老師突然大發雷霆,匆匆離開了教室。
正當同學們納悶,平時溫文爾雅的老師為什麼會這樣時。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們,剛開學不久數學老師的身體裡長了一個腫瘤,本來計劃要到北京去做手術,但怕換老師影響我們的成績,數學老師決定等講完所有的課程再去做手術……
那節課正是最後一節新課,之後我們就進入複習階段了,而第二天老師也要去北京做手術了。
同學們震驚了,老師拖著病體給我們上了兩個月的課!
我們每人疊了一隻「千紙鶴」,把它們裝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裡,全體同學來到了老師家的樓下,班幹部上樓敲開門把那個裝滿千紙鶴的瓶子送給了老師,當老師出現在樓下時,我們大聲說著「老師,對不起!&34;老師,手術順利「」老師,平平安安「……老師深深地給我們鞠躬,我們哭了,老師也哭了。
後來老師在北京住院時一直帶著那個裝滿千紙鶴的瓶子,當老師康復回到課堂時,我們全體起立,掌聲久久不息……
這就是老師最希望送給孩子的禮物:盡職、盡責、堅強、善良。
這就是我們最應送給老師的禮物:尊師重教、心懷感恩。
這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禮物,也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編輯:喵了個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