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開始推進了城市化進程,近40年以來我國的城市水平不斷提高,截止2017年末,我國城市人口數量達到8.13億人,城市化水平達到58.52%。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我國的大小城市數量超過660多個,這些城市城市等級不同、經濟發展總量不同、人口數量不同、對外影響力也不同,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第五個一線城市
目前在我國的城市劃分體系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無疑是公認的一線城市,其中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位於環渤海灣地區;上海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市,位於長江入海口,長江三角洲核心地區;廣州和深圳地處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北上廣深是中國城市發展的標兵,代表我國城市發展的第一梯隊,那麼在此之後的其他城市,誰最有機會成為我國的第五座一線城市?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15個新一線城市分布圖
關於城市等級的劃分,是一項繁瑣的系統工程,很難面面俱到,除了GDP規模、500強企業落戶數、機場吞吐量等指標外,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院還採用了人均收入、211高校、國際航線等指標來進行分析,對我國的400餘座城市進行了等級劃分。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之後,又劃分出了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共15個城市。
成都
我國的第五座一線城市最有機會再上述15座城市中產生,當然這15座城市當中,排名靠前的城市更有機會晉升一線城市,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G20峰會舉辦城市、2022年亞運會舉辦城市;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長江中遊地區最重要的商業中心;重慶是直轄市、長江中上遊重要港口商業城市;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天津是直轄市,地處環渤海灣,北方地區重要的商業中心。
6個排名靠前的新一線城市
我們從上述15個新一線城市中選擇排名靠前的6座來分析,我國的第五座一線城市應該很大概率出現在以上六座城市中,從地理分布來看,成都、重慶位於我國西南地區;武漢位於我國中部地區;杭州和南京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天津位於我國北方環渤海灣地區。
武漢(未來)
我們來看看各城市的GDP總量情況,在過去的2017年,北上廣深的GDP總量基本在2萬億元以上,佔據前四名。此外重慶達2.01萬億元,位列第5位;天津達1.8萬億元,位列第6位;成都達1.38萬億元,位列第8位;武漢達1.34萬億元,位列第9位,杭州達1.28萬億元,位列第10位;南京達1.21萬億元,位列第11位。其中位列第7位的是蘇州,由於城市級別較低,對外影響力較弱,故未列入候選名單。
杭州
當然我們也不能單單看GDP的總量,還需要考慮各城市的人口規模,其中重慶市人口數量為2991萬人、天津市人口數量為1293萬人、成都市人口數量為1404萬人、武漢市人口數量為1076萬人、杭州市人口數量為918萬人、南京市人口數量為827萬人。如果從人均GDP的角度來看重慶雖然GDP總量最多,但是人口規模也是在6座城市中最大的,接近3000萬人,所以其人均GDP的數據其實較低,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競爭力。
重慶
親愛的讀者,你覺得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這6座城市,誰有機會成為我國的第五座一線城市呢?歡迎留言發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