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視頻在抖音火了:零下8度,安徽一所幼兒園所有老師翹首企盼只迎來了唯一1個來上學的娃,老師組團包圍「獨苗」~
1.
寒冬一到你家娃秒變「上學困難戶」了嗎?
話說,一到冬天幼兒園老師經常會收到家長的請假信息:
天氣太冷了,害怕孩子風寒感冒,今天就不讓他去幼兒園了
老師,我家娃又賴床鬧情緒,哭著說不想去學校,誒
明明今天醒的很早,但穿衣服,起床,吃飯墨跡到現在了,估計晚會兒到學校
...
很多家長表示深有同感,一到冬天孩子自動「磨蹭」,調整為「上學困難戶」模式,愁~
2.
當心「假散漫」變成「真拖延」
你家娃最近按時上學了嗎?
有的家長明知遲到,到學校門口還慢悠悠地沒有一點緊迫感,還有家長擔心天氣冷,孩子會生病,索性就請假不去幼兒園了。一兩次的遲到請假可以理解,長時間父母的「寬容」會讓孩子覺得心情不好可以不去、天冷可以請假、墨跡也沒關係...
長此以往,這些「假散漫」有可能變成「真拖延」,對孩子的危害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智慧的父母用望遠鏡看孩子的成長,不智慧的父母用放大鏡看孩子的現在。對於孩子來說,他後天長成的模樣90%是教育的結果。與其上小學後因為孩子難適應學校規矩而焦慮,不如現在未雨綢繆,從幼兒園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3.
三個方法輕鬆讓娃實現自我管理
請停止催催催,也請把孩子的事情還給他
《蠟筆小新》裡的美芽簡直就是很多媽媽的真實寫照:為了讓小新入園不遲到,簡直拼上了老命。好不容易叫醒,接著洗臉刷牙,每一天早上都在「兵荒馬亂」中度過~
怎麼能避免這樣的劇情每天上演呢?首先請家長停止「催催催」。要知道很多孩子的磨蹭都是家長催出來的,當你不斷催促「快吃飯」「快穿鞋」的時候,請反思一下,是不是給孩子指令太多了?謹防催出叛逆型和依賴型孩子:大多數情況下,當父母說「趕快!」時,他們反而故意拖拉,以此來反抗大人。——《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很多家長一看時間不夠了,嫌孩子動作慢,直接上手餵飯、穿衣服、穿鞋子!這樣容易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請把孩子的事情還給他:洗臉、刷牙、吃飯等小事讓他自己來,這是他成長路上必學的功課。有可能他開始做的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會熟練起來的。耐心些,給他時間成長。
溫馨小提示:每次出門,預留半小時「意外緩衝」時間!避免出現蠟筆小新這樣的狀況:好不容易所有事準備完畢要出門時,突然一句「媽媽我要上廁所」,讓所有努力都白費~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大部分寶寶3歲左右時間感開始萌芽,這個階段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一些和時間有關的小遊戲或者故事,加深孩子對於時間的認識與理解。千萬不要錯過3-6歲培養孩子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
3-4歲:陪孩子閱讀一些關於時間的繪本:《金爺爺買鍾》、《時鐘的書》等,讓孩子在繪本中讀懂時間的意義。用沙漏讓孩子感知具體時間:陪孩子玩倒計時遊戲,20分鐘沙漏計時吃飯,自律自主進食不拖拉。
5-7歲:培養孩子做規劃的習慣,讓孩子自己掌握時間的主動權。例如按自己的意願安排寒暑假,相信他會很樂意做一個時間管理大師。
6歲問問小朋友做的計劃@瀟灑姐 分享
蒙臺梭利說,當我們漸漸地控制住自己,不再對孩子指指點點,當我們能夠把孩子從我們的個人影響下解放出來,放在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中時,他們就會對自己的智慧信心大增。
多給孩子些表揚和獎勵
家長和幼兒園可以設置適當的獎勵給孩子,幫孩子建立信心,趕走內心的小恐懼,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一個3歲萌娃說:「我馬上就要拿到全勤小獎狀了,我要當全勤小明星」。他為了得到幼兒園「全勤獎」,大雪天堅持讓媽媽送自己去幼兒園。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後續,就是小朋友如願拿到了「全勤獎」。這個小小獎勵背後,是孩子的堅持,媽媽的支持。
最後,分享一段紀伯倫的詩歌作為結束: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