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其他星球的探索,特別是月球,我們從未停止過。因為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所以受到的關注最多。
所以自從人類開發了太空船以來,第一次個探索的就是月球,希望通過探索月球的秘密,在某一天我們可以在別的星球生活。
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月球,都在想月球上探索是否還有生命存在?抑或生物是否曾存在?
然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月球上應該沒有生命,主要是因為月球上的溫差太大了,根本不適合生命生存。
然而,我們國家的衛星卻發現了月球背面的秘密。關於月球正面,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月球正面會一直朝著地球,也就是說,當我們觀看月球時,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子,這一次,我們的衛星終於看到了月球背面。
從衛星傳回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背面有很多隕石坑,還有很多人造垃圾。隕石坑很好理解,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漫漫的長河當中,幫助地球吸引了很多的隕石的攻擊。但是為什麼月球背面會出現大量的垃圾呢?
由於人類在探月時,探月車輛和衛星受損後,在月球上不能降解,科學家認為這一現象一直存在於月球表面。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衛星還發現了一大堆未經鑑定的金屬,而這些正是科學家最關心的神秘所在。
這讓我想到霍金先前曾說,人類最好不要過分地去探索其他星球,至少在人類的技術水平高得不能再高的時候,不要輕易向外探索。
沒有人知道在其他星球上有沒有比我們星球更先進的文明。就目前人類文明的力量而言,即使在太陽系中還有其他的外星文明存在,或許我們也無法探測到他。
因此,即使我們竭盡全力也找不到外星文明的蹤跡,相反,如果我們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其他外星文明發現了我們的活動痕跡,並最終追蹤到我們的地球,那麼地球就可能會面臨毀滅的危險。
而且,霍金也曾預言,如果人類繼續發展科技而不保護環境,人類最終將會被自己的雙手所毀滅。
這種發現文明,而文明不與你講道理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就像科幻作品《三體》就有過對文明間的生存與毀滅的抒寫。
該科幻作品圍繞著地球人去聯繫外星「三體人」,希望友好相處,可結果卻引起了三體人的科技毀滅性達400年的壓迫與科技摧毀。
為什麼就不能友好相處?書中有一個文明間相處的宇宙法則「黑暗森林」。作者劉慈欣是這樣描寫的:"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無比的森林。在森林中,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獵手。每個獵手,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殺死一切敢於暴露自己的人。"
而一旦被更高級的文明發現地球的坐標,那麼對地球而言,帶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在作者劉慈欣看來,貿然回復外星人的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黑暗森林」法則還是很符合人性生存法則的,畢竟正如書裡的一句讓人振聾發聵的話「毀滅你,與你何幹。」
弱肉強食,就像是一個人類看到一隻螞蟻會怎麼做,無聊了就會捏死它,雖然它什麼都沒做。如果真的有新的文明,如果他的科技水平比地球高,或許真的要引入書中另外一個概念「降維打擊」。毀滅一個星球我只是用了最簡單的方式丟了個高科技產品就全當垃圾,動動手清理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文明間難道就不能和平相處嗎?這裡又涉及另一個理論「熵不可逆」,如果資源能量達到了終點就沒了,所以只能清理不能共存。
書裡有太多和物理現象有關的理論,雖說是科幻,但不妨礙他的一些合理推想。在書裡也有太多關於人性的思考,都在用小說每個人都能看懂的形式娓娓道來。
如果你對於科幻世界的構想非常有興趣,希望擴大自己的世界觀,哲學觀,希望了解更多關於人類,對於未來的思考,《三體》我強烈的推薦。
《三體》一共有三部,《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筆者最愛第二部與第三部,初讀時簡直興奮到停不下來。即使晚上睡覺時,滿腦子也都是宏偉飄渺的宇宙,新奇的科幻概念,巧妙的故事構思。
日本文化界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讀完《三體》後,不吝言辭的稱讚它為「超級不可能」小說:
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體』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性的『超級不可能科幻小說』!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歐巴馬還因為要看續集而崔更,想想一個曾經的總統,如此淡定的人都抵不住的魅力,又有多少書籍能做到如此?除此外《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還有馬雲、馬化騰。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三體》劉慈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成為首個亞洲作家獲得雨果獎的作品。此外,到2020年4月,它已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材開發中心(2020年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南目錄中的指定中段文學閱讀書目。
怕看不懂?完全不用擔心「科幻小說」能被基礎教育教材開發中心(2020年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南目錄指定中段文學閱讀書目的絕對可以看懂。
馬上寒假,過年了,送孩子、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知識不貴,一頓飯錢而已,還等什麼馬上點擊店鋪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