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產階級?概指年齡35歲左右,資產年薪百萬-千萬左右。那麼這類人群養娃大概得花多少錢?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上了熱搜,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在幼兒園被孤立。然而幾乎全部網友,都把矛頭指向了被孤立的一方,小女孩的父母。為什麼會這樣?原來,小女孩的父母,因為女兒裙子被扯壞,要求「肇事」小孩的家長照原價賠償。這個原價竟然高達3799元。
獲得賠款後,小女孩就像一個易碎的花瓶,被全班「束之高閣」。沒有人跟她說話,沒有人願意走近她,每個小孩似乎都受到了警告:你可別惹禍,爹媽賠不起!事件發酵到最後,網友們不再討論父母要求賠償的行為是否妥當,爭論的焦點漸漸滑向了:這麼小的孩子,究竟該不該穿名牌?
中產養娃,拼的就是高溢價
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
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當然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其次,是歐美外教常駐的幼兒園,學費一個月1萬元。再次,是擁有非歐美籍外教的幼兒園,每月學費8000元以內。再往下,是幼兒園一周兩節外教課,每月5000元左右;最底端的,學費在1000元以內,當然了,沒有外教。
孩子放學後,就輪到課外班了。網傳的熱文《鋼琴只能排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提到,處於課外班鄙視鏈頂端的,是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等貴族愛好,其次是管風琴、豎琴等西洋樂器,再次是畫畫、舞蹈、圍棋等,排在最底端的,則是演講和英語(意味著你娃上的幼兒園不夠國際化)。
上海一位中產家長,給年僅5歲的兒子,在某知名理髮店辦理了上萬元的儲值卡。問及原因,他說兒子馬上要奔赴幼升小面試,只有保持髮型穩定,才能方便麵試官辨認。
看著那麼小的人兒,神氣活現地坐在方便剃鬚的復古理髮椅上,就像走進了《一代宗師》裡張震深藏功與名的理髮店,那真是比文藝片還文藝,比魔幻主義還魔幻。
身著名牌的中產父母,給孩子買衣服,都是大人購物後順手買的。父母都穿最新款,沒道理給孩子買舊款吧?所以,按季去大牌童裝專櫃購買最新款,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從吃穿生活用度,再到上學輔導,中產階級的養娃之路可比是益價比星巴克還高。可能從一個孩子出生到上完大學,花費可能夠在大城市買一套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