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大學生畢業就業,建行福建省分行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暑期公益實踐活動,為廣大學子搭建了解社會、參與公益、服務社會的平臺,幫助即將走向社會大舞臺的大學生群體提升職業素養,提高就業適應能力。
近日,來自全國128所院校的372名學子「後浪」,匯聚在建行大學福建省分行分校「金智惠民」實踐團,走進八閩52個縣域、97個鄉村,用花樣帶貨、特色宣教、志願服務、健康惠民等新金融實踐,用青春成長為畢業就業「熱身」。
田間實踐、對話雙創,問道「職場人」
7月31日,平和縣青年創業園,建行大學平和縣實踐隊的17名學子和返鄉創業的青年企業家一起,圍繞「鄉村振興、創新創業、職業選擇」等話題,展開了交流。
「大學畢業是人生重要的節點,擇業不僅要考慮個人興趣,還要結合國家需求。」「對於創業者而言,搶時間就是抓商機。可以關注日常消費,結合家鄉優勢,找創業的對接點。」「多爭取實踐機會,才能找到自己興趣和擅長的最佳匹配。」 ……面對學子們的問題,青年創業者的優秀代表用他們的職場經驗和創業歷程,做了耐心細緻地解答。不少學子還拿出筆記劃重點,為做好創業做「功課」。
相似的「職場面對面」場景,也在八閩大地同步上演。在柘榮縣城郊鄉的「文創田園」,學子們對話文創傳承人並現場體驗剪紙技藝、油畫創作,探尋鄉村振興背後的「美麗經濟」;在政和縣羅金坂生態茶園,學子們對話福建那杯茶葉有限公司青年企業家,實地了解政和白茶助力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在福州馬尾亭江的萬德電氣公司,學子們聆聽鄉鎮企業從小到強的「闖關」經歷,了解新形勢下外貿企業如何「乘風破浪」。
了解職業,精準擇業。7月以來,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組織學子就近開展下鄉進企實踐活動76場,通過職場面對面、入企觀摩學習、田間實地體驗等有意又有趣的方式,為大學生打造「職場能量站」。
直播帶貨、健康調研,體驗「新職業」
「我們政和地瓜個大又甜,用它製作的地瓜酥,口感豐富營養好,22日晚上7點半,我在直播間等你哦。」在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組織的「遇『建』好物·『政和』我意」直播帶貨活動中,建行南平分行學子實踐團成員許子晗化身「帶貨主播」,實力助力家鄉農特產品在線「出道」,短短一個半小時就吸引14.48萬人次觀看,並成功幫助銷售扶貧產品近3萬元。
與許子晗不同的是,建行漳州分行實踐團成員陳樂珊當起了「健康助理」練習生。從提供導診志願服務,助力「八閩健康行」平和站義診,到走進平和縣文峰鎮前埔村「擺攤」,為村民測血壓並協建「健康檔案」,再到參與「裕農學堂」公開課,為村民普及健康和防疫知識,並指導村民通過建行大學上防疫「網課」,陳樂珊用自己的所學所思,為健康鄉村助力。
新形勢催生新職業,新職業帶動新就業。為幫助大學生群體適應新的就業形態。建行福建省分行在暑期實踐中,因地制宜安排體驗「新職業」環節,包括直播帶貨、健康惠民、裕農學堂、新媒體製作推廣等活動,引導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體驗「直播銷售員」「健康助理員」「網際網路營養師」等,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了解新職業,拓寬擇業思路,從而驅動學子加強學習、自我迭代。
「以前看別人直播,感覺很簡單,體驗之後才知道背後還有大文章。」來自臺灣高雄科技大學的學子卓宇欣說,這次體驗讓他明白了「職業技能」的重要性,決定加強新媒體技術和「策劃寶典」的學習,為就業增加砝碼。
網點實習、花樣宣教,開啟「預就業」
早上九點參加網點晨會、指導客戶使用智慧櫃員機辦理業務、在勞動者港灣組織互動微沙龍、打卡建行大學及時「充電」——作為2020年建行福建省分行的網點「建習生」,孫夥妹的一天安排得充實有序。
孫夥妹是福建工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三學生,她的就業目標之一就是金融行業。「通過跟崗實習,讓我提前了解銀行工作,更有針對性進行職業規劃。比如,一名優秀的銀行員工不僅要提升職業素養,還要跟上『數位化』步伐。」兩個月的「建習生」旅程,孫夥妹表示收穫滿滿。
除了建行網點,裕農學堂、田間村口等「新金融」課堂,也成了學子「預就業」的舞臺。在三明市寧化縣中沙鄉的「裕農學堂」,學子們通過方言版「裕農通」講解、「惠閩寶」涉農融資產品介紹、「財商教育」互動等方式,助力農村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在南平市政和縣石屯鎮中心小學,學子們變身教師,與23名小學生共學共唱《我和我的祖國》,開展聽歌識曲、擊鼓傳花等音樂遊戲,推廣「積分圓夢·微公益」音樂教室捐贈項目,用金融之美匯聚公益之美;在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普惠金融服務點」,學子們搭起了臨時「舞臺」,用「反假、防詐騙」情景劇、「三句半」健康宣教等方式,為留守老人和孩子帶來知識和歡樂。
印象裡,建行屬於「城市圈」的,沒想到現在建行不僅在田間地頭與農民「握手」,也已經嵌入到柴米油鹽。寧德地區的學子許榕傑深有感觸地說:「像開網店、辦大學、做驛站等跨界服務,看似與銀行風馬牛不相及,卻詮釋了銀行服務的本質,也讓我對就業有了新想法: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