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對於每一個即將升級為父母的人來說,給孩子取名,絕對算得上一件幸福,而又富有成就感的事情,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孩子身上去貼上我們賦予的標籤。
不難想像,在我們給孩子絞盡腦汁、出謀劃策的取名時,所具有的那份熱情和激動,但與此同時,取名也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有時候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被人「誤會」。
比如說導演過多部優秀影片的姜文導演,就因為給倆孩子取名的事情,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甚至遭受了很長時間的吐槽。
姜文給倆娃取名引爭議,被吐槽是「日本名」,翻開字典:錯怪他了
姜文作為影視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無論是演員、導演,或者是編劇,都可以稱得上是遊刃有餘,而近些年來,更是好作品不斷,深受大家的喜愛。
而就是這麼一個著名的導演,卻因為給孩子取名的問題,在大眾面前,翻了個「跟頭」!
姜文在2005年,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桑德琳解除了婚姻關係,在05年底,正式與周韻結為夫妻,婚後,周韻為姜文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叫做「姜太郎」和「姜次郎」。
當這兩個名字被大家知道後,姜文迅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了眾矢之的,不少網友都紛紛吐槽姜文給自己孩子取了個「日本名」。
關於網友的吐槽,一向霸氣側漏的姜文,也迅速作出回應,表示讓網友多讀書,「郎」字在中國寄託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意,並非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樣。
其實,翻開字典我們能發現,「郎」這個字,在古代作為名,常常是父母稱呼孩子的一種方式,比如說咱們熟知的《水滸傳》中,就有武大郎和武二郎這樣的名字。
除此之外,太郎、次郎,也是古代人稱呼大兒子、二兒子的一種常見方式。而早在武則天時期,就有木屐、壽司、櫻花這些東西,只不過那時日本和大唐有過「交流」,所以從我國學習了不少的文化和知識,「人名」也是如此。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姜文給孩子取名「太郎」、「次郎」也無可厚非,大家對於姜文的誤會也可以消除,其實是錯怪他了!
經過姜文這次的事件,其實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取名的好壞,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有時候稍微有點偏門,可能就會被別人誤會,甚至還會引起一些沒有必要的麻煩。
那麼我們在給孩子取名的過程中,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別盲目追求高大上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取名時,為了追求高大上,翻爛了很多字典,也查閱了很多古籍,但到頭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於這個「字」的意思的了解,也是模稜兩可,這樣一來,雖然追求了高大上,但違背了起名字的初衷,變得得不償失。
2、別太複雜和生僻
一些家長,會專門尋找一些生僻字,來顯示自己的文化底蘊,但是如果名字太過於複雜的話,那麼不但不利於讀寫,而且還會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尷尬,比如說一些名字太生僻和複雜,別人一眼難以認出,就很麻煩,也違背了名字最初的用途。
3、避免諧音字的出現
在進入學校這個大環境之後,如果名字起得不恰當,很容易被別人利用諧音取笑和諷刺,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所以起名字,最好多讀幾遍,確保無誤,不會出現諧音之後,再去定奪。
忒咪媽媽寄語:
我一直認為取名字是家長對於孩子一種愛的寄託,所以在取名字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考慮周全,不能只顧追求高雅,卻最終讓名字變成麻煩,所以還需要家長能夠很好地去平衡,給孩子起一個好聽,而且又美好的名字。
今日話題:
你覺得姜文給倆孩子取的名字,好嗎?歡迎關注,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