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新專業裡的「經濟活力」

2020-08-17 新華社客戶端

在山東青島日日順物流(即墨)產業園的大件物流智能無人倉,碼垛機器人在搬運商品。新華社記者 梁孝鵬攝

新華社太原8月17日電(記者呂夢琦、解園)在不久前結束高考之後,上千萬中國高三畢業生迎來了另一道重要的「選擇題」——填報大學專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選擇將會決定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

自從填報專業的網上通道開啟,太原市第十二中學的溫凱峰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了解不同專業的背景、課程安排和學校培養方案等。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他填報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智能裝備專業。

「5G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覺得未來機械裝備向智能化發展也是大趨勢。」這位高考成績641分的學生說。

智能裝備與系統專業是教育部今年2月批准新增的本科專業,通過開展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自動控制等課程,培養具備智能裝備系統設計理論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目前,哈工大、北京交通大學等重點院校已經增設了這個新專業。

中國高校熱門專業一直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本世紀初國際貿易、法律、計算機受到熱捧,再到近年來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成為「爆款」,高校專業的不斷調整反映著中國發展模式和方向的變化。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國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其中,新增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是人工智慧專業,有180所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以138所新增院校位居其次,新增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和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院校也都超過50所。

經過4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和創新驅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這些變化都投射在大學專業的新舊調整中。

「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高校專業建設具有宏觀指導意義,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專業為代表的技術將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這需要高校培養大量新型人才。」南華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副教授歐陽愛輝說。

在新專業不斷湧現的同時,一些舊專業則逐漸退出了大學校園。教育部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有367個學位點被撤銷,連續5年超過100個。

「很多專業已經不再適合時代需要,還有一些專業要根據社會分工拆分為更加細緻的新學科。」太原理工大學招生辦負責人表示。

15年前,電子商務曾是這所211院校的熱門專業,最多的時候一屆能招127人。但在2016年送走最後一屆畢業生後,太原理工大學停止了這個專業的招生。

「中國電商行業如今已經非常成熟和精細化,電子商務專業已無法跟上需求,因為當時設置的每一類課程現在幾乎都可以單獨設立一個專業。」太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慄繼祖表示。

對於高等職業院校來說,由於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更為敏銳,專業調整的步伐更快。

小龍蝦專業的開設曾一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儘管今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湖北省潛江市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潛江龍蝦學院的48名將於明年畢業的學生已經提前被實習單位預定,實習期間的平均工資就超過4000元。

「我們是在2017年增設的小龍蝦專業,第一屆35名學生全部順利就業,平均工資超過8000元。」該學院教務處負責人王中秋表示,目前學院設置了從養殖、烹飪到餐飲管理、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專業。

中國高端餐飲、快遞物流、高鐵等新行業快速發展,促使像「小龍蝦」這樣的服務類專業迅速擴增。同時,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新能源汽車技術等新興專業也在蓬勃發展,教育部數據顯示,這些專業今年新增備案的院校均超過50所。

在湖北潛江市的潛江龍蝦學院裡,教師正在指導學生烹飪小龍蝦。受訪者供圖

今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公布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同意新設的國家控制專業共計765個,專業點59111個。

「從大學專業的變化可以透視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未來,中國高校專業會更多地根據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社會和市場新趨勢做出相應的變化調整。」歐陽愛輝說。

相關焦點

  • 福佑卡車入圍「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
    8月26日,億歐2020全球新經濟年會(GNEC)研究成果發布會在線上進行,發布會上公布了《2020新基建展望》等3項研究報告,揭曉了「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等4項榜單及獎項。基於對科技物流領域的持續探索及應用,福佑卡車同時入選了「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及「新基建成長企業100榜單」。活力企業:活下去,還要活得好經過了疫情「漏鬥」的篩選,今年的「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單」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
  • 經濟版圖變化軌跡是「活力中國」生動註腳
    經濟普查海量數據顯示,五年間,我國經濟規模有大幅度提高。2018年末,全國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在規模提升的同時,中國經濟版圖發生諸多變化。
  • 新疆兵團「雙創」新活力促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新疆兵團「雙創」新活力促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2015-11-23 10:33: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配送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榮登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
    配送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榮登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 2020年08月28日 10:05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26日,億歐2020年度的GNEC大會上公布了「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上海班)世界經濟學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於1998年正式組建,其前身最早可以溯源至1939年陝北公學設立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後歷經華北大學、華北聯合大學演進,是人大建校八大系之一,是新中國經濟學科的重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作為中國經濟學教育與研究的理論重鎮,經濟學院承擔著培養高層次傑出經濟學人才,構建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經濟學教育高地,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的偉大使命。
  • 普渡科技榮登億歐「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
    26日,億歐2020年度的GNEC大會上公布了「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2020上半年,面對疫情帶來的鏈式反應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歷史一個猛烈回調的下影線裡,倒下了大批企業,而存活下來的企業,在未來很有可能更加有韌性與活力。」
  • 2020中國食物經濟管理論壇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食物經濟專業委員會...
    10月17日,2020中國食物經濟管理論壇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食物經濟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食物經濟管理論壇組委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同協辦。
  • 新聞觀察:中國有能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為全球市場注入新活力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運行5月份延續回暖態勢,積極因素逐步增多,增長動能加速集聚。在全球經濟遭受疫情重創的當下,持續向好的中國經濟為穩定世界經濟注入信心和動力。中國有能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工業服務業實現增長,國內消費持續升溫,高科技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速由負轉正,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連續3個月保持臨界點以上,數字經濟等增長新動能不斷增強,一系列明確而積極的信號說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暫時的,中國有能力也有實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 「中國經濟社會充滿活力」
    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和進步,「中國經濟社會充滿活力」。哈立德認為,中國加大科研投入,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創新正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加速推動中國發展創新型經濟。
  • 國家郵政局:快遞業務量「三連跳」盡顯中國經濟活力
    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快遞業務量增長是商貿流通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新發展格局構建過程中旺盛的消費需求。
  • 校友會2018中國大學經濟統計學專業排名
    中國大學經濟學類哪些本科專業躋身2018世界一流專業、中國頂尖專業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哪些經濟學類專業是2018年中國高考最優秀考生選擇報考的最佳專業?
  • 微觀主體活力強 新動能快速成長(經濟新方位·八字方針半年觀察②)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全球第四十六位,較上年大幅提升32位。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積極培育新動能,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增速維持高位。多措並舉,我國微觀主體活力明顯增強。      前不久,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向3000多家企業發放調查問卷,73.55%的企業反映稅收負擔有所減輕,63.85%的企業反映行政事業性收費有所減少。
  • 韓國經濟學專業-啟明大學經濟金融學本科專業課程介紹
    啟明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通商學部細分三個系:經濟金融學系、國際通商學系、電子貿易學系。社會科學學院由專門研究「社會」學科和專業組成。社會科學學院裡幾乎包括了所有統稱為社會科學的學科。社會科學大學正在打破現有的學科界限,通過合作和融合進行多種形式的新嘗試。因此,教授們提高了學術成果,學生們通過多方面的學問,培養了自己未來的具體夢想。 社會科學學院所屬的許多學科和專業都在通過校內特性化事業,努力培養適合全球時代的具有競爭力的人力。
  • 中國民航大學將在河南省建設新校區
    中國民航大學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的一所以培養民航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1981年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學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為中國民航大學。
  • 校友會2018中國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排名
    中國大學工商管理類哪些本科專業躋身2018世界一流專業、中國頂尖專業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哪些工商管理類專業是2018年中國高考最優秀考生選擇報考的最佳專業?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折射出中國經濟活力
    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快遞業之所以能夠重回高位增長區間,得益於行業的快速復工復產、消費市場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發貨就是產業動能,收貨就是消費活力。
  • 在重大賽事中看老溫泉新活力
    這座坐落於小鎮中的大學,與全球頂尖的10所高校聯盟辦學,以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主,致力於建設一所小規模、高水平的科技設計大學,至今已經培養了50多名各類專業的學生。「我們希望學生們不僅僅能夠在這裡創業,更能夠留下來。讓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期前來學習的52個學生,11個選擇留在了從化創業,成立了6家公司。」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應放天說。
  • 地攤經濟重燃激發城市經濟活力
    最近,「地攤經濟」成為熱詞,「夜經濟」再度回歸,多個積極信號反映出中國經濟正加速恢復。2020年一場突然襲來的新冠疫情,短期內讓經濟近乎「停擺」,給社會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帶來明顯的影響,隨著疫情有效防控,在如今疫情常態化下,從復工復產到復商復市等各項政策的不斷加碼推出,成效顯著。
  • 這些大學專業將是未來新風口!
    近日,「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重點瞄準一批前沿領域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也聯合向全球發布了《2020研究前沿》報告,那麼,未來學科會如何發展?有哪些專業會成為「新風口」呢?
  • ——從用電量曲線看中國經濟活力
    ——從用電量曲線看中國經濟活力  新華社記者劉羊暘、高亢  由負轉正,逐步回升,再到較快增長——  今年以來,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勾勒出了一條總體上揚的曲線,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用電量,向來是經濟運行的「風向標」。  一季度,受疫情衝擊,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