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成立

2020-08-01 臺海網
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成立

7月31日,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機械製造專場校企對接會在集美大學舉行。(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臺海網8月1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為促進集美經濟發展,實現轄區高校人才技術資源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7月31日下午,由廈門市委組織部、集美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指導,集美大學、集美區委組織部主辦的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機械製造專場校企對接會暨「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儀式在集美大學舉行。

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業,廈門市委組織部人才局局長盧壽榮,集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肖峰,集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謝潮添,以及集美區各相關職能部門,43家機械工程領域相關企業和集美大學有關職能部門、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負責人,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代表參加了對接會。

產學研合作 助力產業發展

廈門市委組織部人才局局長盧壽榮表示,今年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合作和畢業生就業,圍繞「三個六」引才目標推出一系列政策,即引育高層次人才600多名,柔性引進各類人才超6000名,審核接收畢業生6萬名。其中,「接收畢業生6萬名」是重中之重。為此,廈門市從政策保障、資金扶持、崗位開發等方面出新招。盧壽榮提出,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高端科研團隊與廈門市重點產業相結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企業發展,也能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崗位。

集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謝潮添表示,集美大學攜手集美區共同舉辦校企項目對接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能夠發揮高校科技創新的優勢,整合優質人才資源和科技力量,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幫助解決生產技術和項目研發中的難點痛點,助力企業優化升級。同時,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區域經濟的聯繫,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凝聚各方資源和力量,支持學校一流大學建設,服務省市高質量發展。他認為,服務產業、服務區域經濟是學校科研創新的重要對象,也是學校發展的堅強後盾,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促進校企科技成果對接,對參與合作的校企雙方而言,更是一項雙贏的舉措。

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成立

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儀式現場(劉金昆 攝)

「問診團」揭牌 提供「智庫支持」

上個月,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正式啟動,首批邀請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科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等6所高校與轄區「三高」企業共同成立。聯盟的成立,將推動產學研合作邁向政府搭臺、企業出題、高校攻關的「組織化」「常態化」階段。

活動現場,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作為助力轄區產業發展、推動校企產學研深度融合、服務人才引進和畢業生就業的有力舉措,未來,「問診團」將以高校產業技術聯盟各成員院校的優勢專業、強勢學科為依託,主動對接服務轄區重點企業、「三高」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技術問題,特別是阻礙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和關鍵難題攻關需求,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當天揭牌的集美大學機械製造領域「高校專家問診團」,將在趙振業院士的帶領下,面向路達、金龍、日上、立林、國安達、力巨等43家機械製造企業開展「專家問診」,為企業技術轉型升級提供「智庫支持」。

「如何把科技成果儘快轉化成生產力?」集美大學科研處處長張玉蒼表示,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是科技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問診團」目的就是集中智慧,將科研成果和企業需求對接起來,實現成果轉化。下一步,將組織高校老師進企業主動尋求合作機會,向企業徵詢項目需求,「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成立

趙振業院士作主旨報告(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主旨報告 點燃強國之夢

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活動中,「集美大學機械裝備關鍵構件疲勞失效分析中心」揭牌。「我們國家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不是一般的技術改變,需要新的理念、技術。這個轉變關係到我們機械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關係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現場,趙振業院士作題為《抗疲勞製造是強國之道》的主旨報告。

作為集美大學引進的全職院士,趙振業帶領團隊開展抗疲勞製造方向的科技創新,推出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他多年來一直從事航空超高強度鋼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提出「無應力集中」抗疲勞製造理論,創造性地解決了飛機超高強度鋼起落架長壽命、安全服役難題,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還系統研究了二次硬化、超細化、強韌化等機理,共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獎2項、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由院士領銜,研究抗疲勞製造方向,助力集美區機械製造產業升級。

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成立

5個項目集中簽約(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項目籤約 見證校企合作

此次對接會集中進行了5個項目的籤約儀式,見證了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與轄區的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薈智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圓興(廈門)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廈門德勝銘實業有限公司、廈門力巨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關係的建立。

八年前,在一次政府搭建的校企對接會上,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與集美大學結緣,開啟了校企合作、發展共贏的局面。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質量官鍾建華告訴記者,多年校企合作碩果纍纍,例如,雙方聯合申報的發明專利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老師的經驗得到了積累,學生獲得了實踐鍛鍊,企業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鍾建華說,引入高校資源進入生產一線技術指導,研發新型設備,實現效率品質雙提升。如今,雙方還繼續攜手開啟全新篇章,後續將加強工業網際網路等方面的合作。

定向推介 服務學生就業

現場,由集美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進行科技創新情況與畢業生推介,精準收集參會的43家企業在機械類崗位的人才需求,並與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需求進行比對,通過校企聯動,打通學生和企業溝通交流的渠道,構建多維覆蓋的就業服務體系,切實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同時,建立校企就業服務微信群,強化全時段精準對接的信息交流,搭建實習基地,落實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校外實踐教學。

此外,來自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許志龍、陳寧、弓清忠、陳亞洲、楊光、陶求華、張勇、羅志偉等老師還分別就各自研究的領域向大家進行項目成果推介。(記者 李霖 通訊員 曾志偉)

相關焦點

  • 廈門市集美區成立產業技術高校專家問診團
    本報訊 (記者 田圓 通訊員 羅旻敏 曾志偉) 近日,廈門市集美區產業技術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儀式在集美大學舉行。活動當天,集美區高校專家問診團與集美大學機械裝備關鍵構件疲勞失效分析中心先後揭牌。隨著問診團和分析中心的成立,今後集美區將在院士領銜下,進一步幫助企業改進工藝和裝備,解決技術難題,促進機械製造業轉型升級。
  • 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機械製造專場校企對接會舉行
    臺海網8月3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為促進集美經濟發展,實現轄區高校人才技術資源與企業的深度融合,近日,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機械製造專場校企對接會暨「高校專家問診團」揭牌儀式在集美大學舉行。在活動現場,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正式揭牌。
  • 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創新賦能 產才融合...
    本組文/通訊員郭妮妮曾志偉  本報記者應 潔  本組圖/集美區委組織部提供  讓中科院高端科研人才與核心技術「下沉」到企業一線,為鎮街的產業創新發展賦能。上周五,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創新賦能產才融合」對接會暨「中科院協同創新進鎮街」校企對接活動,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舉行。
  • 院士領銜 助力福建僑鄉集美機械製造產業升級
    集美大學供圖中新網廈門7月31日電 (楊伏山 羅旻敏)福建著名僑鄉廈門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高校專家問診團」31日正式揭牌,該專家問診團的成立,將進一步幫助僑鄉企業改進工藝和裝備,解決技術難題,從而促進集美區機械製造產業的升級。
  • 廈門「一帶一路」光電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揭牌成立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劉羚菲) 昨日,廈門「一帶一路」光電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揭牌成立
  • 全國首家智能焊接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陽煤化機成立並揭牌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12月19日,由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專業委員會、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太原科技大學、中北大學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山西省智能焊接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和揭牌儀式在陽煤化機舉行。
  • 合肥市新站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聯盟正式揭牌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9日,新站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聯盟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安徽中醫藥大學舉行。學校黨委書記王先俊、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王后林共同為聯盟揭牌。新站區10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部)負責人出席成立大會。會議由安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董玉節主持。  王后林對「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
  • 長三角5所高校合作成立大學科技園聯盟
    10月25日,長三角5所高校合作成立大學科技園聯盟。   早在2015年9月15日,由上海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該聯盟是一個面向工程教育和相關行業產業的開放性組織,旨在對接國家全面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與協同創新的要求,進一步強化高等工程教育對長三角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 首屆河南省高校交通教育聯盟成立
    □本報記者李樹華本報通訊員曲光華何鑫    10月27日,第十一屆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暨第二屆中俄未來科技創新創業論壇在鄭州舉辦。會上,中原工學院院長王宗敏和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副校長洛謝夫,共同為中原彼得堡航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 長安大學城高校文創聯盟揭牌 推動校企融合發展
    長安大學城高校文創聯盟揭牌儀式暨首屆「美人魚杯」創新創業大賽—新媒體創意大賽總決賽舉行。長安大學城高校文創聯盟揭牌。為進一步加強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聯動,促進高校文創資源轉化,深入推動「文創賦能、服務產業」實踐,實現文化興區和校企融合發展,12月3日,長安大學城高校文創聯盟揭牌儀式暨首屆「美人魚杯」創新創業大賽—新媒體創意大賽總決賽在西京學院京華大禮堂舉行。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滬成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8月27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上海松江正式亮相,該聯盟旨在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圍繞G60科創走廊科技和產業創新,打造產教命運共同體,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 廣東民辦高校科協聯盟鄉村振興產業子聯盟在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為助力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突破,推動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日,廣東民辦高校科協聯盟鄉村振興產業子聯盟在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宣布成立。廣東省科技協會專職副主席馮日光,廣東民辦高校科協聯盟主席陳文冠、秘書長劉展眉等出席成立大會。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副校長曹文文主持會議。
  • 南京市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啦!
    就和它有關   ▼   11月4日下午,南京市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南京市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期沙龍現場。   聯盟成立大會後   第一期主題沙龍活動隨即舉行   主題聚焦當前最熱門的「5G+AI」和「5G+工業網際網路」   專家們說   後摩智能創始人兼CEO、南京開發區軟體及人工智慧產業聯盟理事長、「5G+AI」專家吳強:   「5G+邊緣計算,拓展了AI應用邊界
  • 中國-東協高校醫學聯盟成立大會舉行
    「中國-東協高校醫學聯盟成立大會」14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東協高校醫學聯盟北京宣言》。據介紹,為積極推動中國—東協醫學領域合作,在中國-東協中心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醫學部牽頭成立中國—東協高校醫學聯盟(China-ASEAN University Consortium on Medicine and Health),旨在推動中國與東協國家醫學院校和醫療衛生機構在醫學教育、醫學研究和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促進區域醫學教育和醫學研究的共同發展,促進醫學人才的培養和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
  • 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新聞—科學網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揭牌儀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夏文斌發言 12月20日至21日,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在京舉行。在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髮起成立「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 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30餘所財經類高校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負責人、一線專業教師等100餘人參會。
  • 新高校聯盟正式成立,長三角地區迎來大發展時期
    前言高校聯盟,是一些有著共同利益追求的高校而形成的大學聯盟體,這也是當今大學發展的趨勢。在世界上已有的高校組成聯盟,比如我們熟知的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等,以及國內的中國C9聯盟、國防七校等,這些都是相當知名的高校聯盟。就在近日,我國又有一所高校聯盟正式成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國海洋大學:「博士智援」高校聯盟成立
    「博士智援」高校聯盟雲籤約儀式暨成立大會現場。新華社客戶端青島12月6日電(李紫恆 薛清元)近日,「博士智援」高校聯盟雲籤約儀式暨成立大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舉行。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等34所高校師生代表、幫扶地代表以及紅旗智援博士團成員在線上線下參與儀式。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扶貧處處長吳延磊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紅旗智援博士團既是青年學子投身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又是高校推進思政教育、國情教育的創新舉措。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博士智援」高校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
  • 聯通(江蘇)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南京成功舉行。  成立儀式上,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袁瑞青、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胡學同、江蘇聯通總經理方一明、聯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鴻光四位領導共同為聯通(江蘇)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研究院)的正式運營揭牌。
  • 中國科技城青年科學家團建聯盟在四川綿陽成立
    團省委有關領導,市直有關部門、中國科技城青年科學家團建聯盟單位負責同志,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市青聯委員、市青企聯會員、高校學生和市直機關青年代表,縣市區(園區)團(工)委負責同志,共計360餘人參加儀式,團市委書記胡段欽主持儀式。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物院科技委主任李華和市委副書記胥錦成共同為青科聯盟揭牌。
  • 35所財經類高校成立課程思政聯盟
    35所財經類高校成立課程思政聯盟,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揭牌成立。  聯盟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髮起,全國35所財經類高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