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嗎?每一個孩子都是來自雲端的天使,他們在雲端玩耍時,看到了地上的媽媽們,喜歡上了媽媽,所以選擇來到媽媽的肚子裡成為孩子。
有的孩子會說:因為她很溫柔,一定是個好媽媽,所以我想選擇她來作我的媽媽。有的會說:她看起來好可愛哦,我好想讓她當我的媽媽....理由各種各樣,於是,孩子們就從雲端來到了媽媽的肚子裡。
我的媽媽生了好多孩子,她總是說:是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都是註定好的。自從我讀完了這本書,突然發現原來我的媽媽這麼智慧,也許,媽媽是對的,就如這本書所表達的:是寶寶自己選擇的媽媽,是寶寶自己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
紀伯倫曾經有一句詩寫關於孩子的,他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借著你的身體來到世上,他們由你而來,卻不是為你而來。
孩子是因為看到了地上的媽媽,想成為它的孩子,想成就每一個媽媽,體驗人生遊樂場而來的獨立的靈魂。
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孕育孩子的觀念,也讓我和肚子裡的寶寶有了更深的連結感,閱讀的過程,感動貫穿始終。如果寶媽們看過這本書,一定都會無比感謝她的孩子們,哪怕在孕育和撫養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的課題,也都會增加很多的力量和勇氣。
作者池川明是日本的一位產科醫生,曾任上尾中央綜合醫院婦產科部長,開設有自己的池川診所。《媽媽,我記得你》這本書由作者通過調查所出生嬰兒的胎內記憶,結合自己多年的接生經驗,寫的一本關於寶寶胎內記憶的書籍。
他告訴我們:出生的理由,孩子們其實都記得,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記憶了,他們是帶著滿滿的愛,選擇你成為他們的媽媽。你不是一個人孤軍戰鬥,你的寶寶一直陪在你身邊。
一、肚子裡的小寶寶,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
出生前的孩子,都是自己在選擇自己的父母。出生的理由,孩子們都記得。他們是帶著滿滿的愛,選擇你成為他們的媽媽。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除了每天身體上的成長和變化,寶寶內心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你對他做的所有的一切,寶寶都能感受到,並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
多和肚子裡的小寶寶說話,他會感覺到溫暖,出生後的性格也會更加積極正面。
曾經有個給我做B超的醫生與我分享了她家寶寶的故事:她家不只有一個孩子,小寶現在不到兩歲,在她懷孩子期間,由於自己的高齡產婦,所以各方面狀態都不是最好。她在發現自己懷了寶寶後,十分擔心,於是自己買了個聽胎心的儀器,經常確認寶寶健康心裡才踏實。每天有空就和她肚子的寶寶說話,與寶寶交流,寶寶不到一歲就已經能說很多話,在語言上明顯比前一個孩子要早很多。
與寶寶說話,也算是很重要的胎教了。關於胎教,人們總是會想起莫扎特的音樂,但是,作者說,聽什麼音樂應該由媽媽聽音樂的感受來決定。如果媽媽懷孕期間就喜歡聽搖滾樂,那不必勉強自己去聽古典樂。很有可能是寶寶自己喜歡搖滾樂,媽媽不必因為覺得聽古典音樂好就勉強自己,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性。
寶寶在肚子的時候,寶寶與媽媽的感受是一體的。
媽媽情緒特別壓抑的時候,肚子的寶寶也會很難受,他在肚子裡要花很多功夫來打掃媽媽的壞情緒帶來的垃圾,而且打掃是件很辛苦的事兒。如果媽媽喜歡抽菸或者喝酒,肚子裡的寶寶就會覺得媽媽的肚子味道很不好聞,等等。
大部分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有害喜的現象,有些很喜歡吃的食物變得不喜歡吃了,而以前不喜歡吃的食物變得很喜歡吃。經常聽身邊的寶媽們說到自己的孩子比較挑食之類,懷疑是否是自己在懷孕期間吃的東西比較單一導致,現在想來,也許是寶寶本身的飲食上就有偏好,影響了媽媽在孕期的味蕾。作者說,不是因為媽媽的原因,而是因為寶寶喜歡吃某種食物,不喜歡吃某種食物。
肚子裡的寶寶能夠聽到肚子外面的聲音,也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兒,他們主要是通過第六感來感知外面世界的。
看到這個觀點時,我覺得很新奇也很認同。曾有人同我說過一個觀點,說在懷寶寶期間媽媽的邏輯思維能力會變弱,而感知能力變強。表面看起來有「一孕傻三年」的說法,但其實是受到肚子裡寶寶的影響,因為胎寶寶靈性十足,所以媽媽在靈性上也受到影響變強了,故表現在生活中有時候可能就是變得敏感,而邏輯性下降。
醫學上會說是媽媽懷孕期間的孕激素發生了變化,所以導致了媽媽情緒上波動比較大。
經常聽說三歲之前的寶寶能夠感知到大人所感知不到的事物,而在肚子裡的寶寶更是第六感十足,可以通過第六感來接收訊息。
接受太多教育的人邏輯性比較強,我們通過自己以往的經驗和知識來應對這個世界,「五感」是隨著年齡增長退化的。
作者提到小孩的胎內記憶,有些寶寶告訴大人說自己在肚子裡通過肚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關於胎內記憶的說話大都相似,大部分都描述自己在出生之前是住在雲上面,很溫暖很舒服。當然也有說在媽媽的肚子裡很孤獨,很冷,想早點出去,說這個話的孩子的媽媽在寶寶肚子裡都不和寶寶說話。
在傳統觀念中,大人們大都重男輕女,但是肚子裡的寶寶其實很擔心爸爸媽媽是否會喜歡自己。它們會在心裡想,我是男寶寶/女寶寶,媽媽會喜歡我嗎?它們也很害羞,所以在醫生要看寶寶私密部位時,寶寶們大都會刻意躲開,很不想被看到,覺得很不好意思。
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實際,但確實打開了我對肚子裡寶寶的全新認知。你不要覺得自己的孤單一人,當小寶寶住近你的肚子裡時,在你皮下幾公分的地方,真真切切有一個小寶寶一直和媽媽在一起呢!
二、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迎接他來到這個世界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中有多個孩子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們的性格是如此不同。根據作者的觀點,孩子們出生的方式往往可以反映出孩子們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會提前出生,有的孩子預產期過了還遲遲沒有動靜,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同的孩子產程也有快有慢。都可以看出有的孩子性格是著急的還是穩重的,
我的同事有兩個孩子,她說她家的小寶和大寶比,出生比大寶要慢一點,預產期到了在肚子裡還沒什麼動靜,四平八穩的感覺,出生後確實性格上比大寶慢好多,大寶做事效率也比較高。
作者經過調查,發現那些過了預產期還沒有動靜的孩子,性格上是相對會比較慢一點。所以,請媽媽們不要因為寶寶的慢性子而感到著急焦慮。
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歡迎他來到這個世界。不管生產的方式和過程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始終尊重寶寶的意願,這樣,寶寶受到的影響就會比較小。
「不光是生產,養育孩子也是如此,就算是父母自己覺得是好事,倘若忽視孩子的意願,那就只是大人自私的表現。即使是相同的處理方式,是否將小寶寶視為獨立的個體來尊重他,孩子的感受會有很大的差異。」
不管是肚子裡的寶寶還是出生後的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靈魂,我們要學會給與他們足夠的尊重。
要學習傾聽寶寶的心聲,這也能夠提升父母子女間的心電感應,促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許多的育兒問題也能得到更妥善的解決。
就拿寶寶哭這個事情來說,書中分享了一個案例,一個寶寶在出生後每天到了自己出生的那個時間就開始哭,哭的很傷心。後來媽媽問寶寶,是不是當時接生的醫生很兇,嚇到寶寶了?寶寶盡然從此到了出生的時間點就不哭了!
作者還說「寶寶夜哭如果不是因為肚子餓了、或者房間太冷太熱等情況,如果總是沒有來由的夜哭,媽媽們也可以嘗試問問寶寶原因,仔細觀察小寶寶的表情。小寶寶的內心更敏感,也許是寶寶看到了什麼,或者感受到了什麼。」寶寶不會說話,所以只能用哭泣的方式來傳達信息,表達自己是在生氣或者害怕,父母們可要多多學習聽懂寶寶的意思呀!
教養孩子感到困惑時,仔細觀察孩子的表情,問問他的想法,一定要相信孩子的知性,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孤軍奮鬥,而是親子間的團隊合作,請為孩子量身打造最適合他的育兒方式。
看到即療愈,看來這個觀點在多大的寶寶身上都適用,哪怕是剛剛出生的小寶寶。
三、一個擁抱就能解救孩子的心
人類天生有皮膚飢餓,一個擁抱就能解救孩子的心。當孩子感到受傷時,有時候過去給個擁抱立刻就能讓孩子放鬆下來。
孩子為了媽媽從雲端來到人世,媽媽回應孩子的愛,發自內心的去愛孩子,孩子就能給媽媽更多的愛。
不可以壓抑孩子想哭的心情,想哭就哭,是孩子重要的自我表現。但是,對於媽媽來說,看到孩子哭會感到很難受,但是悲傷和憤怒是孩子真實的感受,不要否定他的任何情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事情。
過去聽到一些父母說,寶寶有時候會假哭,要辨別孩子的真哭和假哭,如果是沒有眼淚的假哭,就不要去理會寶寶。但是,作者告訴我們:當寶寶哭鬧時,如果媽媽不予理會,那麼孩子以後就不敢說出真心話。有時候就算孩子沒有說出來,也還是希望媽媽可以知道,孩子慢慢長大,其實需要大人們給予更多「內心的抱抱」
與孩子共享喜悅、感動、悲傷、寂寞就是「內心的抱抱」,除了身體的擁抱,別忘記了抱抱孩子的內心。
就算很累的時候也別說「不想看到孩子」,多對寶寶說:我想了解你,這會有助於教出個性穩定的孩子,和親密關係一樣,親子關係的溝通也要多多練習。
通過擁抱,來表達自己的愛,多對孩子表達感謝,告訴孩子,你是多麼感恩他能成為你的孩子,有寶寶在你很幸福等等。
沒有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是為了讓媽媽受苦的,寶寶決定自己出生後的狀態,選好了媽媽才來到這個世界,也許有時候媽媽會對育兒很多問題感到焦慮,感到挫敗,可是育兒本身就沒有理想的狀態,沒有所謂的失敗。
別忘記了,寶寶是為了媽媽才來到這個世界,他是很愛很愛媽媽,想要幫助媽媽成長才來到媽媽的身邊。只要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們得到成長,就已經完成了寶寶們來到世上的初衷。
小結:
這本書從某種程度上刷新了我對小寶寶的認知,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許多不確定性的焦慮。許多的觀點都很新穎,一個媽媽在看完這本書後,說自己哭了好久,我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內心也受到很深的觸動。我想,每一個媽媽在得知這些有趣的信息時,也一定重新審視自己肚子裡的小寶寶。
每一個小寶寶都十分期待得到父母的關愛,當它還在肚子裡的時候,請記得說話做事多照顧到寶寶的感受,仔細觀察孩子,自己做判斷。累積這樣的訓練後,堅定的告訴自己:我家孩子的育兒書我自己寫。
「謝謝你來到我的身邊」,這就是最棒的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