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宿本身定位和服務模式基本上就和酒店劃清了線,現在很多人在湊民宿的熱度,將酒店也改作民宿之稱。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區分民宿帶來的服務和酒店是天差地別。
「那麼,什麼是民宿」
最先開始做民宿的日本人對民宿有定義,為此還發明了個英文(Minshuku):「日本民宿是與旅行社籤約的小型家庭旅館,由租借民居歇腳或暫住而刺激興起的行業。日本民宿的基本特徵是:居住在日本民家,體驗當地風土人情,衣食住行。」這看起來和我們之前的「農家樂」有點像。只不過民宿是我們在「農家樂」的基礎上升級,也就是民宿是「農家樂」的升級版。
所以做民宿在我看來是家庭化的服務模式,因為又是分布最廣,能以地方特色吸引服務為基礎,充分利用了閒置的空間和勞動力,無論是創業或者退休在家,都是可以以自己的家為基礎接待客人。很多地區通過這種模式發展鄉村旅遊,也是將民宿的模式帶活。
在我看來,我們現在的民宿各式各樣,服務不盡相同,特色各有千秋,定義更為廣泛的時候。如何經營一家民宿,並且能夠吸引客人並留住客人,是很多民宿老闆都在動的心思。
」
有些想體驗民宿,卻又怕找不到真正的民宿,好的民宿因為價格限制了很多人,但是我們想過沒有,為什麼好的民宿和五星級酒店一樣賣高價,有些客單價比五星酒店還高,甚至還訂不到。
首先認清一件事,比及五星酒店,很多民宿在設備的投入方面和硬體條件已經達到了五星酒店標準,但是這樣的投入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民宿很多方面可能難以達到那種標準,相對商務型酒店,價格也還是不便宜。
因此我們會想「民宿提供什麼給客人」
......
優美的自然環境便是其中一項。民宿給誰來住,更多是城市中的人群,用以休閒度假避暑等等。
很多民宿大部分集中在旅遊區,這些地方有天然的客源,旅遊區不缺乏人文,自然風光,因此是很多民宿首先的地方,但是這些地方的民宿也不見的個個都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沉澱的歷史元素。所以這一部分民宿主要的客源依託是旅遊和旅遊產品,遊客到民宿基本上是剛性需求。因為到旅遊區的人住多了酒店,偶爾體驗下民宿也是不錯的,雖然可能貴點,旅遊就是需要體驗,至少可以更好的融入這個地方。
還有一部分民宿在自然環境好的深山或者沙漠,草原,海邊等,有時候可能見不到幾個人。但是為什麼這些民宿也能火,自然風光是優勢。這種民宿可能真正意義上達到了逃離城市的生活,遠離喧囂,有點不食人間煙花,卻就能讓無數人追逐的環境和生活方式。
所以總結來說,這些民宿提供了城市不了的環境,也是一種很有力的優勢。
差異化的裝修風格,如果說酒店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全國看來看去都一樣,但是民宿就不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處會是怎麼樣的驚喜。
所以民宿在設計和空間的利用上有別於酒店的標準化,設計師無不用心在布局上進行調整,讓人與空間,空間與自然能夠更好的交融。也就是城市,你改變不了很多設計只能做基本調整。但是在鄉下,你就是創造者,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
很多民宿在空間的利用上,更多的是讓人出房間與大家一起交流。或者能夠有吸引人的娛樂,因此民宿的公共空間是一大亮點,就是一定有個更大的活動公共空間。
因此民宿在提供了人文,自然風光後就是更貼近人的設計感。我總結的也就是更能像生活的生活空間。
遠遠還不止這些,除了上面我們所說的硬性條件外,還有包括軟性的服務空間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無論自然風光也好還是設計感也好,在城市還是有具備條件的民宿也做的很突出,所以我們歸結為軟性的服務。服務才是最根本的體驗感,我發現公共空間大的特點,需要內容填充,便是服務。
因為公共空間的服務才是能夠拉近人的距離的地方,不是房間的設施,那個只是基礎。所以民宿在對管家也好,小二也好的定義,需要更強大的全方面人才才能勝任。民宿能夠提供的包括,除住宿之外的活動舉辦,功能空間服務「大屏幕電影院」「茶室」「瑜伽室」「書房」等等都是體現,而這些可能更難在商務型酒店出現。
比如組織茶會,能夠吸引愛茶的人一起交流學習,因為專業化的活動能夠促進更精準的人群定位和用戶粘性。在提供各種活的時候讓民宿主人和客人能夠成為朋友,這種朋友關係的寄託遠遠大於僅僅住一晚後走掉的酒店。
因為提供的服務的差異化,造成民宿有別於酒店的最大區別,才是民宿制勝的關鍵,通常我們所說民宿各有千秋,但是如何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和宣傳出去,後面我將詳細說明。
在山裡開一間民宿,記錄生活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