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闆都喜歡問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小規模納稅人好,還是一般納稅人好啊?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什麼統一的答案,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這件事情,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具體來說,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咱們要看企業的業務和行業的狀況。如果業務上有資質的需要,比如規模不達標可能就會影響到資質的申請,進而影響到招投標和未來業務的發展,那麼可能就必須要成為一般納稅人。
其次,看看企業的上下遊。如果客戶都是一般納稅人或者是大部分是一般納稅人,那麼會對企業的開票有一定的要求,客戶為了取得更多的進項,會要求企業提供相應稅率的發票而不是徵收率的發票,那麼這時候以小規模的身份開票就會沒有優勢。有時候,企業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和供應商群體的需求,可能會考慮成立不同的企業。
同時,也需要看看供應商的情況。如果供應商以散戶居多,那麼可能多數都沒有提供發票的意願,這時候如果企業是以一般納稅人的身份來經營,無法獲得進項票,也不能申請核定徵收,就會導致企業的稅負率上升。
再者,看看企業的規模。一般在企業的成立之初,業務還沒有起來,規模較小,可以以小規模的身份來經營,而當規模超過了500萬的標準,就需要成為一般納稅人。當然,如果在企業成立的時候,業務發展迅速,或者是預計規模很快就會超過標準,那麼也沒有太大的選擇餘地,可直接選擇一般納稅人的身份。
最後,考慮下稅收優惠的政策。這兩年小規模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一波接一波,增值稅免徵、疫情期間的特殊優惠等,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企業是不是要去做轉登記,不能僅僅考慮優惠政策,還要綜合前面的幾點來進行考慮。
總的來說,到底是小規模好還是一般納稅人好,企業應該考慮自己的實際行業和業務、當前和未來發展的狀況、上下遊的要求、優惠政策等多個方面來進行決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