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政策解讀

2020-12-14 寧波晚報

    通訊員 胡佳蕙

    2019年6月28日,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在京聯合召開《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會。據悉,這是第一個社會工作領域的國家級標準,也是我國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的首個標準。為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這一政策,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特對此予以解讀。

    問:為何要發布《指南》?

    答:《指南》是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有關要求,提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專業化、規範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對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術語定義、原則、內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範。

    《指南》明確要求「共青團組織要統籌規劃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範圍和規模,負責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成效評估制度建設和業務指導」,這與此前下發的《關於做好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形成呼應,對共青團完善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頂層制度設計,引導青年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問:《指南》明確了哪些內容?

    答:《指南》明確指出,青少年的年齡範圍為6-35周歲的人,明確了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原則、內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提到「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規劃》明確了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問:為什麼要向青少年提供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是指以青少年為對象,整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論、方法和技巧,協助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恢復、改善及提高其社會功能,促進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社會服務活動。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青少年在學習生活條件總體改善的同時,在成長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專業化、個性化的社會工作服務。

    問: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有哪些原則?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原則分為:主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整體性原則等三大原則。

    1.主體性原則:尊重青少年主體地位,承認與接納青少年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充分照顧青少年的特點和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

    2.發展性原則: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理解青少年,強調青少年自身蘊含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的內在動力,重視經濟社會發展對青少年福利的影響;

    3.整體性原則:重視青少年與其家庭、學校、社區、朋輩及服務機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全面系統地識別青少年的需要,提供整合性社會工作服務。

    問: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引導、身心健康促進、婚戀交友支持、就業創業支持、社會融入與參與支持、社會保障支持、合法權益保護、違法犯罪預防及其他等九個方面。

    1.思想引導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2)開展國情政策教育和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

    (3)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

    (4)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2.身心健康促進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青少年文化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培養活動、青少年文體交流活動;

    (2)為青少年提供社會實踐教育和學業支持服務;

    (3)引導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幫助青少年學習保護生命的方法;

    (4)幫助青少年掌握應對風險的方法,引導青少年對風險形成正向認識;

    (5)幫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相關生理和心理知識,積極應對心理困惑,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

    (6)幫助青少年自我認識,並實現自我肯定;

    (7)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3.婚戀交友支持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幫助青少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提供婚戀教育和指導,開展婚戀交友服務;

    (2)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傳承優良家風家教;

    (3)開展性健康和優生優育宣傳教育服務;

    (4)協助青少年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4.就業創業支持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服務;

    (2)協助連結就業創業資源;

    (3)幫助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4)協助提升職業技能;

    (5)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及職業生涯規劃服務。

    5.社會融入與參與支持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協助青少年建立良性社會支持系統;

    (2)提升青少年社會融入和社會參與的能力,幫助青少年積極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務;

    (3)營造青少年社會融入的良好環境;

    (4)提升青少年參與社會公益和志願服務的意識與能力。

    6.社會保障支持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殘疾青少年關愛和扶持保障服務;

    (2)開展流浪未成年人社會救助服務;

    (3)開展進城務工青年與其未成年子女幫扶服務;

    (4)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救助服務;

    (5)協助解釋辦理城鄉居民醫保。

    7.合法權益維護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青少年權益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服務;

    (2)拓展青少年權益表達渠道,支持普遍性利益訴求表達和反饋;

    (3)開展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行為預防和幹預服務;

    (4)協助青少年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5)倡導營造家庭、校園和社區的安全環境。

    8.違法犯罪預防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2)協助開展青少年社會文化環境、校園內外環境、網絡環境優化和整治服務;

    (3)開展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

    (4)提供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服務。

    9.其他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開展青少年服務的政策倡導及諮詢研究;

    (2)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督導及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培育;

    (3)開展受委託的其他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

    問: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根據青少年需要,綜合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社會工作直接方法和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和社會工作研究等間接方法。

    問: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介入方法有哪些?

    答:《指南》對於特定的需要細化了介入的方法,分為危機介入、家庭治療、外展服務、歷奇輔導、朋輩輔導、嚮導輔導等六種方法:

    1.危機介入:

    通過多專業合作方式協調資源,以中途之家、類家庭、收寄養等方式為不適合家庭居住的青少年提供安置服務,進行綜合援助;

    主要針對於可能危及青少年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問題而實施的緊急幹預策略。

    2.家庭治療:

    以家庭為介入單位,探索青少年問題背後的家庭結構和互動關係,促進家庭內在系統的政變,優化少年成長的家庭環境;

    主要適用於改善並重建青少年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實現家庭成員的良性互動。

    3.外展服務:

    深入青少年經常出人的場所,主動與青少年接觸並發現其問題和需要;及時聯繫有關部門共同對處於風險狀態的青少年進行保護、輔導和安置;

    主要針對很少參與主流活動的青少年並容易受不良影響的青少年,開展走出去的服務。

    4.歷奇輔導:

    有目的地把青少年帶離安適區,進入低冒險區,通過體驗性活動經歷新奇,促進青少年我探索、自我覺察與自我成長;

    主要適用於幫助青少年提高自信、提升自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5.朋輩輔導:

    通過發現、培訓和搭建平臺,組織年齡相仿、生活環境和經歷、文化相似,或具有共同語言的青少年交流互動、分享經驗、喚起共鳴、持續支持和互助成長;

    主要適用於幫助青少年改善朋輩關係、建立朋輩支持。

    6.嚮導服務:

    由受過訓練的成年志願者或同齡志願者,在社會工作者的督導下,向青少年提供「一對一」的長期陪伴,通過關愛且富有支持的積極人際關係來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主要適用於引導青少年樹立正向的價值觀和養成健康積極的行為習慣。

    問: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流程順序是什麼?

    答: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流程可分為接觸預估、服務設計、服務實施三個大點;其內容包括:

    1.接觸預估。在接觸預估過程中應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於: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係;預估青少年個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發展狀況;預估青少年的家庭、學校、工作場所和所在社區的情況;

    預估青少年的問題和需要;預估青少年及環境的資源和優勢;預估是否在業務範圍和能力範圍內,決定是否提供服務或轉介。

    2.服務設計。在服務設計過程中應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於:確定服務主題;明確服務理念和理論依據;確定服務目的和目標;識別服務對象系統、目標系統及行動系統;選擇介入策略;籤訂服務協議;配置資源;預估服務風險,設計應對方案;明確評估指標,選擇評估方法;

    3.服務實施。在服務實施過程中應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於:分解服務任務;明確人員分工;控制服務進度;應對服務風險。

    問:在成效評估過程中應完成哪些主要工作?

    答:共青團組織負責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成效評估制度建設和業務指導,在成效評估過程中應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於:

    1.自我評估和接受第三方評估,第三方評估由具備條件的專業機構在共青團組織指導下開展;

    2.測量目標達成情況;

    3.評估服務滿意度;

    4.評估服務對象及環境系統的政變。

    問:對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社工有何要求?

    答:《指南》要求,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社會工作者應符合三項條件:

    1.獲得國家頒發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者具備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

    2.遵循社會工作專業倫理,遵守《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指引》;

    3.按照《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辦法》,接受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職業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

    問:對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機構建立有何制度?

    答:在管理方面,《指南》要求社工機構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1.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包括但不限於:青少年社會工作項目管理規定;青少年社會工作督導管理規定;青少年社會工作檔案管理規定;

    2.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對本機構內的服務進行質量管理,主要任務包括但不限於:建立社會工作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的服務質量監督與評估機制;對社會工作服務情況進行信息公開,確保青少年知情權;根據服務質量評估情況改進服務,完善制度;

    3.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建立社會工作督導制度,開展督導工作,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於:建立社會工作督導制度,明確督導關係;定期為督導對象提供督導服務;

    4.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應加強服務檔案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於:建立基本服務檔案,包括青少年的基本信息、服務提供者、服務場所、服務過程及服務成效等;建立服務質量監督與評估檔案,包括是否符合基本服務要求、目標完成情況、服務評估情況等;根據青少年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分級管理檔案,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實施,《指南》全文來了...
    本文原標題:《《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實施,《指南》全文來了,新要求也來了!》原創:王勇7月1日,《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正式實施(《指南》全文附正文之後)。據悉,這是第一個社會工作領域的國家級標準,也是我國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的首個標準。
  • 民政部發布《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
    1月20日,民政部網站公布了《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這是繼《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指南》和《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後,民政部在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發布的第四項推薦性行業標準。
  • ...省委舉辦「對話社工」主題研討會,解讀《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
    此次研討會以解讀研討《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為主題,6月28日,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在京聯合發布《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社會工作領域的首個國家標準。
  • 民政部發布社會工作服務兩項行業標準
    近日,民政部發布《社會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以下簡稱《個案工作》)和《社會工作方法 小組工作》(以下簡稱《小組工作》)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這是民政部在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發布的第五和第六項推薦性行業標準。此前,民政部已先後發布的四項行業標準為:《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指南》《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
  • 民政部對「關於加強民政服務機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的...
    近年來,民政部立足自身職責,充分發揮在社會工作政策創製、隊伍建設、服務推進、發展保障等方面的綜合協調作用,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完善頂層制度設計,構建社會工作政策體系以綜合政策為引領,聯合中央組織部等部門出臺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推動將社會工作納入人才強國
  • 應在學校優先開發與設置社會工作崗位
    目前社會工作服務的崗位主要集中在社會工作機構和部分社區服務中心,民政部門正在加大社區社會工作崗位的開發,由於青少年在國家民族發展進程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應該優先開發與設置學校社會工作崗位,以更為有效地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 評論| 應在學校優先開發與設置社會工作崗位
    目前社會工作服務的崗位主要集中在社會工作機構和部分社區服務中心,民政部門正在加大社區社會工作崗位的開發,由於青少年在國家民族發展進程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應該優先開發與設置學校社會工作崗位,以更為有效地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 2019年穗港青少年社會工作交流活動舉行,22名香港學生將在廣州開展...
    2019年穗港青少年社會工作交流活動舉行,22名香港學生將在廣州開展社工實習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19-05-29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廖培金報導:5月27至29日,以「促進青少年社會工作發展」為主題的2019年穗港青少年社會工作交流活動在廣州舉行。
  • 2019年度百強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示
    2019年度百強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示為促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規範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機構服務水平,發展特色服務項目,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發展,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和行業合理競爭,以優秀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示範作用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 禪城區社會工作服務聯盟正式啟動 助推建設「首善之區」
    佛山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周文琪通訊員江鳳情報導:今日(9月2日),禪城區首屆公益社會服務節閉幕儀式暨社會服務嘉許典禮舉辦,對優秀社工、社工星夥伴等進行頒獎、授牌。現場,禪城區社會工作服務聯盟正式啟動,為禪城社工服務搭建了更大交流平臺。
  • 以「青少年服務+社會工作+志願服務」聯動模式開展青少年工作
    將創新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模式沙井街道也是全區社會工作服務高度活躍的地區之一,為更好地組織社工群體服務轄區青少年,打造青少年身邊的「溫暖之家」,沙井街道團工委迅速貫徹落實《深圳市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年)》《寶安共青團「青春社區」計劃》《寶安區「百萬義工」成長計劃》等文件精神,以「青少年服務+社會工作+志願服務」聯動的模式,探索成立了全區首個街道級的青少年事務發展促進會
  • 福建:構建以基層社工站為基礎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
    記者從福建省民政廳獲悉,近日,該廳印發福建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購買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試行),圍繞改革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全面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構建以基層社工站為基礎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通過購買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穩步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實現以規模化社工站夯實基層為民服務工作平臺,以專業化、精細化社會工作服務提升民生服務效能。
  • 專題香港的社會工作及其運行機制
    香港回歸前的港英政府規定,每2-3萬人口須設立一個青少年中心,由政府資助的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承辦。中心不僅是青少年的文化娛樂場所,還為青少年提供成長和發展方面的指導及個案輔導,為身處不利環境的邊緣青少年、新來港的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單親家庭的青少年、中途輟學和在校成績欠佳的學生等提供社會工作服務,幫助他們克服家庭以及個人在學習、情緒、社交等方面的困難。
  • 「雙一流」建設中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7月11日,「雙一流」建設中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在線學術研討會召開,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主辦,《社會建設》雜誌社協辦。本次會議邀請了18位青年學者做大會主題報告,並邀請了8位資深專家對會議發言進行點評。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配套習題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配套習題 202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社會工作師相關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查看學習。
  • 麗江厚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麗江厚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麗江厚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秉承「厚德載物,返璞歸真」的宗旨,前身為2008年赴汶川災區志願服務後成立的「原意心理諮詢中心」,2016年5月取得民非機構證書。自成立時起,堅持「諮詢業務」和「公益」兩條腿走路。常年堅持為特殊兒童、老人公益服務達800多人次。
  • 鄭州中原區社會工作服務培育中心啟動
    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更是息息相關。9月1日,鄭州中原區社會工作服務培育中心正式啟動。未來,這裡將致力培育出眾多真正扶得起、長得大、出得去的社會組織,助力社會和諧穩定。  據了解,中原區社會工作服務培育中心由鄭州市中原區民政局委託第三方社工機構運營管理,旨在培育有發展潛力的社工組織和志願服務隊伍,以支持平臺和服務平臺為載體,為全區入孵組織與項目、社工人才提供孵化和支持服務。
  • 2025年河南縣級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全覆蓋 社工人才總量將突破5萬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松 通訊員 吳豔君9月17日,記者了解到,省民政廳、省委組織部等21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河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社會工作服務實現民政領域全覆蓋和社會治理重點領域基本覆蓋
  • 廣州累計投入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資金25億元
    據新華網12月18日從2018年中國社會工作廣州研討會上獲悉,廣州市已累計投入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資金25億元,用於支持社工事業的發展,投入規模和總量居全國前列。據介紹,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快速發展,從最初9家發展到現在407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 彭華民:社會工作應提升貧困兒童抗逆力
    騰訊新聞特邀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南京大學社會建設與社工研究院院長彭華民,就扶貧和社會工作領域重點進行解讀和建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其中,要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