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們喜歡從過去尋找靈感,裝飾藝術(Art Deco)和孟菲斯(Memphis)的復興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最近,他們甚至追溯到更早的古典時代,在希臘和羅馬帝國,大理石是一種受歡迎的裝飾材料。
大理石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把產品推向了現代傳家寶的領域。便捷的生產技術允許設計師們以任何可以想像的方式使用和雕刻材料。儘管大理石存在固有的挑戰——它沉重而易碎,這可能會給運輸帶來困難——但它的自然美感給人一種永恆的感覺。
以下介紹7位富有創造力的設計師,他們設計的大理石作品從時尚的邊桌到類似於搖杆的雕塑,都為大理石增添了前衛的氣息。
1
Lachaert Dhanis工作室
▲Lachaert Dhanis工作室設計的Twin桌子
Lachaert Dhanis工作室設計的雙胞胎桌子(不完全相同)看起來就像是用石頭邊角料拼成的。然而,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這些珍貴的、天然的部分被精心地組合在一起,對工藝有著極大的敬意。在設計人員用木材製作了一系列模型後,包括比利時大理石在內的稀有石材碎片都經過了仔細的組裝,並使用金剛石磨盤和砂紙進行了精加工。這是藝術家和設計師回歸自然的方式。
2
坎貝爾·雷(Campbell-Rey)
▲坎貝爾-雷的蒂埃裡(Thierry)八角形桌子
這個倫敦設計二人組的夏洛特·雷說:「我們一直被八角形吸引,它在整個歷史中都被視為各種文化的建築主體。」 她指的是公司的蒂埃裡系列家具的形狀。設計師們還採用了義大利和巴西本世紀中葉的現代風格,比如溫暖的黃銅和逐漸變細的腿,但真正突出的因素是豪華石材的組合。設計師選擇了對比色,並製作了一個幾乎看不見的連接處,以創造出驚人的效果。
3
Other Kingdom
▲Other Kingdom設計的Uniform邊桌
德國-法國雕塑家讓·阿普(Jean Arp)和法國印象派畫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好玩的作品」為Uniform邊桌的有機,手工切割的大理石形狀提供了靈感。設計師從切下來的大理石片中取色,選擇彼此最互補的顏色和紋理。在客戶選擇了他們喜歡的顏色和組成後,設計師將他們的圖紙送到印度的工匠那裡,然後用定製的混合環氧樹脂手工切割並鑲嵌在表面,與石頭的自然顏色相匹配。結果是一種只有自然界才能發現的帶有「溫暖而華麗的脈絡」的展覽品。
4
西爾維亞·范蒂切利(Silvia Fanticelli)
▲Silvia Fanticelli設計的Plat-Eau系列託盤
觸覺一直是Silvia Fanticelli的驅動力。這位義大利建築師與石材專家Salvatori合作,設計了一系列可以在家中任何地方使用的託盤。這個系列名為「plato - eau」,在法語中是「託盤」的意思,它探索了大理石的各種紋理,輔以彩色玻璃和手工拋光的黃銅。這個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抹黃色在灰色石頭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
5
Michele De Lucchi(米歇爾·德·盧基)
在與人共同創建孟菲斯集團近40年後,傳奇人物米歇爾德盧奇仍然相信,這些物件有話要說。在與義大利大理石公司UpGroup合作的一系列雕塑中,這位義大利設計師從幾何元素中找到了靈感,比如傳統的印度棉亞麻布Solapuri Chaddar。與它們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相似,肖拉普爾的雕塑也有鮮明的對比——白色的卡拉拉和黑色的Portoro大理石——兩邊都有引人注目的黑色尖頭。一根黑白相間的燈管像一根充滿了戲劇性的棒子。
6
Superego工作室
▲Superego工作室的Cosmos茶几
Superego工作室的這張令人眼花繚亂的桌子靈感來自於羅馬的貝克人Eurysaces的公墓風格。圓柱形的黃銅桌腿模仿了羅馬人的巨型圓柱,而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比如巴西的瑪瑙和尚比亞的孔雀石——給桌子增添了一種超自然的感覺。當然,它可能是由我們星球上發現的材料組成的,但它的外觀與這個世界不同。
7
Matteo Cibic(馬泰奧·西比克)
對永恆的渴望將義大利設計師Matteo Cibic帶到了大理石上。義大利製造商Mmairo建議合作,而Cibic從他家的卡拉拉大理石和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比斯開巴斯克地區找到了靈感。最後,他選定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大理石:白色米開朗基羅——具有柔軟,幾乎半透明的白色,紅色的利凡託(red Levanto)——有鮮明的紋理和圓點,和黑色的Marquina——它成為白色米開朗基羅的理想伴侶,代表對比和複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