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進企業 成果進萬家 ——武漢工程大學助力湖北重振

2020-12-14 荊楚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路海華 楊海波

整合科技力量,精準施策。武漢工程大學積極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在助力我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該校進行了採訪,感受科技人員如何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成果走進百姓家。

口罩遮擋下

人臉識別率達90%

戴著口罩如何進行人臉識別?10月10日,武漢工程大學副校長、「智慧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彥鐸向記者介紹,團隊利用計算機「深度學習」、多源信息智能處理等技術,瞄準口罩人臉去遮擋與識別技術難題,在口罩遮擋條件下的人臉識別率已經達到90%以上,相關成果已應用於中鐵大橋局武漢橋梁科學研究院、武漢烽火技術服務公司和中國電信湖北分公司的智慧城市項目。

疫情期間,消毒水、口罩、防護服等需求量較大,該校多個教授科研團隊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姜興茂教授團隊聯合常州英中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製備了一種用於新冠病毒消殺的水劑膠體銀產品,能阻斷細菌、病毒繁殖,達到消殺效果。機電學院楊俠教授設計開發了四條N95口罩生產線,已應用於口罩生產企業,為緩解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緊缺貢獻力量。材料學院王升高教授研發了一種無紡布駐極體材料的防護相關用品,利用靜電吸附作用捕捉微塵、細菌和病菌,有效緩解醫療前線防護用品的缺乏。

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相關藥品研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重點。武漢工程大學第一時間組織「雙聘院士」陳芬兒教授團隊和宜昌人福藥業,研討「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瑞德西韋的仿製與創新藥物研究」,確定了瑞德西韋的合成路線優化及結構創新,致力研發對冠狀病毒及其他相關病毒具有廣譜或更佳抑制作用的新藥,為臨床應用和治療作技術儲備。同時,該校化學與製藥學院曹爽博士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合作,研發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瑞德西韋口腔噴霧劑,可應用於疫情預防的各個階段。武漢工程大學還積極承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任務,組織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治理及影響」專項1項、湖北省新型肺炎應急科技攻關項目4項。

對接企業

科研成果走進百姓家

10日中午12時,校內一處科研「廠房」內,於寶成教授擰動牆壁上的開關,屋頂中間一臺大型吊扇徐徐轉動,送來習習涼風。他介紹,這臺直徑7.4米的大風扇,扇葉流線型設計,模擬自然風,噪音小,風速勻,能迅速改善工業廠房內工人工作環境,同時還非常節能。這款「超級工業大風扇」受到企業歡迎,團隊已收到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訂購1150臺、某汽車品牌訂購2000多臺。而這項「智能通風工業大風扇成套技術」,核心技術包括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的「永磁直驅電機」,還能應用於電動汽車、電動摩託、無人機等產品的換代升級。

將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科技成果走進百姓家。武漢工程大學今年已累計選派300餘人次科研人員,開展產學研合作,指導和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其中組織了「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企業和三農」系列活動,集中選派科技副總17人、組織院士專家企業行27人次、選派科技特派員9人、選派博士服務團3人,深入基層、企業、鄉村,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和鄉村振興。學校還組織了12場線上線下專場產學研合作對接會,與100餘家企業精準對接洽談,新籤訂了25個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

張彥鐸介紹,截至8月底,學校籤訂科研技術合同115項,合同金額近4000萬元,主要集中在化工新材料、先進位造、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等優勢學科領域。學校聯合興發集團等申報的科技部「固廢資源化」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精細化工園區磷硫氯固廢源頭減量及資源化循環利用技術」獲批立項,總經費達4892萬元。「這些項目,將為企業和行業轉型升級、疫後重振和加速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加速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發揮智庫優勢

提供科學分析和政策建議

發揮人文社科研究專長和智庫作用,加強對疫情防控對策研究,學校還及時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分析和政策建議。

2月初,在疫情吃緊的緊要關頭,該校管理學院塗洪波教授主動報名,經過遴選擔任專家組組長,牽頭完成了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運營管理指南》省級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進一步規範我省農貿市場管理,為群眾的平安健康保駕護航。

3月初,《逆勢突圍——56位管理學家建言》系列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呂力教授撰寫的《疫情下的政府治理——反思與對策》,收入該書「治理篇」,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面臨的諸多問題尋計獻策。同時,學校教師們撰寫的《弘揚中國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疫情防控彰顯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與大國擔當形象》《「中國抗疫故事」助力思政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等文章,彰顯出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張彥鐸說:「武漢工程大學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湖北省產業布局,堅持需求導向,聚焦行業和企業關鍵技術需求,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為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湖北:600餘項科技成果助力農企疫後重振
    中新網·湖北湖北:600餘項科技成果助力農企疫後重振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2日 10:16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中蒙友誼敘寫溫暖新故事 「安達」的三萬隻羊來了湖北從源頭防貧 「防貧保)記者昨從省農科院獲悉,今年以來,該院推廣600餘項農業科技成果,為345家企業農業生產、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服務農戶約2.41萬人次,為農企疫後重振、全年農業豐收增添底氣。
  • 助力疫後經濟重振!武漢工程大學與新洋豐公司開展校企共建活動
    9月10日,武漢工程大學興發礦業學院、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與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了「攜手共建、助力重振」結對系列活動,大力推動企業與高校開展校企協作、校地共建,助力疫後經濟重振。在座談會,新洋豐公司副董事長楊華鋒介紹了公司黨建工作、發展規劃、生產經營及共建需求等情況;學院黨委書記江本武介紹了學院建設發展、師資力量、科研成果、技術儲備等情況。
  • 天風證券用頂級資源助力湖北經濟重振
    22日至23日,被稱為資本市場"預言家"的天風證券(601162.SH)2021資本市場年度策略會首次在武漢舉行,300餘家上市公司高管、50餘名行業專家、800多名專業機構投資者就年度熱點經濟話題和2021經濟走勢通過1個主論壇和9個分論壇進行廣泛探討,天風證券將頂尖金融和智庫資源與湖北實體企業對接,為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武漢啟動「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專項行動
    9月17日,「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 優化營商環境大氣候」專項法律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舉行,這標誌著湖北統一部署的專項行動在漢全面鋪開。圖為「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 優化營商環境大氣候」專項法律服務行動啟動儀式現場
  • 武漢工程大學多位專家教授創新創業成果獲贊
    近日,由湖北省人才辦指導,省人社廳主辦,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承辦的2020「智慧之光」湖北專家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活動邀請了6所高校、科研院所組團進入分會場,實行「一市一校」,探索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新路徑。
  • 朝陽大學進園區進企業 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來源:朝陽日報今年以來,朝陽市科技局盯著產業園區企業幹、圍著大學院所人才轉,將大學進園區進企業與盤活老企業、建立「1、7」工作體制強力推動,召開大學進園區進企業工作推進會,分解指標、落實責任,邀請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來朝指導工作。工作專班先後5次到各縣(市)區調研督導,把任務砸實、責任壓實、工作抓實。抓產學研對接,拓寬校企合作面。
  • 近200位中國人民大學湖北校友在漢相聚,未來爭取將人大附中引進到...
    長江網10月31日訊(記者吳曈) 10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湖北校友會第五次全員大會暨雙循環新格局與湖北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武漢舉行,近200位湖北校友相約武漢,共話校友情誼,探討匯聚廣大校友力量,助力湖北、武漢高質量發展。「很高興來到英雄的武漢。」
  • 武漢大學教授肖煥雄逝世,曾任三峽工程論證施工專家組專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施工導截流專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肖煥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3月25日19時50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
  • 湖北16部門聯合啟動「健康進萬家」活動 提升居民健康素養
    人民網武漢5月13日電 5月12日上午,1000餘名熱情的群眾聚攏在春意盎然的武漢東湖綠道,以一場5公裡健步走的形式,拉開湖北省「健康進萬家」活動的序幕。 當天,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體育局等16部門聯合發布《湖北省深入開展「健康進萬家」活動的實施方案》,活動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為主題,將在全省所有縣市區,街道(鄉鎮)廣泛開展持續、權威、專業的健康科普宣傳,目標是到203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5%,對《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中涉及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每個市州至少有一項健康宣傳工作品牌。
  • 信義魯商在漢高質量發展合力推動武漢重振
    浪潮集團是國內領先的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商,深耕武漢20年,浪潮早已融入湖北。與政府合作的「一網通辦」業務備受好評,現在又在探索推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貸通」;與東風公司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合作,也已經結出碩果。2016年,浪潮集團與湖北籤訂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前在鄂投資超過20億元。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開展「醫創星——創新公益講進醫院」活動
    人民網武漢3月16日電 (張沛)3月15日下午,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省科學技術廳、武漢市科技局聯合指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高投醫療大健康產業園聯合主辦的 「醫創星——創新公益講進醫院」活動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舉行。
  • 湖北省內知名高校,武漢工程大學和武漢輕工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和武漢輕工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兩所高校的實力相對湖北省內眾多的「雙非」高校而言,確實都比較強,兩所學校都是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所以兩家大學在湖北省內知名度都比較高,屬於湖北省內知名高校。
  • 提升武漢質量品牌、奮力奪取「雙勝利」,武漢市「質量月」活動啟動
    質量標杆企業上海納鐵福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武漢工廠機器人正在加緊生產。9月10日,武漢質量創新成果展示會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全市「質量月」活動拉開帷幕。我市今年「質量月」的主題是「開展質量提升,助力疫後重振」。質量強則國強,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企業突圍發展更需提升質量競爭力。
  • 「聯百校轉千果」公益直播走進武漢紡織大學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廳主辦,湖北技術交易所與武漢紡織大學聯合承辦,同步在淘寶、長江雲、「央視頻」、中國網等平臺同步直播。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煒,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彭育園,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葛琳出席了活動。
  • 武漢工程大學:團結拼搏戮力前行 開拓創新碩果纍纍
    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積極響應學校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號召,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學院全體教師不斷開拓創新,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此外,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發布的2017中國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和2017中國大學材料類本科專業排行榜中,我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排名全國第19位、湖北省第1位。
  • 優服務 減負擔 增活力——湖北用「加減法」求解疫後重振
    新華社武漢7月31日電題:優服務 減負擔 增活力——湖北用「加減法」求解疫後重振新華社記者侯文坤政務服務做加法,企業負擔做減法,激發市場活力。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湖北用「加減法」求解疫後重振。湖北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少兵回憶說,公司復工後曾被資金短缺束縛手腳,「他們來了後,現場辦公,很快就把貸款協調到位……」高少兵所說的「他們」,是襄陽市「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中入駐該公司的幫扶專班。襄陽市「千名幹部進千企」,對16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專班入駐全覆蓋。
  • 企業缺人才、學生想就業,武漢經開區校企對接引才興業
    楚天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簡俊暉 通訊員 張敏 孫亞雲 祝耀)鼓勵高校畢業生來湖北,既解決他們就業,又助力湖北疫後重振。3日,武漢經開區邀請全國14所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觀摩該區部分企業,同時組織該區企業向老師們推介各自所需優質崗位,誠邀高校英才來漢發展。
  • 「全國工商聯攜手知名民企助力疫後重振脫貧攻堅湖北行」30日線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志兵 通訊員 邱從軍 陳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湖北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光榮義務,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優良傳統。」全國工商聯一紙倡議,各地千餘家知名民企雲集。
  • 在疫後重振的特殊節點上,武漢下了一盤大棋
    此刻,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考驗的武漢,正在加速疫後重振、浴火重生。因此,武漢提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的「十四五」新目標和未來發展藍圖,令人振奮,值得期待。在這「五個中心」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提出尤其值得關注,它對於武漢、湖北,乃至全國,都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 華中科技大學王宗軍院長獲批中國科協關於支持湖北疫後重振課題項目
    近日,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發布了支持湖北疫後重振相關課題申報評審結果,全國共有20項課題獲批立項。華中科技大學王宗軍院長申報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與綜合評價研究》獲立項資助(項目批准號:20200608CG1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