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已經宅家半年的家裡蹲生活家碼呆茶。之前為了水文收了臺索尼a6000L套機練手,配上大光圈鏡頭,照片質感還是能吊打手機的。
去年年底發了些獎學金後,升級設備的想法就一直蠢蠢欲動。618看到京東a6400 16-50套機大降價就入手了。用了一個多月也逐漸熟練了起來,所以今天就從機身、鏡頭、配件、軟體等方面聊聊這臺我未來幾年的主力「攝備」:
新舊對比
在某東下單a6400的同一時間我就把a6000掛到了某魚,所以也沒來得及多拍點對比圖。不得不說a6000是真的保值,用了一年自刀300賣出,14年發布的機器放在今天仍不過時。主要吐槽下a6400和a6000的區別:
觸控螢幕:之前總覺得a6000沒有觸控螢幕菜單操作真的辛苦,換了a6400之後發現這塊屏幕的觸摸功能僅限對焦……聽說A7S3升級了全新菜單和全觸控,氣抖冷,我們a6k用戶什麼時候才能站起來(狗頭)!
翻轉屏:垂直翻轉屏和熱靴接口就像是魚和熊掌,所以索尼後來的ZV-1就是側面旋轉的翻轉屏,這樣就不會擋到外接的麥克風或者監視器。
機內應用:相比a6000,a6400沒了機內App,不過坦白說我之前就沒用過a6000的App功能,所以感知不大……
重量:雖然外形基本一致但a6400較a6000重了一點,大概是採用了金屬機身的緣故。好在對於單手拍攝黨來說用一段時間也能適應。
只談拍照,那麼從我這一個月的使用來看,a6000和a6400的差距真心不大:a6400在對焦上可能更有優勢,不過因為我主要拍攝靜物,於是a6400的觸摸對焦用起來反而不如a6000那般舒心。
即使是現在,我覺得二手a6000對於打算入坑的小白來說依舊值得推薦,升級a6400時主要考慮了將來可能需要拍攝視頻的因素。a6400可以拍攝1080P的120幀視頻,HLG我還在研究中。
鏡頭配置
買索尼鏡頭時流的淚,都是買索尼機身時腦子進的水。
——這話誰說的來著
蹲好價的那段時間常常看到有人說「這個價格都可以上全幅了」,曾經我也心潮澎湃過,在看到了全幅幾款口碑不錯的鏡頭的價格後又恢復了冷靜。我在鏡頭上的投資不算多,目前常用的是適馬56mm F1.4。現在在糾結要買適馬30mm F1.4還是出了這些換二手的16-55 F2.8……
適馬 56mm F1.4
這顆鏡頭是還在用a6000時買的, 可能是被宣傳的「人像頭」以及輕便小體積蒙蔽了雙眼,實際使用基本沒有拍妹子的機會,想想果然還是30mm F1.4更加適用於靜物攝影吧。
大光圈與其營造的背景虛化可以讓注意力集中在照片主體上,讓新手很快就有「我也並非那麼一無是處」的成就感;照片畸變比較嚴重,很多時候都需要矯正才看得比較順眼,因此每次拍攝需要額外存儲ARW格式,比較耗內存,也增加了點後期工作量;等效全畫幅85mm焦段,拍攝靜物時需要離的遠一點。
畸變還是比較嚴重的
56的畫質真的很贊
七工匠 25mm F1.8
某魚260元收的手動定焦鏡頭(偏貴了,沒了解好行情),等效全幅35mm,金屬機身的質感很不錯,150g的鏡頭也非常輕便。
300不到的大光圈玩起來還是很帶感的,大光圈時桶形畸變和暗角都比較嚴重。在用它練習了幾次索尼的放大對焦與峰值對焦後就失去了興趣,還是自動對焦適合我這種懶人啊。
目前處於掛著出不去的尷尬境地中。
索尼 16-50mm F3.5-5.6
套機狗頭,130+g的重量十分輕巧。因為技術還沒達到能很好駕馭它的水平,大部分時間放在防潮箱裡吃灰。
光線好的時候,拍攝視頻偶爾會用它。
相機配件
不知不覺間也剁手了好多配件:
SD卡:閃迪至尊超極速 128G
出掉a6000時把之前用的東芝32G內存卡一併送給了買家,現在用的是去年中亞黑色星期五拼單半價入手的閃迪128G至尊超極速SDXC U3存儲卡。
U3規格用於拍攝4K 100Mbps的視頻自然是不在話下(不過a6400在拍攝4K視頻時只有25/30幀,雖然我1080P就夠用了)。平時主要通過數據線連接電腦或者手機WiFi傳輸照片,NFC功能基本沒用。
如果你不拍攝視頻的話,那麼4類或者U1的卡就完全足夠,現在也基本普及。TF卡+卡套的形式不利於散熱,雖然價格實惠了不少,但未必適合。
兔籠:斯莫格 2310
a6400的垂直翻轉屏設計使得在機身自帶的熱靴口安裝麥克風時就會擋住屏幕。並且在計劃拍攝視頻後,不斷添加的配件也讓微單本身的擴展功能有些捉襟見肘。所以為了增加相機的拓展性,我就考慮買個L板或者兔籠。
最後參考網上的評價選了SmallRig的a6400專用兔籠,加0.1元還可以換購木製手柄,大大提升了握持手感。價格比起鐵頭實惠了很多,做工比較細緻,沒有割手感。底部用磁吸的方式收納了解綁機身與兔籠的一字板手,方便隨時切換模式。兔籠上的大量擴展螺紋孔也方便了三腳架豎拍的情形。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a6400專用兔籠不帶冷靴底座,而斯莫格的快拆式冷靴座(配件的配件,套娃模式開啟)價格就有兔籠的1/5了……好在目前外接的麥克風和補光燈除了冷靴接口都有1/4螺紋口,直接用雙頭1/4螺絲就能解決問題。
補光燈:神牛 P120C
都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作為新手也入手了個神牛P120C練習打光。標配套裝包括P120C本體和灃標的2200mAh電池以及充電底座,可以持續亮燈1-3小時。另外P120C也支持使用9V/1.5A的直流供電,可惜適配器需要額外購買。
補光燈的角度選擇與光強控制我還在學習中,P120C的色溫可以在3300~5600K的範圍調節,顯色指數>95,拍靜物時也能讓畫面更純淨。
亮度則可以在10~100%之間調節,P120C通過無極旋鈕進行色溫和亮度的調節,操作更加簡單,雖然不大方便精準控制。
Miku~
麥克風:博雅WM4-PRO K2
這是參加活動送的相機版本,如果要購買的話建議去某魚看看,價格比旗艦店便宜了很多。無線領夾麥克風適合立好三腳架對著相機自說自話的場景。
不過說實話我現在依然完全搞不清楚做視頻到底該怎麼做,看到很多大佬布光畫質都無可挑剔,但是內容就是讓人二倍速還是看不下去。我自己在嘗試拍攝視頻時也感覺我做出來的東西非常乏味,如何做出有趣又有效的視頻,實在是一大難題啊。
三腳架:捷寶 853-Pro
a6400沒有機身防抖,除了苦練麒麟臂,對於新手來說買個三腳架也能解決不少場景的拍攝需求。當時諮詢了下玩攝影的朋友,最後從輕便和性價比兩個角度趁著活動入手了捷寶的一款碳纖維三腳架 853-Pro。
一般白天光線好的時候就沒有它出場的機會,同框取景、多照片堆棧以及拍攝視頻時就會用到。1.46kg的質量以及收納後不到40cm的長度(能上飛機)也很方便攜帶。
相機機身貼紙
考慮到將來出二手時較新的成色更有利於流通,使用相機貼紙雖然都有留膠的可能,但總比劃傷好清理吧……
逛了逛某寶發現這種沒啥技術含量的東東是真的暴利,最後在1688買了幾張。我主要貼了機身的操作面板以及上下區域,全是曲面的手柄部分就沒有貼,手柄部分配合斯莫格兔籠的木製手柄,握持手感也非常出色。
相機電池
a6400還在用祖傳的FW50電池,長時間外拍可能堅持不住。所以我也額外購買了充電底座和電池使用。
如果你總是感覺相機掉電快,那麼可以試試開啟a6400的飛行模式、關閉連續AF。可能因為我拍照還是太少了,基本沒有遇到過用到沒電的情況……
設備防潮箱
學校的溼度在40~50%之間,但是南方的家裡一般是70~80%,有時還能達到100%……為了防止相機發黴受潮,防潮箱就顯得不可或缺。
家裡的溼度……
防潮箱有電子控制式的和使用吸溼卡的兩種,前者價格非常美麗;而後者雖然容積小、不能精準控制溼度,但幾十塊就能買到,也比較適合我目前器材不多的情況。
相關軟體
最後分享下使用a6400時我常用的幾款軟體,分PC端和手機端:
PC:PhotoShop / Capture One
PhotoShop自然不用多說,自帶Adobe Camera Raw處理程序。
說說Capture One吧。我使用的是Capture One Express,是飛思卡爾為Sony用戶提供的免費版本。
最初為了能快速批量處理照片打算學習Lightroom,不過看了一些教程還是雲裡霧裡。相比之下Capture One的入門實在是傻瓜式,Express雖然閹割了一些專業功能,但對於小白來說完全夠用。
Android:Imaging Edge / Snapseed
Imaging Edge Mobile可以在相機和手機之間快速傳圖,只需要打開手機Wi-Fi功能後啟動軟體即可。
Snapseed則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免費照片處理工具,包含多種風格預設與濾鏡,還可以設置蒙版、雙重曝光、添加文字等。
以上,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