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訊,聽聞李玉剛皈依佛門的傳言,我趕緊發微信給他,問「是真的嗎?」起初一直沒有他的回應。
之後看到李玉剛所在單位中國歌劇舞劇院於昨天下午發了聲明,聲明寫道:「李玉剛作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一名演員,他熱愛生活,忠於崗位,對工作充滿熱情。網絡上流傳的『李玉剛剃度出家』一說純屬子虛烏有。」
然後就看到李玉剛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裡,都發了一條:「感謝大家關心,我在臺北出差,接下來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偶爾的禪修只是為了沉澱自己,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大家!感恩」配圖大多都是他的工作照,沒有剃度。只有一張是閉目低首、雙手合十祈願的樣子。
昨晚,忽然接到的李玉剛從臺北發來的一條微信,寫道:「我的確有皈依佛門的想法!謝謝關心。」我問他可否針對此事採訪他,他很痛快地回答:「可以!」於是,便有了這次獨家專訪。
其實十多年前就已經皈依了
李玉剛說,這件事情他原本並不想出來解釋,「這是我的個性,就像以前我也發生過很多的事情,我從來都沒有出來說。其實那些事情,我自己是很受打擊的,但是我都能迅速的調整過來,我也覺得沒有必要講出來。但是這回我也有壓力。之前我不想回應這件事情,想著讓它慢慢消失就好了,我素來不願去回應什麼問題,以後也不想去講。但我的單位中國歌劇舞劇院也很著急,知道我不是出家以後,發了一份聲明。我才決定發微博說一下。我想說,我自己無論怎麼樣都好,我的人生態度都是積極的,這是我的心裡話!」
李玉剛坦言道:「其實我十多年前就已經皈依了。那個時候,我剛走向社會,四處漂泊,也沒有什麼朋友,有的時候會進退兩難,心裡憋著很多很多的話。我記得一次在大街上,應該是在長春,看到有個寺廟。我當時挺茫然的,就走進去了。那時是中午,陽光順著觀世音菩薩的背後打過來,我站在那兒,那一刻突然就感覺心裡特別特別舒服。」
李玉剛說自己後來就經常去寺廟,「我的生日是陰曆6月19日,後來與佛結緣,才知道這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出道日。之後每年到這一天,我都會到寺廟裡去。」前兩年有一次,李玉元剛在山西運城演出,正好趕上過生日,於是他就到了運城的一個寺廟,找了一個無人的角落,心裡有一種說不來的感受,「我這個人平時很少流淚,但是進了寺廟,只要感到很親近的話,會有感動的眼淚。」
越受別人刺激越會努力地奔跑
李玉剛說自己後來有一段時間,心境也很不好,「因為自己付出的太多,幫助的人也太多,但也許由於我自己不成熟,最後很多事情的結果都不太好。後來又發生了很多的事,以後也許我會在我的書裡講到,但是現在不太想講。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在思想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的誤區,就是對人特別不相信,認為每個人說的話都不真。」
李玉剛說,也是因為那段時間經歷的一些事情,讓他感覺突然之間很多人會背叛自己,「這裡面當然也有我不對的地方,是我為自己不成熟付出的代價,但是我這個人對朋友絕對是可以擔當和付出的。可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對誰都不能相信,這是一種不太好的狀態。我也在努力的調整。我心裡經常想的一句話就是,本來人與人之間其實很簡單,不過讓我們自己把它演得複雜了。但這就是人生,就是社會,很多問題我也說不明白。」
然而,對於李玉剛來說,有的時候越是別人的刺激,越讓他會努力的奔跑。「前一段時間,我們工作團隊要做一個事情,公司要做一個logo,我就讓公司的助手去跟對方的廣告公司溝通。我跟他們說如果有什麼重要的資料就錄下來拿給我聽,然後我來決定做一個什麼樣的logo。但是錄回來的東西,助手開始不讓我聽。我說,如果我不聽的話,怎麼能夠知道我設計的這個logo對方是什麼意見?於是我就聽了這段錄音。」
在這段助手和對方廣告公司的對話裡,提到了李玉剛,對方很直接地說到「李玉剛不行。李玉剛就是『雞插了一身鳳凰的羽毛』。」助手以為李玉剛聽到之後,會極度氣憤和受不了,但是他聽完之後只是微笑。他說:「對方當時反覆說了幾次,說『李玉剛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他就是譁眾取寵,是雞插上了鳳凰的羽毛』。話說得很傷人,其他人聽到,可能會特別的氣憤和受刺激,但我聽到這些話,其實心裡還是蠻感謝的,因為我感覺好久沒有人和我說這樣的話了。當時那一刻我的感覺就是,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我,不知道我自己現在在做什麼,他們對我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但其實這幾年我的變化是非常大的,不僅是我的年齡,還有我的心境,我的思想,都有很大的變化。但為什麼別人還會這麼看我呢?說明我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我當時的狀態,反而有一種莫名的說不出來的高興。」
結果從聽到別人批評他的那天開始,李玉剛突然不知道從哪兒來了一股力量,拼命做了好多事情,甚至把他寫作的欲望給激發出來了。「在我的新專輯裡面,有好幾首歌都是我自己寫的,我自己作詞自己作曲。其實我以前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這個能耐,覺得自己在創作這部分根本不會有這個空間,我想老天爺也不會給我那麼多的本領。你想我在舞臺上化妝,本來是化妝師的事情,但是我從來不用造型師和化妝師,因為我自己全能弄;設計服裝也是舞臺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面料啊、設計啊什麼的,我也都能拿下來。很多事情我都是自己做,自力更生。如果我自己再能有創作歌曲這個能耐的話,那我不就成了全才了?所以我也沒有想到。但就是這些刺激,的確讓我又上升了很大一塊空間。明年我還會自己導演一個作品,是和葉錦添老師合作的。」
在藝術上還有更高的目標要攀登
說到此時,原本聲音聽上去十分虛弱的他,變得越來越精神,語氣也越來越堅定。他說:「說句心裡話,也許佛門未來真的是我最後的歸宿,但是在藝術上,我還有很高的目標,我還會去攀登,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做,還要留下很多的作品,留給這個時代,留給喜歡我的人。」他提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弘一大師李叔同和京劇大師梅蘭芳,「李叔同最後皈依了佛門,但是我們畢竟經歷的年代不同,我還有我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梅蘭芳大師當年也是把他最光輝的時候,都留給了舞臺。」
他還說道:「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我知道我的很多鐵桿粉絲,特別年輕的那些小孩,聽說我皈依佛門的事情都哭了。所以我的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軟了,我不想讓他們為我擔驚受怕的。我的粉絲有一句話說的特別特別好,他們說:『藝術就是舞臺上的李玉剛。』這句話非常有哲理,我覺得說的特別好。所以我還是會回歸舞臺,回歸藝術的,這是我的重心,也是能夠支持我生命的,確切的說,可以說是我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時候,我都會努力地做很多的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自己這門獨特的藝術,能夠更有說服力,能夠成為一種流派,所以我也一直在很積極很努力的準備著。」
我問他是不是還有很多東西放不下,他說:「如果說放不下那就放不下吧,我還有我追求的理想,我愛的父母,還有那麼多喜歡我的人。從這個層面來說,總之就很複雜,人生的定義不可能用一句話就把它解釋清楚。」
2010年,我專訪李玉剛時,他曾吐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心事,並且說到自己「越成功越迷茫」。如今,他承認迷茫依然存在,但是人生的態度還是十分積極的。「前段時間,我到央視參加了一個勵志的講演節目,這個節目叫做《開講啦》。我那期的題目叫做『做一朵迎風盛開的鮮花』。」當時他還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無論風有多大,都阻礙不了我絢爛的綻放,即使再多的逆境,我也能逆流而上,即使再多的爭議,我都全部接下,因為我是一朵迎風盛況開的花。」
李玉剛說:「無論什麼時候,我想我都能夠去迎接風雨。這也是我的個性。這一點也是我一直希望跟年輕人講的,雖然現在網上說我皈依也好,出家也好,但是有一條:努力,奮進,我一定還是要堅持的。我也要跟所有年輕人講,千萬不要以為皈依或出家了,就是看破紅塵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生還是要努力的!人生苦短,還是要努力,這也是我一貫的思想。」
新專輯會在臺北這邊發行
雖然身在異鄉,又在病中,但是李玉剛沒有讓助手陪著自己,「我已經很習慣一個人了,而且我現在的情況也不能到處跑。」
他說自己每次來臺灣,主要都是為了禪修。不過這次來,除了見見好朋友和禪修之外,還有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要做。「我的新專輯會在這邊發行,因為臺北這邊非常喜歡我。」他說自己以後也會經常選擇禪修,因為每次都會得到很多愉悅。「這次回去,我還打算到河北的一個寺廟裡再去進行短期的禪修。但是目前的情況,我可能也沒法過去了,其實在哪裡都是修行吧!」
對於信仰,李玉剛說:「的確不假,我有我自己的信仰。也可能是佛教,但也不一定,這個信仰可能就是一種堅持,也有善良,還有因果,包含很多吧,人世間就是這個樣子。」他認為禪修不僅對他的人生很重要,也會給他的藝術帶來很好的影響:「我的藝術如果再升華的話,應該從各個門類當中尋找藝術所需要的思想。包括哲學,都會對人有啟迪。當我的思想枯竭了的時候,我應該去尋找我的思想。」
名詞解釋 「皈依」不等於「出家」
皈依與剃度出家是兩回事兒。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希望依靠佛教三寶的力量而得到保護與解脫,不等於剃了頭當和尚。
在娛樂圈,明星皈依或者出家的很多。1997年,以一曲《青藏高原》橫空出世的著名歌手李娜在事業的最巔峰時,就曾秘密離開北京遠赴張家界的天門寺出家;87版《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也在癌症晚期選擇剃度出家。王菲不是出家,而是皈依,在家中佛堂潛心修佛;林青霞也曾在2000年皈依,法號「常恆」;許巍、樸樹等著名音樂人也於早些年就皈依了佛教;演藝界很多人都因為各種原因而皈依佛教,只是有些人沒有對外公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