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並都與材料有關!

2020-12-22 專注高校那些事

武漢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首批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2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60餘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學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餘人,博士、碩士生18000餘人 ,留學生1700餘人。

學校現有馬房山校區、餘家頭校區和南湖校區,佔地4000餘畝,設有25個學院(部),建有4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現有教職工538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2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人。

武漢理工大學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40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2個,重點工程中心2個)4個;建有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與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共建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機構230餘個,獲批建立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5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 ,本別是 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1、圍繞總體定位與目標

以創建和發展材料多組分、多尺度、多層次複合原理與材料設計理論為重要引領,以構建材料梯度複合技術、原位複合技術、納米複合技術及其集成創新平臺為核心支撐,以研究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和支柱產業的先進複合材料、面向新能源技術的高效能源轉換和儲存材料、面向生命科學的納米複合生物材料、面向信息技術的信息功能材料和面向變革性技術的前沿新材料等五類關鍵材料為重大任務,形成了如下特色鮮明的五個研究方向:梯度複合技術與新材料、原位複合技術與新材料、納米複合技術與新材料、變革性技術與前沿新材料、材料複合原理與材料設計。

2、科研隊伍

實驗室具有一支朝氣蓬勃、勇於創新、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學術隊伍,現有固定人員90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2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12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4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18人。

3、實驗室國際交流

實驗室與美國密西根大學、日本航空宇宙技術開發機構、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研究中心、美國加州大學複合材料研究中心、加拿大燃料電池國家研究院等國際著名研究機構開展了實質性的「強—強」合作,科技部依託實驗室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是國家首批33個國際聯合實驗室之一。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依託實驗室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與先進功能材料」、「功能薄膜新材料先進位備技術與應用工程」和「生命複合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3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依託這些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實驗室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國際合作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悉,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唐浩林教授研發的「鋰電池複合隔膜與固態電解質膜研發和產業化」以領先的科技成果作價投資,與武漢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金額高達1億元。該項目技術目前已達到幹法單拉隔膜的國際領先水平,引領動力電池隔膜行業發展。項目實施後,預計10年內產值達到10億元。

擁有研究室

1. 梯度複合技術與新材料研究室

2. 原位複合技術與結構/功能一體化新材料研究室

3. 納米複合技術與功能複合材料研究室

4. 半導體熱電材料與微器件研究室

5. 熱電磁多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室

6. 納米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室

7. 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系統研究室

8. 柔性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室

9. 光電功能材料研究室

10. 半導體光催化材料研究室

11. 金屬有機催化功能材料研究室

12. 生命複合材料研究室

13. 功能生物界面材料研究室

14. 生物醫用功能材料研究室

15. 材料的過程仿生製備新技術研究室

16. 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

17. 智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室

18. 高精高強輕質車用材料研究室

19. 先進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研究室

20. 聚合物基功能複合材料研究室

21. 薄膜與塗層技術研究室

22. 多功能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室

23. 材料納微結構電子顯微學研究室

24. 材料數學模擬與設計一體化技術研究室

25. 高壓物理與新材料研究室

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矽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於2011年10月獲科技部批准立項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依託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首批及「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A+,進入世界ESI學科排名前1‰;其矽酸鹽材料專業至今已有50多年的建設歷史。1992年由原國家建材局批准成立矽酸鹽材料部門開放實驗室,2000年成立矽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總體定位與目標

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建材行業發展重大需求為宗旨,以引領世界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發展為目標,以解決矽酸鹽建築材料製備和服役過程的重大基礎理論和共性關鍵技術為中心,聚集和培養一批在國際建築材料領域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創新人才與團隊,開展高性能、低環境負荷矽酸鹽建築材料前瞻性、原創性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研發支撐綠色和智能建築體系發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的多功能、高性能及前瞻性建築新材料,為實現建築材料與結構安全服役和循環利用提供新理論、新方法和共性關鍵技術,為加快實現我國建材行業戰略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科技與人才支撐。

研究方向

圍繞總體定位與目標,以及矽酸鹽建築材料「製備-應用-服役-再生」全壽命周期特徵,實驗室形成了四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一)矽酸鹽建築材料的低環境負荷製備

以降低矽酸鹽建築材料製造過程能耗與資源消耗、減少汙染物排放為目標,發展矽酸鹽建築材料低環境負荷製備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

(二)矽酸鹽建築材料的功能設計與調控

以建築節能、宜居、安全和智能化為目標,發展滿足綠色建築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矽酸鹽建築材料。

(三)矽酸鹽建築材料的服役行為與延壽原理

以提升建築結構與工程使用壽命為目標,優化建築材料服役行為,發展矽酸鹽建築材料延壽新理論與新技術,形成矽酸鹽建築材料長壽命化技術體系。

(四)矽酸鹽建築材料的可循環設計

以實現建築材料再生利用和固體廢棄物建材資源化高效利用、減少建材產業天然資源消耗為目標,發展建築材料可循環設計新理論與新方法。

學術隊伍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90人,其中研究人員80人,技術支撐人員7人,管理人員3人;78人具有博士學位(佔比98%);研究人員中有正高職稱65人、副高職稱13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富於創新的高水平學術隊伍。

相關焦點

  • 重點大學介紹——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成立於2000年,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由三所學校合併組建而來,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2000年,院校合併開啟,眾多學校強強聯合,此時都在武漢的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順勢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開啟新的篇章。一、武漢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大學源頭較多,歷史久遠。有1898年,武昌洋務局開辦湖北工藝學堂;1907年,更名為湖北工業中學堂。
  • 大連理工大學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良好成績通過評估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2018年工程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以良好成績順利通過評估。本次全國共有64個實驗室參加評估,其中工程領域43個,材料領域21個;評估結果為優秀的共有16個、良好的共有42個、整改的共有6個。
  • 這14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材料領域)將被評估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評估工作的通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決定將組織對工程材料領域的實驗室進行評估,參加本年度評估的實驗室145個。八、材料二組(材料加工、製備、表徵)1材料各向異性與織構東北大學2三束材料改性大連理工大學3汽車材料吉林大學
  • 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8年評選結果出爐 8個材料實驗室獲優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8年評選結果,材料領域49個參評實驗室中,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南京理工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實力雄厚的211工科強校
    武漢理工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都是全國重點大學,都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兩所學校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綜合實力雄厚,辦學特色突出。還有7個一級學科評估為C類;共有25個一級學科上榜。武漢理工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有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
  • 高大上:那些有國家級實驗室的高校
    摘要:對於一所理工類大學或者綜合大學的理工科專業,擁有相關的國家級實驗室,無疑是對該大學或者該專業最大的肯定。國家級實驗室就意味著科研資源,那麼哪些高校有著國家級的實驗室呢?
  • 電子科技大學,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與電子有關,厲害!
    學校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56年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由原信息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
  • 武漢理工大學舉辦新材料科技成果對接活動
    「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7月13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在會議中心201舉辦專場對接會,推介新材料科技成果。
  • 武漢理工大學:2018微納功能材料國際論壇在校舉行
    :2018微納功能材料國際論壇在校舉行 http://www.huaue.com  2018年3月5日  來源:武漢理工大學     3月2-3日,由武漢理工大學,劍橋大學聯合舉辦,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共同承辦的「2018微納功能材料國際論壇」在會議中心301召開,國內外微納功能材料領域專家學者,我校相關專業師生共400餘人參加。
  • 從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看大學的實力
    此後,各地各科研院所相繼籌建國家實驗室,一大批自籌的國家實驗室如雨後春筍冒出頭來,但是除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獲批成立外,其他籌建的國家實驗室全部未通過,如今已經取消被降格為國家研究中心。因此,實際上正式獲批的國家實驗室(含首批5個在內)僅有6個!
  • 武漢理工大學是一所什麼層次的大學?在哪些高水平學科?
    武漢理工大學定位: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交通部和國防科工局共建大學,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高校,卓越工程培養計劃高校。是湖北省名校,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力的理工院校。
  • 2017湖北武漢理工大學招聘海內外人才公告
    一、學校概況武漢理工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雙一流計劃」建設的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5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 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大PK
    (4個):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雷射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製造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連理工大學(4個):三束材料改性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4個):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武漢理工大學:新增人工智慧和智能製造工程2個專業
    新華網北京6月4日電 武漢理工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建校70年來,培養了大批建材建工、交通、汽車行業人才,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 比較華南理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華南理工大學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文科國家級平臺、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9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9個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69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7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位列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
    學科概況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國家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排名A+,位列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是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辦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擁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材料研究與測試分析國家級計量中心、特種功能材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建築材料及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十餘個科研支撐和人才培養基地。
  • 關於發布2008年工程與材料領域國家和部門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的通知
    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河北省人民政府:    今年我部對54個工程和材料領域國家和部門重點實驗室組織了評估。其中工程領域34個,材料領域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0個,部門實驗室4個。
  • 山東理工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特色鮮明的山東省重點高校
    山東理工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都是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的多科性大學,都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高校。山東理工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創建於1956年。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山東理工大學有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評估為B-;農業工程1個一級學科評估為C+;應用經濟學、電氣工程2個一級學科評估為C。共有5個一級學科上榜。
  • 高考志願填報,武漢理工大學的哪些專業比較好?
    武漢理工大學位於湖北武漢,是我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也是目前我國雙一流重點建設院校,雖然這些頭銜在名校中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在中國高校中,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除此之外,武漢理工大學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頭銜」: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所以,與之相對應的,武漢理工大學中最有實力的學科,也與這三大行業有關。
  • 深圳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達14家---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1月28日,依託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建設的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通過驗收。這是我國第一個超材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177家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劉錦昨日表示,該實驗室通過驗收,不僅是對其建設成果的認可,更是對深圳新型科研機構發展成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