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使命召喚16》衍生出的吃雞遊戲《使命召喚戰區》大火,在兩周內吸引了多達3000萬玩家湧入。不過,在遊戲持續火爆的同時,《使命召喚戰區》也和自己的前輩們一樣,開始遭受到遊戲外掛的困擾。
其實,不僅僅是《使命召喚戰區》,在《絕地求生》帶火了「吃雞」的遊戲模式之後,這類遊戲便一直飽受外掛困擾,前有機器人在遊戲公屏賣掛,後有盧姥爺開掛被封殺,從《絕地求生》到《Apex》再到《使命召喚戰區》,似乎每一款熱門吃雞都難逃被外掛「支配」的命運。
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吃雞遊戲中的外掛如此盛行呢?
小編認為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吃雞遊戲本身的特殊性。雖然如今吃雞類遊戲已經更多地被列為了一個單獨的遊戲類型,但其玩法卻是在FPS遊戲基礎上形成的,而在眾多具備聯網功能的遊戲中,FPS也是相對特殊的一種遊戲類型。
這裡說的特殊並非指FPS的玩法特殊,而是FPS遊戲在聯網時的運行原理相對特殊。相較於其他遊戲,FPS類遊戲在運行時有更多數據需要在本地進行處理運算,這也使得FPS遊戲更容易在本地電腦上進行作弊(開掛),因此FPS類遊戲本身也一直都是外掛的重災區。這一點並不僅僅是吃雞,此前的CS、守 望、R6等遊戲也都曾深受外掛影響。
其二是吃雞類遊戲的玩家群體原因。雖然吃雞的玩法脫胎於FPS遊戲,但吃雞遊戲所面向的玩家群體卻從來都不是FPS遊戲的核心玩家。
相反,由於吃雞類遊戲的玩法門檻極低,很多時候只要不是落地成盒,前期猥瑣一下也能混個不太難看的名次,這就使得吃雞玩家群體分布極廣,上到清新可愛的柔弱萌妹,下到奶聲奶氣的小學生,不管有沒有FPS經驗,人人都可以是吃雞玩家。
而這也導致遊戲中高手與菜鳥往往會同場競技,「吃雞」一詞也是由這樣的遊戲場景衍生而來。被當成「雞」的玩家自然不會痛快,奈何遊戲中的最後勝利者只有一個人(隊),對於技術不佳卻又好勝心強的玩家來說,想要最終獲得勝利,就只剩下了兩條路——苦練,或者開掛。
然而,吃雞並非一個單純靠技術就能贏的比賽,很多時候要活到最後也需要一定的運氣,射得再準,如果運氣不好,依然可能隨時翻車。對於硬核FPS玩家來說興許還能生死看淡不服再幹,但是對於原本並不擅長FPS,練習了一段時間後卻依然因為各種意料之外的因素未能成功吃雞的玩家來說,開掛似乎就成為了彌補挫敗感的最佳方式。
更有甚者,例如曾經的盧姥爺,為了直播效果,也只能靠開掛來提升名次,最終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至於吃雞外掛盛行的第三個原因,則是遊戲環境本身所帶來的問題。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實際上,選擇在遊戲中開掛的玩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國內群體。所以在《絕地求生》最火爆的時候,藍洞才會選擇鎖國區來降低外掛對於遊戲的整體影響。去年異軍突起的《Apex》製作商Respawn也曾表示,亞洲伺服器是外掛最為猖獗的伺服器,而其中開掛的玩家絕大多數來自中國。
雖然關於開掛的問題並不能一概而論,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選擇外掛的玩家,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腳本\外掛\代練等等「作弊」行為一直都是國內遊戲市場最為顯著的「標籤」之一。從傳統的網遊代練,到如今在網上收費修改單機遊戲存檔,甚至直接明碼標價出售盜版單機遊戲資源,中國遊戲自從進入網絡時代以來,便一直都無法擺脫「工作室」的魔掌。
而工作室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中國遊戲市場的整體氛圍,遊戲為玩家提供的本應是享受過程的樂趣,但工作室卻讓遊戲變成了「結果導向」的商品,遊戲技術好不好不重要,只要有錢,躺著也能上王者。長此以往,部分玩家也確實養成了「花錢買快樂」的習慣,而這部分人,在MMORPG中是躺屍老闆,在MOBA中是嘴炮大佬,而在吃雞中,則化身為了外掛神仙。
此前十分火爆的《逃離塔科夫》最近也開始遭受外掛的侵襲,而其中的外國玩家也發出了「封鎖國區」的呼聲。雖然這其中不乏外國特有人的傲慢偏見與賊喊捉賊的渾水摸魚之人,但每次有關外掛的話題國內玩家都要「遭重」,我們是否也該反思,自己的遊戲環境確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呢?
或許等到某一天「工作室」全部消失,每個人都能認識到遊戲的「過程大於結果」,才能真的避免外掛繼續侵害玩家的遊戲體驗吧。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如果各位玩家也曾經遇到過被外掛捶爆,或是關於開掛這件事情有什麼想說的,也歡迎和我們一同分享,期待各位的留言哦,我們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