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市面上特別流行斜槓青年,沒幾條斜槓的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靈魂有趣。有些人的斜槓花團錦簇,比如我就見過「寫作/肚皮舞/品酒師/心理諮詢師/烘焙/收納」這樣的斜槓青年簡歷,看得作為面試官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位朋友到底想來應聘什麼。
斜槓本意是一個人擁有多重職業,收入多元,甚至能靠興趣特長賺錢。很多人看到這一點就興奮起來,紛紛產生自己那點興趣愛好也可以換錢的錯覺,一時之間好像會烤個曲奇都能日進鬥金。但請容我潑一盆冷水:絕大部分人別說斜槓,就連本職專業或工作都很難說已經做好了,更別說好到極致了。而能夠把興趣特長發展成副業,也一定是這項技能出類拔萃,不亞於專業人士,並不是玩票或淺嘗輒止就能做到的。
我的觀察是,追求斜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並不是真的身懷絕技或求知若渴,而恰恰相反,是出於對現狀的焦慮和病急亂投醫。我認識一位四十多歲的銀行高管,也步入追逐斜槓的道路。最近他在學PS,美其名曰年輕時也有設計夢,真實原因是銀行業已有許多崗位被AI取代瀕臨失業。我沒忍住說現在的修圖軟體非常先進,AI遲早一統天下。他聽完目瞪口呆,第二天就去報了一個編程入門在線課程。
所以殘酷的現實是,與其說自己是斜槓青年,倒不如說只是想多學一些技能保命。學文科的覺得飯碗被AI搶走,於是開始學編程;學計算機的羨慕學金融的,覺得自己忙乎半天都只是給資本打工,所以開始學會計。我倒是有很多學金融的朋友,他們就高枕無憂了嗎?並不,他們正兒八經跟我探討學汽修的必要性。
斜槓究竟能不能保命還不知道,反正大家亂成一團,先斜槓了再說。也不能說這樣不對,就是疲於奔命。我自己就深有體會,光是上班就已經被掏空了的我,偶爾下班後寫一個短篇都能要了我的命。百分百投入本職工作後還能再使出百分百的力氣發展副業,非常人所能。雖然我經常立flag說要寫長篇但遲遲沒有開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已經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我不敢保證我還有餘力把一個長篇故事寫好,而我如果都不能做到讓自己百分百滿意,又何必強行去做,然後把一個明明做得不好的東西拿出來呈現給大家?與其消費別人對我的印象,還不如自己除掉這道斜槓,做一個雖然單一,但在單一領域最專業的人。
斜槓其實並不是勝在廣度,而是勝在於不同領域都體現出非同尋常的專業。早些年我的崗位是翻譯,但做談判會議的翻譯壓力很大,而且對比資深譯員,我的專業並不過硬,每到談判會議前我就緊張到失眠。我下意識地選擇了幫公關部門寫新聞稿,讓他們看到我在做新聞傳播上的「斜槓」並成功轉崗——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斜槓故事,反之這是一個利用斜槓逃避現實的反面教材。口譯專業不夠強,我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提升業務水平,而不是馬上放棄轉道。如果斜槓只是逃跑的退路,那麼擁有再多斜槓又有什麼了不起呢?
也越來越發現一個人若只有一個熱愛終生的技能或職業,也不失為一種幸福。有做遊戲開發的朋友,始終熱愛遊戲,在遊戲這條道上走了十多年,沒有眼花繚亂的斜槓,只有「遊戲」二字。專注、單純,沒有因為行業寒冬就考慮改行,也沒有因為眼紅別人的專業紅火就改道。我敬佩能夠在不同領域遊刃有餘的真斜槓青年,也敬佩這樣一個在領域內做到極致的人。
所以那些「什麼專業前景好」「什麼職業賺錢多」的問題,其實與斜槓的問題異曲同工:沒有什麼專業能保證你前景好,沒有什麼職業能保證你賺錢多,哪怕你有貪食蛇一樣長的斜槓,最終回歸到的還是最本質的問題——你的能力如何?能力不及格,哪怕頭頂最熱門的職業,也一樣會心虛。
當然,也是有這麼一種斜槓青年的,財務自由,不用工作,有大把時間和金錢點一堆五花八門而無實際用處的技能點。希望我們能早點實現這樣的人生,做一個專業過硬、不愁失業、專點風花雪月技能樹的斜槓青年。
——原文載於2019年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