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作為溫州市中心城區,近年來,鹿城區先後制定了《鹿城區教育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鹿城區教育大數據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等一攬子計劃,力圖通過「網際網路+教育」,實現教育更高層次的優質均衡、個性多樣。
通過大數據採集每個孩子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行為軌跡,關注到每個個體的教育教學細節;學生人手一個手環監測他們的運動、睡眠情況;面向未來,推進未來教師培訓工程、智慧校園、未來教室……2017年以來,鹿城區聘請溫州中津研究院的博士、專家組成團隊,與鹿城區教育信息中心一起,以水心集團校為試點,正式啟動大數據採集工作。這標誌著鹿城區率全市之先把大數據引入教育專業領域進行應用創新探索。
近三年全區教育裝備及信息化專項資金年均遞增800萬元。同時,率全市之先建成教育大數據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平臺。在數位化校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智慧教室、智慧校園建設。建成11個創客基地、31個創客空間、41個智慧教室。圍繞鹿城區教育大數據平臺,有序建立了OA辦公、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家校互聯、雲錄播資源庫、雲閱卷、裝備管理、幼教、成教、人事、安保等20多個應用平臺。
未來三年,鹿城區將以建設全區教育大數據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工程,重點推進智慧校園、未來教室、雲錄播平臺、微課程、創客教育基地等建設。各級各類學校完成對教育信息化基礎應用環境的優化,到2021年,建成智慧校園10個,智慧教室100個;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顯著提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的能力;實現數據與資源深度融合共享,進一步提升教育縱深管理、信息化支撐教育服務決策的能力,推動教育信息化向「主戰場、大規模、常態化」發展,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智慧教育服務體系,形成新的良好教育信息生態。
溫二十二中
打造高品質未來學校
在溫二十二中,高一、高二段的每位學生都佩戴了一隻智能手環,手環集信息傳輸、運動健康、後勤服務、考勤安保、德育管理、教學輔助於一身,為學校管理、家校互通和學生成長帶來諸多便利。
基於大數據的未來學校建設是學校近年來建設的重點。智慧教室的平板教學課,讓教師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及課堂知識的掌握數據,給出合理的評價。教師們逐步探索出試卷分析課、英語詞彙課、心理輔導課等平板教學的模式。
數位化實驗室的建設開啟了實驗教學的數位化時代。在黃曉蕾老師的生物實驗課上,通過數碼顯微鏡的互動系統把標本的圖像傳輸到各個學生的PAD上,有效地監控和指導學生的實驗情況。強大的數碼互動系統和方便靈活的圖像處理等功能讓學生們愛上了生物實驗課。
網上閱卷及配套的試題分析大數據已普遍應用於教學。高三段每周的限時訓練均通過網上閱卷系統,教師能熟練地從系統中調用數據或典型答捲來為試卷分析課做準備。學校每年開展試卷評析公開課,引導教師更好地挖掘和應用大數據。
在課外訓練上,學校與科大訊飛合作,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力量,推進學生的「個性化課外輔導」的精準診斷。此外,菁優網的錯題本也給學習帶來了便利。系統根據錯題圖片,精準匹配學科、考點並分類整理,按同類題推薦給學生強化訓練,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看到所有學生的錯題情況,實現精準輔導。
溫二十一中
「大數據+AI」助力精準教學
進入新時代,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正以「教育+網際網路」思維引領,構建以「大數據教學支持中心」「樂課智慧課堂」和「移動德育管理」為核心的個性化學習支撐體系,在溫州南塘河畔打造一所走在新時代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新校園。
走進「大數據教學支持中心」,大屏上顯示著當前大數據實時處理的測評任務、學業水平發展情況和教學活動動態分析等信息。這個由溫二十一中與科大訊飛合作共建的全市首個中小學大數據教學支持中心,能向學科備課組提供標準服務、向學生提供個性分析、向管理層提供精準研判。
記者了解到,有了大數據中心的支持,老師們只需專注命題、參與閱卷,其它如答題卷設計、參考答案解析、成績統計等環節均由該中心的智學系統解決。而學生則會在每一次測評結束後,獲取中心提供的《個性化學習手冊》,針對每次測評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和錯題解析,並推送對應糾錯變式練習等,將每學期的手冊整合在一起,便成為屬於學生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化學習教輔」。
此前,該校已在「網際網路+教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基於移動終端的德育管理和基於樂課PAD的智慧課堂等平臺。經過5年的探索,學生日常管理、自主管理都實現了數據化,為德育過程性評價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而「樂課」則擁有試卷、練習冊、微課、備課包等龐大的資源儲備,作為一種對現有傳統課堂模式進行拓展的工具,使整個教學過程有序、有味、有效,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龍灣一小
大數據帶動學生OTO閱讀
「OTO閱讀」時代,如何架起紙質書與電子書的橋梁?自溫州市中小學雲圖書館平臺推廣以來,龍灣區第一小學積極開啟OTO(Online To Offline)閱讀模式的實踐與思考,讓師生不斷享受「網際網路+」時代的紅利。
新學期第一周,孩子們會發現校園悄然發生了變化:300多平方米的學生閱覽室裡又增加了許多新書;校園走廊裡閱讀等待區、紙質圖書隨處可見,一體機與電腦平板隨處可進行雲閱讀;各班閱讀主題牆、班級圖書角、校園閱讀燈柱,濃鬱書香瀰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課間、午間、放學,師生們陶醉其中,閱讀成了校園最美的姿態!
龍灣一小以「家校共同體」活動為平臺,開展OTO雲閱讀專題分享,製作相關微視頻,對家長進行雲圖書館操作指導,通過微信群推薦家長與學生閱讀的書目,鼓勵家長陪孩子一起看書。學校會定期結合雲圖閱讀數據分析,對師生閱讀喜好、閱讀數量及閱讀質量進行反饋,讓師生能夠有效地閱讀,從而不斷提升個人閱讀能力。除推薦溫州市雲圖書館的資源外,學校還會推薦英語繪本閱讀,趣配音、數學閱讀、科學部落格寫作、一起作業網等APP,讓學生感受OTO閱讀的魅力。
為引領教師全員參與,學校將OTO閱讀推進情況記入績效考核,定期給予表彰;安排隔周周一下午為學校「行健論壇」時間,聘請市內外專家為教師成長助力;定期開展教師同讀一本書心得交流。此外,學校還用各種切合主題的活動開啟了閱讀螺旋性上升的循環圈。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將閱讀與評價相結合,近2年來,有過半的孩子獲得閱讀達人稱號,有200多名學生獲得過校閱讀明星的稱號,有12個班級獲得過書香班級稱號,有100多個家庭獲得過書香家庭的稱號。同時,對不同家庭、不同學生的閱讀過程實施彈性評價,讓閱讀始終與快樂同伴,與成長相依。
來源:溫州日報
舒暢 整理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