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盧昊 邢曉婧】近日,日本熊本縣在24小時內連續遭受強烈地震襲擊,大量建築嚴重損毀,民眾被迫緊急避難,大地震使得熊本這個現今以萌熊「熊本熊」聞名的地方再次受到關注。實際上,熊本此地與熊並無任何歷史淵源。作為日本九州地區傳統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熊本因火山地形與火神崇拜文化,自古就有「火國」之稱。熊本當地人也具有「火性」,以武勇與反抗精神著稱。
熊本有火,無熊 熊本縣位於日本九州島中部,西側面臨太平洋,當地人類最早活動可追溯到距今超過3萬年前。「熊本」一名源於當地名勝,被稱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相傳17世紀初,戰國名將加藤清正在當地茶臼山一帶的隈本築城,覺得「隈」字中含「畏」對武將不吉利,因而將「隈本」改為日語同音的「熊本」,所築成的熊本城因此名揚天下。18日,《環球時報》記者在地震之後馬上趕到熊本當地,看到熊本城損毀嚴重,天守閣多處石牆崩塌,令人惋惜,據說修復它,至少需要10年。另外,有千年歷史的阿蘇神社也遭到嚴重損毀。
古時熊本所在的九州中西部被稱為「火國」,又稱「肥國」(日語中火與肥同音)。根據《日本書紀》,初代天皇即神武天皇之孫健磐龍命奉旨鎮守該地,期間當地阿蘇火山從未噴發,在他升官離任後5年即大爆發。健磐龍命因此被供奉為阿蘇山神,在阿蘇神社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又傳第10代天皇即崇神天皇派遣使官到九州巡查,夜間見「天火降臨山頭」,天皇因此命名該國為「火國」,日本神話中稱這裡為「火神降臨之地」。而7世紀時,日本在各地建立令制國,肥國被分為肥前、肥後兩國。肥後國即今熊本縣,肥前國即今長崎縣和佐賀縣。 自古有「火山火海」之稱 熊本被稱為火國,與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熊本自古有「火山火海」之稱。
其中「火山」即著名的阿蘇火山。該山由50多座火山先後噴發疊加而成,從天空俯視,中央五個火山口猶如佛祖涅槃像般環繞排列,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破火山口。作為活火山,阿蘇火山相當活躍,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噴發活動。而「火海」則指熊本附近「有明海」上的神秘火光。據說古時在此處海上距岸邊幾千米處常見火光搖曳,火光多時可見上千個,一旦漁船靠近則火光會移往別處,因而得名「不知火」,「有明海」也因此得名「不知火海」。古時日本人將「不知火」視為龍神的怒火,一旦見之則停止捕魚。日本著名的妖怪繪卷「百鬼夜行」也將「不知火」列入其中。現今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海市蜃樓現象所致。現今每年3月,人們都會在阿蘇山麓上點燃大火,排列成超大號的「火」字,並在阿蘇神社舉行祭祀活動。每年夏天,熊本當地還會舉行以山鹿燈籠祭為代表的「三大火祭」。山鹿燈籠祭與京都的祗園祭以及德島的阿波舞祭並稱日本三大夏季節日。相傳古時天皇巡幸此地時遇大霧,百姓為其打燈籠照路,後來發展為著名燈籠節。每年盂蘭盆節時,當地少女身著傳統浴衣,頭頂金紙製作的燈籠載歌載舞,場景非常華麗。
有濃厚的武士文化傳統 熊本當地氣候溫暖,是日本重要的農業基地。熊本人在日本最早開始從事水稻種植,在熊本當地出土了日本最古老的鐵斧和鋤頭。除稻米種植外,熊本還盛產洋蔥、番茄、馬鈴薯等蔬菜以及白蘭瓜、西瓜、「不知火柑橘」等水果。該地平原牧草茂盛,八代平原的燈芯草產量約佔日本全國總產量的大約70%,這種燈芯草是榻榻米的主要材料,因而也有「天下榻榻米多出於熊本」的說法。熊本還是日本重要的汽車、半導體電子工業中心。豐田、日產、三菱等汽車企業以及索尼、松下等電子巨頭都在熊本設有大型生產基地。熊本因此被稱為九州的「經濟心臟」。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眾多名勝古蹟,熊本縣近年來大力發展旅遊業,風靡日本乃至全球的「熊本熊」因此誕生。但實際上熊本本地並不產熊,相比之下馬與熊本人的生活反而關係更密切。馬肉是熊本縣當地代表性的鄉土料理,當地人非常愛吃馬肉刺身以及以馬肉為主料的火鍋「櫻花鍋」。
熊本歷史悠久,「文人武士皆集於此」,特別是有濃厚的武士文化傳統。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劍豪」宮本武藏晚年定居於熊本,明治維新著名思想家橫井小楠是熊本人,現代日本著名「國民作家」夏目漱石也曾長年在熊本生活。「火國」的歷史傳統似乎也讓當地人性格上有了「火氣」。在日本一說起熊本人,就是性格豪爽乃至「頑固不化」的代名詞。熊本人被認為生性好戰,批判、反抗精神極端強烈。幕府時代熊本地區經常爆發農民起義,明治維新時當地士族紛紛起義,協助推翻封建幕府,又因不滿維新勢力剝奪士族特權,又掀起復古攘夷運動,最終引發政府與西南諸藩的大火併,即著名的「西南戰爭」。日本陸軍中的「熊本師團」以血性著稱,打仗悍不畏死,成為帝國陸軍的絕對主力之一,充當了日本近代對外侵略的急先鋒,參加了侵華戰爭及南京大屠殺。另一方面,熊本人也被認為生性樸實,易交往。由於水土好,對外交往多,熊本也被認為是九州盛產美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