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彈唱出《鐵達尼號》,還對味嗎?

2020-12-25 上觀

4月9日,受邀去徐匯影劇院聽了一場評彈。沒有工作任務。採訪本、相機,都不帶。只有一雙耳朵,和為好友助陣的心。

 

我的鄰座是上海青年作家張怡微和她的家人,附近還有話劇演員田蕤,另一位青年作家滕肖瀾坐在後排不遠。節目安排於晚上19時開演,之前半小時,觀眾已陸續進場。滬劇小生朱儉,此刻借舞檯燈光調試的機會,不忘在臺上自拍留影。他是當晚的助演嘉賓之一,候場之刻,不便在觀眾席久留。與我們打了個照面,然後是微信接著聊。

 

與朋友們歡聚,時間總是過得快。不知不覺,已到開場。

 

「呤……」一陣恍如隔世、又真切到幾乎貼在耳邊的琵琶聲,悠揚起調。第一支曲目,是改編自流行歌曲《小城故事》的吳語版《評彈故事》。曲、詞,一併響了「許久」,舞臺的大幕,這才拉起。一名江南身段的婀娜女子,身著湖藍色旗袍,懷抱琵琶,端坐於用錦緞覆蓋的木凳之上。輕撥琴弦,紅唇微啟,漸如古時美人拉開那青紗帳,將奪魄容顏示於親近之人。

 

她,便是當天的主角——評彈陸錦花;這一夜,她是巨星。

 

該場演出,是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系列活動中的一段。上海評彈團組織優秀青年演員陸錦花,與兄弟院團的其他優秀者們,共同為田林社區的市民和像我這樣的受邀觀眾,獻上精彩的文藝滋養——《錦上添花——陸錦花評彈實驗專場》。這一夜,陸錦花和她的朋友們,為另一群朋友演唱——觀眾。

 

高博文,上海評彈團副團長,擔任當晚主持和助演。對於還不熟悉這個名字的讀者,我要專門介紹一下。猴年春晚梁詠琪林心如劉濤那曲《山水中國美》的開場評彈選段,就由高博文現場演繹。最近,高博文和陸錦花正在上海和蘇州兩地間頻繁穿梭,錄製長篇《珍珠塔》。熟悉評彈表演的觀眾應該知道,平常演出,高博文是「上手」,陸錦花是「下手」。個麼既然是「實驗專場」,愛創新和挑戰的陸大美女,這次鬥膽要求作自己領導的「上手」。行,那就試試!

 

二人給觀眾帶來的是《珍珠塔》中的名段之一——《七十二個他》。女子操三弦,男子撥琵琶,有點反串的味道,讓人耳目一新。

 

隨後是朱儉時間。為了演好《鄧世昌》,帥哥近期一直是光頭「髮型」,但不改美男子本色。當晚,他便裝出場,幾乎站到了舞臺最靠近觀眾的邊緣。

 

「哎喲,不敢再往前了,忒高了,(萬一摔下去)有點『嚇咾咾』。」

 

「阿拉大噶再輕鬆滴,一道來好哇。『為你~~打開~~一~~扇~~窗~~』……」。一曲現代滬劇,拉進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又讓劇迷們讚嘆,原來「鄧世昌」現代劇唱得也「嗲了乏得了」。

 

朱儉一邊唱,一邊向我們揮手致意,隨後,又走到舞臺另一邊,向他不認識的觀眾朋友揮手致意。認識的是朋友,不認識的,也是朋友。這樣的感覺,好好。

 

演出漸入佳境,錦花再度登場。「這是我家閨蜜,上海愛樂樂團青年鋼琴演奏家——李小倩」。觀眾這才發現,包括前面的開場曲,以及接下來的幾段創新評彈曲目,都加入了鋼琴演奏的元素。

 

不但如此,以創新和挑戰見長的陸錦花,還與上海輕音樂團首席獨唱演員羅雨,共同演繹了評彈版《天涯歌女》;與同屬上海評彈團的青年演員周彬,一起合作了短篇《傑克 and 露絲》。後者,是陸錦花根據影片《鐵達尼號》中「艦首初遇」橋段改編而來。

 

臺上,英語和普通話,在評彈慣用的吳濃軟語中不斷出現。臺下,我的附近,一位長者似有嘟囔:「麼了評彈額『咪道』」。不過,作為此前對評彈並不熟悉,至少沒有掌握門道的我,卻有不同看法——因為我出發前剛剛「餓補」了一些評彈知識。

 

所謂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大體上說,就是「說+唱」。其中,蘇州評話是用蘇州方言來講故事。這裡面,包括表演者自己第一人稱語言,以及故事中人物的第三人稱語言。與京劇、歌劇等舞臺表演藝術不同,這些都是演員演角色,而評彈演員,是演自己,是故事的講述者,不是直接演角色。因此,評彈表演中,演員的第一人稱語言,是蘇州方言,術語稱為「表」;而需要引用劇中人物的語言時,就可以人物自己的語言發聲,包括其他方言、普通話,當然,英語也是可以的。術語稱為「白」。

 

別的且不說,老者嘟囔之後,我開始注意聆聽臺上兩位演員不斷出現的語種切換。越聽,越感嘆陸錦花這位年輕女子對傳統曲藝的恪守和尊重——所有「表」,都是蘇州方言;而所有「白」,則是模仿影片中角色的對話。只不過,男演員俏皮地穿插了一些大部分聽眾應能聽懂的「洋文」和「洋單詞」。

 

個人覺得,這樣的嘗試,對評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特別是在吸引年輕觀眾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創新。

而邀請圈內朋友們一起為觀眾朋友奉獻精彩的演出,也是這群上海青年文藝家今年以來不斷為繁榮傳統曲藝而作的嘗試。

 

此前,我還受邀欣賞了青年京劇老生傅希如的一場演出,滬劇朱儉、越劇楊婷娜、評彈陸錦花,都為他助了陣。

 

能和朋友們一起,為觀眾朋友們演唱,真好。

 

題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鐵達尼號沉船之謎,鐵達尼號沉沒的真相
    關於鐵達尼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1997年大獲成功的同名電影讓這艘悲劇的郵輪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鐵達尼號沉船之謎,下面將進行深度分析沉船的背後原因。很多跡象表明,鐵達尼號的沉沒可能遠遠不止這麼簡單,請接著往下看。 鐵達尼號沉船事件
  • 波瀾壯闊的群像史詩 音樂劇《鐵達尼號》上演
    11月27日–12月1日,《鐵達尼號》駛經上海,連演7場,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019年末大戲拉開序幕。音樂劇《鐵達尼號》於1997年首演百老匯。2018年,該劇的全新製作從歷史上鐵達尼號的啟航地英國南安普頓開啟國際巡演,並於2019年11月12日在北京開啟中國巡演。
  • 音樂劇《鐵達尼號》沒有《我心永恆》,恢宏大合唱卻激動人心
    在名為「鐵達尼號」的巨輪上,讓人感慨的只有傑克與露絲的愛情嗎?不,同名音樂劇的故事就更為豐富。11月12日,託尼獎史詩英文原版音樂劇《鐵達尼號》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這也是該劇在誕生多年後首次來到中國,來自倫敦西區的原班人馬帶來一場令人震撼的演唱。
  • 真實的《鐵達尼號》中,露絲的後續,你知道嗎?
    這些故事除了被大家口口相傳,還被大家以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改編,使得這些故事以一種新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說到《鐵達尼號》,你會想到什麼?是那顆璀璨的海洋之心、傑克和露絲在甲板上的擁抱、還是傑克和露絲之間那悽美的愛情……上映後,《鐵達尼號》就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其大致內容是傑克和露絲在鐵達尼號上相遇後相愛了,但是不久後鐵達尼號就撞上了冰山。在兩人只能活下一個的時候,傑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露絲,而露絲也在用一生懷念著傑克。
  • 泰坦尼克二號2022年才首航!不如先去體驗鐵達尼號酒店!
    而在百年之後,鐵達尼號誕生的這家建築了超過1700條「漂浮的酒店」的船舶的船廠總部大樓已被改建為鐵達尼號主題紀念酒店——泰坦尼克酒店Titanic Hotel Belfast,迎接著全球的鐵達尼號迷。
  • 《鐵達尼號》:應該保留與劇情無關的拍攝細節嗎
    在電影《鐵達尼號》中,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攝了這樣一個場景:加利福尼亞上的機組人員關掉了收音機並開始睡覺。這是為了重現現實生活中鐵達尼號下沉時發生的事情,儘管加利福尼亞的人很接近他,但他們沒有響應求救信號,也沒有啟動救援操作。
  • 施輝:鐵達尼號的保險故事
    不經意的看到了下面這份很有趣的索賠函,它是一位鐵達尼號倖存者在法院的索賠函,女士Bassani,1912年10月4日,她通過紐約一個區法院向鐵達尼號的船公司提出索賠,索賠她在海難中所丟失的財物,金額2890美元。下面是她當年的索賠報告清單。Bassani於1880年出生於義大利羅馬,1911年31隨時去到紐約,在一個富豪Bucknell女士家找了份女傭的工作。
  • 影片《鐵達尼號》背後的故事
    鐵達尼號劇照「鐵達尼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 泰坦像代表神秘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戰,結果失敗,被打入了比十八層地獄還深多少倍的大西洋海底。因而有人說,鐵達尼號這個名字不吉利,開始就預示了悲劇的結局。但這艘巨輪和神話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沒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鐵板、鋼釘和人的肉體,它的靈魂沒有被徵服。時至今日,隨著它消逝了的1500條生命,非但沒有沉沒於歷史之中,反而成就了一種不可戰勝的人類文明。
  • 鐵達尼號上,當時的世界第一富豪真的死了嗎?
    當時的世界第一富豪是美國人阿斯特四世,他和妻子在返回美國時,就搭乘了豪華郵輪「鐵達尼號」。這個世界首富因為鐵達尼號撞擊冰山後船體受損,海水不斷灌入,最終隨著船沉沒。而且不僅如此,當時的世界第二富豪史特勞斯也在船上,並且也死了。
  • 「泰坦尼克二號」設計圖紙公布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Source: Reuters)澳大利亞礦業企業家克萊夫•帕爾默周二公布了「泰坦尼克二號」的設計藍圖,這一設計是對那艘沉沒的遠洋班輪的現代複製版,不過他不再號稱這艘船「永不沉沒」。
  • 《鐵達尼號》女主角聽到電影主題曲就想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鐵達尼號》女主角聽到電影主題曲就想吐?! 2012-03-31 16:54 來源:OMG!
  • 鐵達尼號事件是真的嗎?科學家下海探索後,,究竟發現了什麼?
    鐵達尼號事件是真的嗎?科學家下海探索後,,究竟發現了什麼?11-18 13:39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鐵達尼號事件是真的嗎
  • 比鐵達尼號還豪華的遊輪你見過嗎?
    藝術家還故意採用多種美學形式,從經濟、簡約的視覺語言到過載、誇張的設計。所有郵輪都會指向鐵達尼號及其悲慘故事。今天當我們看到這樣的船時,我們將它與鐵達尼號聯繫在一起,這當然喚起了虛榮和脆弱,傲慢和無知的概念。Hans Op de Beeck則認為自己設計的船是一種Frank Gery版本的郵輪,為豪華而豪華。它本身具有藝術品質,但似乎沒有過多考慮功能,既美麗又可怕。
  • 沉沒的浮華——鐵達尼號鬼魅的背影
    1/9這張照片是鐵達尼號在南安普頓港起航時的留影。1912年4月10日這艘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在向人們投去驚鴻一瞥之後,便頭也不回的駛向了自己的家鄉——海洋。但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幾天後,這裡就成了她的墳墓。2/9當時鐵達尼號的船票是相當緊俏的。
  • 「鐵達尼號」的遺物那麼值錢,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人去打撈呢?
    眾所周知,「鐵達尼號」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巨輪,也的確是1912年就沉沒的,當年的「鐵達尼號」沉沒事件無疑驚動了全世界,畢竟這艘載重最大、內部設備最豪華的客輪,在當時甚至被冠以「永不沉沒」的美譽。但結果卻是在第一次出航時,就被無情地打了臉。
  • 鐵達尼號如此經典,為何總是無法被IMDB認可?
    每當聽到我心永恆之時,很多人會瞬間想到鐵達尼號,不得不說,這首音樂似乎已經被很多人認定非鐵達尼號莫屬了。本身來說,其實就算這首歌不出現在鐵達尼號中,其實也會很出名,歌的旋律和歌詞等都會讓它被人們記住。
  • 風靡全球的《鐵達尼號》不為人知的故事《The Six》
    《The Six》之前寫過一篇關於電影《鐵達尼號》中經典橋段的文章,今天我們講的這個電影和《鐵達尼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早在1997年首映的《鐵達尼號》中,曾有部分片段因為不明原因刪去,2012年再次上映時,又將刪減的片段重新添加了回來,在這部分片段中,出現了亞洲人的身影,可見這搜被換幻想滿載顯赫貴族的工業巨無霸也曾出現過亞洲人的身影,只是首映時不知什麼原因將他們的片段刪去了。
  • 鐵達尼號 | 我心永恆
    如果一定有一部愛情電影被稱之為「永恆」,那麼它一定非《鐵達尼號》莫屬。「鐵達尼號可沉,《鐵達尼號》不可沉!」卡梅隆導演在這部電影中親自操辦了幾乎每一件事,在眾多的困難面前都沒能使他放棄,而追求完美的他最終使這部電影成為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在電影裡程碑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 鐵達尼號的沉沒:一個焦慮不安的世紀的前奏
    之後,泰坦尼克的熱潮暫時消退。早報記者 石劍峰 《鐵達尼號為何至今讓人著迷?》一文的作者安德魯·威爾森(Andrew Wilson)是一名記者,同時也是數本非虛構作品的作者,他創作的這本《鐵達尼號的陰影》(Shadow of the Titanic)上月在美國出版,和其他有關鐵達尼號的作品不同,他寫的是那些倖存者回到正常社會後的非正常生活。
  • 雙語新聞:「鐵達尼號「救生衣將被拍賣
    紐約克裡斯蒂拍賣行於本周三稱,「鐵達尼號」沉船上的一件未使用過的救生衣將於本月末在紐約被拍賣。   當年「鐵達尼號」客船在紐芬蘭島附近沉沒,這件救生衣是一位名叫約翰•詹姆斯•鄧巴的農民之後在紐芬蘭島的哈利法克斯海岸線發現的。這件填滿了軟木的救生衣除了個別部位有汙點和破損外,基本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