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的第3單元,主要學習內容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數學知識,也是本冊課本中的難點、重點內容。因為,這部分知識,計算量比較大,也要求學生們,準確掌握數學概念和數學公式。進入小學五年級以後,數學開始變難,對於小學生的答題速度和運算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份數學第3單元的檢測卷吧:
第一大題填空、第二大題判斷、第三大題選擇,全部考查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其實,只要掌握了數學公式,小學生在運算當中,基本不會出錯的。再如單位換算,也需要套用公式,這都要求五年級同學,必須清楚地理解數理,牢記數學公式。
不過呢,任何數學知識,都需要活學活用,如第一大題的第3小題,就不太好做,用一根長是120釐米的鐵絲,焊成一個正方體,要求它的稜長。這個就需要小學生至少明確一點,正方體有多少條稜長?如果概念不清楚,肯定做不對。再比如第二大題當中的第2小題:把兩個一樣大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後,體積和表面積都不變。是這樣嗎?體積肯定沒變,但表面積呢?必須想清楚了再答哦!
第四大題看著容易做,但是這類數學題,也是出錯率比較高的,主要是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很多同學容易因為慌張,在計算當中出錯,也有一種情形,就是單位容易寫錯,這個都需要注意。
壓軸的第五大題,第1小題,難度就不小。一個長方體,往裡面倒入3L升,等於是告訴了體積,再利用體積來計算水深,需要靈活運用公式進行逆運算。第(2)小題也很難解答,放入假山後,水深發生變化,就需要通過兩次體積的差值,來算出假山的體積。
上圖中的第3小題,小學生在解答過程中,一定要讀清題,審清題,因為,這道數學題,給出的條件是只粉刷屋頂和四壁,一些慌張的小學生,很容易因為大意,去算六個面的表面積,這裡一定要注意。同理,在第(2)小題的解答中,只有前面算對了,這裡才能同時算對,如果前面出錯,這裡也會錯。
壓軸的第4小題和第5小題,無論是難度,還是運算量,都不小。第4小題需要小學生發揮空間想像,把一個長方體進行裁剪和計算。第5小題,同樣是在進行了裁剪之後,表面積發生變化,求原先的體積,需要多步驟來完成。小學生在計算這兩道題目時,一定要足夠的細心和認真,才能準確得出答案。
怎麼樣,同學,你完全掌握這一單元的數學知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