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園是一座復原、收藏、陳列和研究中國56個民族文化、文物、社會生活的大型人類學博物院,也是集我國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民俗風情、歌舞表演、工藝製作、民族美食和民族文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民族文化園地。
整個園區就是一座露天的少數民族人文博物館,使京城又多了一處別具特色的公園,它也成為北京旅遊的一個新景點、新熱點。
中華民族園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朝陽區民族園路,亞運村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西側。該園建設旨在展示民族文化傳統,增強國民愛我中華的民族意識,促進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同時也在首都為各民族提供一個面向全國和世界的永久性窗口。
全園佔地約45公頃,分南北兩園。目前開放的北園佔地約 20公頃,園內建有民族村寨36個,還有民族博物館、民族展覽館、雕塑廣場以及若干自然景觀。北園內有民族村寨16個,包括藏族、苗族、彝族、侗族、臺灣高山族,朝鮮族、布依族、哈尼族、羌族,傣族,景頗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中華民族。
建有國內最大的鑄鐵望以及仿真的熱帶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盤龍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滄源巖畫等。少數民族村寨均採用1:1的比例,亭樓屋寨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按少數民族風格,真實再現出各個民族的文化遺存。,許多外國首腦、貴賓和專家,都稱讚北京中華民族園正在成為"中華民族活的大百科博物館"。現在的民族園月月推出新活動。
民族歌舞表演是園區最重要的特色,園內有近200名少數民族演員,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居民,表演風格源於當地傳統的民俗風情,多以迎賓、送別、慶豐收、祭祀、婚慶為主題,如苗族蘆笙舞、阿美族豐年祭、彝族搶親及佤族木鼓舞、傣族潑水舞等,都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