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節長假期間,廣州地鐵通報了八號線北延段的好消息:
9月30日下午,八號線北延段華林寺、陳家祠、鵝掌坦、聚龍、亭崗、小坪等6座車站的「三權」正式移交運營。
至此,除彩虹橋站和西村站外,計劃今年底投入運營的11座車站全部完成「三權」移交,進入運營調試階段,為年底的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引用新技術攻克複雜施工難題
八號線北延段全長16.3公裡,設13座車站,其中有9座位於溶土洞強烈發育的灰巖地區,個別區間溶土洞見洞率達80%以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專家組經過論證,認為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的建設風險和難度為國家級乃至世界級。
據悉,在線路施工期間,地鐵建設者們攻克了40多個重大施工風險,共有22臺次盾構機成功穿越各種不良地層和易塌陷區域,並有多臺盾構機先後多次平安穿越河流、高速公路、高架橋及既有運營地鐵線路、老舊房屋密集區,最終於2019年8月9日實現全線隧道貫通。
全力以赴推動剩餘兩站建設
廣州地鐵介紹,受前期徵拆、施工場地狹小、周邊建築物眾多、工法複雜、管線遷改和交通疏解倒邊等因素影響,彩虹橋、西村這兩個車站的施工進度相對滯後,無法在年底線路開通時同步投入運營。
根據施工計劃,西村站本應在2013年5月動工,但受徵地拆遷制約,直到2017年7月,位於車站基坑中間位置的最後一戶居民搬走,車站才最終實現全面動工,但跟原計劃相比已滯後40多個月。
此外,車站施工範圍內存在的古樹需進行保護,施工工法由全明挖車站基坑修改為車站南端局部暗挖、車站北側局部蓋施工。而受場地制約,車站的平面設計、功能分區也全部作出調整,並新增了外掛設備區施工,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施工時間。
而作為八、十一、十三號線三線換乘的彩虹橋站車站體量相當於四個普通車站,屬超大規模車站,受廣州天氣多變及大型運輸車輛限時進出中心城區等因素的制約,車站的基坑開挖作業時間非常有限。而車站基坑底部為上軟下硬地層,附近建築物密集、主幹道東風路交通繁忙,給施工的風險管控帶來巨大的挑戰。施工中,施工人員還要完成120條各類管線遷改,並配合橫跨車站中部的主幹汙水渠改造,車站施工作業需多次倒改,各類管線的施工協調和遷改難度極大。
經過全體地鐵建設者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彩虹橋、西村的車站主體結構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外掛設備房的管線遷改、基坑開挖工作。在兩座車站主體全部完成後,將馬上進行車站裝修和機電設備安裝,力爭早日建成開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