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首獲德語區漢語教學大獎

2020-12-14 參考消息

人民網哥廷根9月25日電 (記者管克江)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25日在哥廷根將本屆典寧豪斯獎授予中國語言大學教授萬業馨。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典寧豪斯獎得名於德國漢學家典寧豪斯教授,從2006年起由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每兩年頒發一次,授予在漢語教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者。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會長顧安達博士表示,萬業馨教授的《中國字·認知》一書對推動漢字教學有重要意義。據介紹,《中國字·認知》一書去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旨在打破漢字教學瓶頸:立足於漢字漢語特點和兩者關係設計認知途徑,將練習與遊戲作為教材的主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字詞復現率等。

本月24日-26日,第十九屆德語區漢語教學研討會在哥廷根大學舉行,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約150多位漢語教學專業人士參加。研討會以《從語言知識到語言能力--教學法之探索與研究》為主題,舉行了四場主題演講和30多場討論會。

人民網哥廷根9月25日電 (記者管克江)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25日在哥廷根將本屆典寧豪斯獎授予中國語言大學教授萬業馨。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典寧豪斯獎得名於德國漢學家典寧豪斯教授,從2006年起由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每兩年頒發一次,授予在漢語教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者。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會長顧安達博士表示,萬業馨教授的《中國字·認知》一書對推動漢字教學有重要意義。據介紹,《中國字·認知》一書去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旨在打破漢字教學瓶頸:立足於漢字漢語特點和兩者關係設計認知途徑,將練習與遊戲作為教材的主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字詞復現率等。

本月24日-26日,第十九屆德語區漢語教學研討會在哥廷根大學舉行,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約150多位漢語教學專業人士參加。研討會以《從語言知識到語言能力--教學法之探索與研究》為主題,舉行了四場主題演講和30多場討論會。

相關焦點

  • 第二屆歐洲德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成功舉辦
    第二屆歐洲德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成功舉辦中新網柏林11月30日電 (記者 彭大偉)記者30日獲悉,第二屆「歐洲德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日前在線圓滿落幕。此次培訓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舉辦,以適應歐洲德語區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和針對2020新冠疫情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的新常態,進一步提升漢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建立歐洲德語區本土漢語教師資源共享、經驗交流、溝通互動的有效平臺,促進歐洲德語區漢語教學的蓬勃發展。
  • 慕尼黑舉行德語區首次漢語水平網絡考試
    原標題:慕尼黑舉行德語區首次漢語水平網絡考試  新華網慕尼黑6月14日電(記者朱晟)百餘名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的學習漢語的學生14日在德國慕尼黑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德語區首次漢語水平網絡考試也同時舉行。
  • 參加德語教學實踐PEP比賽,贏大獎前往德國!
    Goethe-Institut用德語教學實踐項目玩轉課堂!歌德學院誠摯地邀請您參加大賽:用德語教學實踐項目玩轉課堂!優勝者可獲全額獎學金參加於2020年9月24至26日位於耶拿弗裡德裡希·席勒大學舉辦的DLL(對外德語教學)大會,六個名額等您來拿!
  • 卡梅倫:忘了法語和德語,現在該學漢語了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外媒稱,英國首相卡梅倫結束訪華之後帶給英國學生們一個信息:忘了法語和德語,現在該學漢語了。據彭博社12月4日報導,從2014年9月起,學習一門外語將成為英國小學和中學裡的必修課。
  • 【維•德語】來德語區不用學語言了,他們偷了這麼多中文.
    還有一點,西方人覺得中國人的飲食特別健康,口感也好,比如豆腐。我們現在能在好多超市買到「豆腐」,上面的名字寫著「Toufu」。看來,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人都愛吃豆腐呢。在德語區,一種非常奢侈的水果總是勾引著大家,它的名字就叫「Litchi」也就是「荔枝」啦。這種在溫熱地方生長的植物在德語區是不能生長的。但是他們還是為荔枝瘋狂著..類似的水果還有Mango「芒果」。
  • BBC推出漢語教學動畫片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增派1000名漢語教師   英國廣播公司BBC將在電視上播出漢語教學動畫片節目,教授4到6歲的孩子學習漢語。在節目中,一個名叫「偉」的小蜜蜂動畫形象將通過唱歌和遊戲來教授孩子們簡單的漢語單詞和數學,包括從1數到10的計數,「你好」「謝謝」「貓狗」「船」和各種色彩之類。
  • 趕超德語,漢語成A-level考試第三大外語!
    2018年,A-Level課程選修漢語普通話的學生數量超過了選擇德語的學生數量,成為了第三大外語,報考人數比2017年增加了8.6%。法語仍然是A-level中選考人數最多的外語,其次是西班牙語。但是與去年相比,這兩種語言的報考人數分別減少了8%和4%。
  • 德語與漢語神同步的詞對現象
    這也是漢語多音字的一個重要來源,比如:創(chuāng, chuàng)和號(háo, hào)。我很早的時候就發現德語中也存在這個現象,與漢語有了神奇的共同點。比如sinken,使動變成senken。漢語用變調的方式,德語用變元音的方式實現使動。這還不是全部,還有一個特點:德語這種詞對中不及物動詞是不規則動詞,而及物動詞是規則動詞。
  • 從尼爾斯中學看丹麥的漢語教學
    該校從2004年開始設立漢語教學課程,是丹麥最早設立中文課程的中學,2009年又開辦了孔子課堂。該校講師陳劍墅在34年前旅居丹麥,對他的採訪使記者從一個側面了解到丹麥中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化的熱情和成果。  尼爾斯·斯丁森中學是目前丹麥唯一一家將中文作為必修課程的學校,6至7年級學生必修,8至9年級和高中部學生可選修。
  • 德國漢語教學發展迅速
    德國漢語教學發展迅速來源:新華網2014年03月25日 13:33:52顯示圖片     新華網柏林3月24日電(記者郭洋)近年來,德國漢語教學發展迅速。目前,全德開辦漢語課程的中小學數量已經超過300所,其中60餘所中學將漢語提升至高中畢業會考科目。哥廷根大學和蒂賓根大學甚至開設漢語師範專業,以著手培養本土專業漢語教師。    在德國,由中德兩國教育機構合作開設的孔子學院可謂遍地開花。如今,德國境內已經開設有14所孔子學院和3所孔子課堂。此外,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以及一些華文學校也紛紛開設漢語課程,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學習漢語。
  • 首屆歐洲法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成功舉辦
    人民網巴黎12月8日電(記者劉玲玲)首屆「歐洲法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日前在線圓滿落幕。此次培訓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舉辦,包括法國本土及海外省留尼旺、比利時、瑞士法語區在內的法語區本土漢語教師積極報名,來自法語區主流大中小學和相關教育機構的120名學員參加了12月4至6日為期三天的在線培訓。
  • 漢語教學逐步納入法國教育體系 漢考受學子熱捧
    據美國《星島日報》消息,法國教育部「2010-2011漢語教學狀況」顯示,法國目前有19所公立小學開設了漢語課,有20名教師、2000名學生;535所公立中學(初中和高中)開設中文班或漢語課,有400多名教師。
  • 海外漢語教學在疫情中如何發展?
    【歐洲時報記者陳斯睿報導】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海外中文教學帶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通過線上培訓等方式,海外漢語教育者能夠不限時間地區地與同領域人士接觸交流,拓展自己的技能與知識。近日,英國、愛爾蘭等歐洲英語區的漢語教師們就通過在線專項培訓,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適應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
  • 卡梅倫敦促英國學生擯棄法語德語 改為學習漢語
    在結束為期三天的訪華工作後,卡梅倫強調說,學生應超越傳統的法語和德語學習,進而更多的專注於漢語。他還援引曼德拉名言說了解他人內心的最好辦法就是學習他們的語言。他說:「當今天的小學生畢業走向社會的時候,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因此,是時候擯棄傳統的法語與德語學習,使更多學生學習漢語了。」
  • 埃及將漢語教學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
    這標誌著漢語正式進入埃及中小學教育體系,成為繼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之後的又一門可供埃及中小學生選修的外語。根據諒解備忘錄,中埃雙方將合作在埃及中小學開展漢語教學。為使更多埃及中小學具備開展漢語教學條件,中埃雙方將在提升埃及漢語教學水平、豐富漢語教材、優化教學方法、編制教學大綱等方面加強合作。邵基表示,埃中友好歷史久遠,埃及渴望從中國發展經驗及兩國各領域合作中受益。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籤署體現了兩國特殊的友好關係,是兩國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新起點,埃方將為實現兩國教育合作預期目標而不懈努力。
  • 【維·知識】現存最古老德語區大學650年的沉澱
    (圖為維也納大學校長拜見女王瑪利亞·特雷莎)維也納大學(德語:Universität Wien)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德語區現存最古老大學,也是中歐最大的學校之一,始建於公元1365年,現已有650年歷史
  • 獲荷蘭教育部批准 漢語成荷蘭中學高中會考科目
    獲荷蘭教育部批准 漢語成荷蘭中學高中會考科目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09: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表明,荷蘭的中學漢語教學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漢語在荷蘭國民教育系統中的地位正式得到承認。  荷蘭人民學習漢語和研究中國問題的傳統歷史悠久。早在19世紀,萊頓大學就設立了漢學教授席位。
  • 德語區的姓氏也是蠻拼的!【奧地利ToGo】
    德語區人的姓氏就有趣的多,因為作為姓氏的那個詞常常另有一個意思,這個詞的意思可能是一個職業、一種動物、一種顏色乃至器皿、品性、動作等等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德語區人名字翻譯成中文都是用音譯,所以不懂德語的中國人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前德國總理科爾(Kohl)有這樣一個不體面的名字——「捲心菜」(Kohl),超級賽車手舒馬赫的名字也好不到哪裡去——「舒馬赫」原來是鞋匠的意思(Schuhmacher)。現任德國黑森州州長的名字翻譯成科赫(Koch),其實本意是「廚師」。
  • 漢語教師的教學「秘笈」
    這說明,運用中文歌曲來輔助漢語教學不但可行,也受漢語學習者歡迎。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嘗試了用教唱中文歌的方式輔助漢語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和好評。輔助語音教學在初級漢語課本中,語音教學是重點。尤其是介音u與一些韻母的拼合中,很多同學都發不好音。
  • 訪海德堡大學孔院中方院長:疫情之下,網絡轉型助力中文教學升級
    中國網6月17日訊 (記者 王冉)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很多海外中文教育機構的工作帶來了不便,其中也包括德語區的孔子學院。全面實施網絡教學 吸引新學員翟宜疆介紹,海德堡孔院早在2019年初就製作完成了面向德語區漢語學習者的教學慕課《新實用漢語初級課程》,並據此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試點,具有了一定的網上教學基礎。隨著疫情在歐洲蔓延,德國全境進入「抗疫模式」,巴符州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3月17日州內中小學全部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