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3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與國土空間規劃"2020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深圳前海成功舉辦,會議探討了生態文明建設、人居環境營造、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規劃與設計、水利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碧道建設、流域治理與生態修復等景觀設計領域最新的科研與實踐動態及創新趨勢。
12月13日,由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CLA)特別支持的2020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年會分論壇"城市·科學·山水"未來城市設計論壇暨第十三屆新山水優秀設計全國總決賽在深圳萬科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幕。
活動立足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邀請了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設計師進行主題分享,以理論結合實踐,高視角審視與點評山水比德2020年度優秀作品。活動收到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俞孔堅、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日本新生代建築師石上純也、美國華盛頓大學風景園林系教授丹尼爾·溫特巴頓、TK Studio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塔瓦才·科博凱奇等設計大師與學者發來的視頻祝福,共期前海的"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建設,展望未來城市設計更多的可能性。
"城市·科學·山水"未來城市設計論壇
當日上午9點,2020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年會分論壇"城市·科學·山水"未來城市設計論壇開幕,專家學者、設計師進行主題分享,立足前海共同探討未來城市空間的科學發展和山水路徑。
李迪華:深圳如何成為引領世界的城市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代理院長李迪華老師的分享從一個問題開始,從四個角度"深圳為何一路領先""現代治理能力和體系中城市扮演何種角色""'做什麼'才是'做到了更好'""深圳如何成為引領全球的城市",循序漸進地引領我們走向"深圳如何成為引領世界的城市"答案。
他表示,人與交通的關係,應該是自然互融的,通過地面交通能了解到整個城市的風貌。而人行道的寬度決定著這個城市能否產生地攤經濟,"如果人行道夠寬,人們可以在這裡做任何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包括舉行婚禮"。進入"新時代",思維與工作方式的轉型至關重要,未來或許深圳應參考倫敦減少機動車出行對策,重塑未來城市生活方式,建設"無車城市",讓人與自然的連結更為直接與緊密,只有把生態、環境、人放在心裡,未來才是光明的、有希望的。
Benedetta Tagliabue:EMBT城市設計的奇思妙想
因疫情原因,Miralles Tagliabue EMBT主持建築師、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審團成員Benedetta Tagliabue女士無法親臨活動現場,但她通過網絡,將我們帶到了遠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EMBT工作室,介紹了最近主持的項目,當中不乏眾多中國項目。
她在分享中表示,作為設計師,我們為未來的城市提供了一個奇妙的新想法,在城市裡科技、綠色、生態和美好生活方式共存。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我們不僅提供了從空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可能性,而且還提供了一種享受公共空間的生活方式。城市設計中,能否使這座城市更加精彩、能否將精彩的公共空間以及文化和娛樂元素帶入城市,是設計師所需考慮的因素。而在高樓林立的片區,要考慮如何體現出以人為本、生態和諧,以及如何連貫海邊與水的流線關係,強調了生態友好,體現了片區靈活的流暢性。
王定躍:前海,深圳園林綠化的典範與標杆
深圳市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主任王定躍先生通過將深圳的園林綠化與國內多個城市,以及城市綠化典範新加坡加以對比,得出深圳複合密林綠化模式的反思,他認為,城市的園林綠化需要滿足人的需求:安全性、生態性、通透性、舒適性與觀賞性。
王定躍主任還提出了轉型方向:公園、街道等人流活動頻繁的區域綠化,一般宜從複合密林型向疏朗通透型轉化。複合密林型適合空間分割圍合或遮擋。轉型方法:做"減法",通過梳理降低樹木密度,清理中層,優化地被草坪,留邊留白,即"森林化"的反方向"園林化"。針對前海園林綠化提升,王定躍主任創新性地提出了"疏朗通透、簡潔大氣"的理念,建議前海的綠化模式:上層自然、中層簡化、下層精緻,並進行了"規劃、設計、施工、管養的全過程監管"的機制創新。
孫虎:城市走向山水
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孫虎先生以科納對於景觀在城市中發揮什麼角色的思考與實踐作為引子,認為景觀之於城市尚有多元的動態可能。他指出當今存在城市陷入悖論,現代進入液態型以及科學與社會的分野的空間、時間和思想上三大症候。
"自然山水,引入整個自然的生氣並與之相互融通,兼得山水的生命意識與風景意識;文化山水,空間產生城市文脈與棲居精神,賦存山水連結意識與共同體意識;方法論的山水,創造性轉化科學與藝術的分野,實現山水道術有恆與哲匠意識。"這是孫虎先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同時,他提出了"把作為自然的山水世界引入城市、把作為山水的精神世界引入城市、把山水的方法論引入城市規則"的解決措施。建設山水城市是孫虎先生對於未來城市的希冀,他用廣州廣鋼公園、深圳前海功能環境雙提升等八個案例具體闡釋了其用二十多年的設計沉澱的新山水理論的體驗性、過程性、聯通性和整體性四個策略。
未來城市與景觀設計·主題沙龍
精彩的分享過後,由山水比德創始股東、副總裁利徵主持的對話沙龍,針對行業現狀與未來,對國際及中國的城市建設與自然共生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和充分思考。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代理院長李迪華提到,未來城市的設計和建設,首先應有價值導向,保持多樣性。第二是目標導向:每個城市的建設要有自身的目標,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第三是問題導向:了解現存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關注細節。最後則是知識導向:生活在知識無比豐富的時代,對於前人留下的知識、技術和實踐經驗的應用在今天做的還遠遠不夠。是什麼讓不同方言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跳廣場舞?用舞蹈進行交流?促進文化交流和交融,這個力量便是設計。
深圳市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主任王定躍提到,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設計,應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趨利避害、因地制宜。比如城市綠化,深圳的花卉種植不一定要做到花的氣象變化,但可以就花的種類進行變化。
金茂中國廣州地區總建築師李濤提到,舊城改建的熱潮下,公共空間設計更應保持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要從城市規劃、公共空間、政策條件等方面做研究,高強度的開發或多或少會限制人們使用的公共空間,因此改建需尊重及保留原有城市的肌理,從小處入手,如從小廣場的改善開始。
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總監劉磊提到,當前中國的城市建設難以避免同質化問題,"千城一面"便是同質化的結果。在未來城市設計中我們應改變設計理念和觀念,真正了解城市本地的特色、問題以及需求,做細緻的分析,不局限在景觀專業,還可以綜合運用建築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進行分析及實踐。
山水比德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孫虎提到,5G資訊時代,我們必須擁抱未來,擁抱科技,未來城市建設絕不是靠單打獨鬥,而是要建立一個設計的共同體。因此,山水比德成立了創新研究院,專門研究未來智能城市/園林相關方向。什麼叫做設計?孫虎先生認為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的活動都叫設計。
景觀行業視域,批判中成長
景觀設計作為一門學科正在快速發展,需要站在使用者、研究者、設計師、開發商、政府等不同視角審視景觀,思考未來城市中景觀與人的關係,科學地、人性化地、可持續地發展。
當日下午舉辦的第十三屆新山水優秀設計全國總決賽,從景觀的實踐層面進一步跨界探討未來空間設計的可能與詩意棲居的空間品質。來自全國12城的25個年度精品項目終極PK,25位設計師代表線下實戰匯報,帶來了一場2020年度新山水設計成果的思想盛宴。30多位重量級設計前輩、高校導師、開發商、同行大咖、跨界藝術家帶來的犀利點評與指導,將現場氛圍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現場觀眾反響熱烈。
李迪華:腳下有土地 心裡有社會 眼裡有人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李迪華提到,2019前海功能環境雙提升工程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設計,可以看出儘管深圳只有短短40年歷史,但這個項目要突出前海特點,可以與蛇口、華強北等地區作比較。
李迪華老師簡要講述了"景觀設計學"的發展歷程與中國城市化的關聯,認為大山大水的西南、象徵著思想開放與設計創新的深圳是景觀人的福地。經由本次"城市·科學·山水"未來城市設計論壇,李迪華老師希望藉助平臺發聲,期待設計師能做更多實事,切切實實為生態、為城市、為生活做設計,告誡景觀人——腳下有土地,心裡有社會,眼裡有人。
龐偉:誠實說話,誠實設計
廣州土人景觀首席設計師龐偉先生提出,我們要關注設計知識和設計話語的狀態,警惕那些不假思索的流行套話,什麼"打造",什麼"賦能"……比傳銷、煽情更寶貴的是誠實說話,是誠實設計。
周巍:空間、時間、人
獨立藝術家周巍先生指出,設計要發現場地內在所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文獻化的梳理,要重視在地的田野調查,回歸對當地人、居住地等調查中,從空間、時間、人的感知等維度展開相互闡述從而形成設計與創作。
趙軍明:好的設計在於有好的情感
旭輝集團深圳區域總經理趙軍明認為,好的設計在於有好的情感,能貫穿在整個設計的每個空間、每個細節;在於要有文化,把文化共鳴帶入整個氛圍。有觀賞空間,有參與,有回味,才能帶來想像空間。
馮果川:設計師需要突破藩籬
建築師馮果川先生在總結致辭中感慨道:"景觀設計也在做'建築'了,而且做得很大膽、很有想法。然而我們看現在的很多項目,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景觀設計,其實都有'反人性、不自然'的成分,希冀通過這個平臺,作為設計者的我們能夠有更多的思考,突破藩籬。"
孫虎:企業肩上有責任 在"批判"中思考成長
在活動尾聲,孫虎先生總結髮言表示,舉辦活動聯動行業上下遊與跨界力量,真正目的是對山水比德的作品進行"批判",不斷鞭策我們前進,從而建構平等、公正、鼓勵創新與觀點發聲的比德設計生態,進而肩負起推動景觀行業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