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文圖
鄭州北區的北大學城夜市存在多年,很是著名。尤其一到夏季,幾百個攤位,各色美食小吃,吸引附近數萬人的學生群體和附近村民、居民,熱鬧非凡。它是夏季鄭州北區乃至全鄭州市民喜歡閒逛的露天夜市類的一個好去處。
不過,最近,附近居民發現,原本紅紅火火的夜市卻冷清不少,整條街也被施工圍擋圍了起來。
特殊時期,為緩解就業難,國家層面要求恢復地攤經濟,鼓勵支持小攤販。那麼,鄭州在鼓勵支持地攤經濟、馬路邊夜市方面有何動向及鼓勵政策?對此,6月1日、2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多方打探。
【現場走訪】
原夜市一條街正在施工美食攤在路邊繼續叫賣
6月1日傍晚6時許,在鄭州市惠濟區原北大學城夜市一條街(桂圓南街和英才街交叉口路南),20多個夜市攤已出攤,將原夜市一條街的路口佔得滿滿的,數種小吃,吸引過往市民駐足購買。
不過,不同以往的是,此處夜市一條街所屬的地方,全部圍起了施工圍擋。
原夜市美食街東南角的一排多層小樓,也全部在施工。即便這樣,也擋不住此處夜市一條街的熱鬧和喧囂。
在現場,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小吃攤主。大家都希望夜市能保留下來,他們能以此謀生計的同時,北區市民也能有個逛吃逛喝的好去處。相比室內,他們更願意在室外,「畢竟是小吃,進入室內感覺不像那回事,也擔心做生意的成本會增加。」
針對該夜市的未來,小攤主們期待早日恢復。在管理上,他們稱也會更加自覺地自我約束,將地面弄乾淨,做飯時更加注意保持衛生乾淨。
【市民疑問】
鄭州北大學城露天夜市6月將進室內?
6月1日,有消息稱,因市民投訴,鄭州市組成檢查組曾多次對惠濟區北大學城環境衛生問題進行督導,並指出清洗地面、牆面的油汙只是治標,引導商販規範經營才能治本。
為此,惠濟區引進第三方公司在英才街與文化路交叉口建設了1萬平方米的英才美食城,共設置一層美食城攤位70處,可同時供600人同時就餐。二層打造服裝、電子等銷售攤位150處。
「轉正」後的遊商小販、改變房屋使用性質涉及的小餐飲店有了入場經營資格。預計6月上旬,所有攤位裝修完畢後,惠濟區將零房租、零水電為商戶提供合適位置,確保商戶能夠重新穩定開店。
【辦事處回應】
夜市是否取消正在研究目前正進行道路綜合改造
對此,6月1日,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稱,新建的集納點在楊莊商業房(英才街與文化路交叉口向西300米路南),採取的室內經營的方式。商業房前期是楊莊群眾的安置商業房。一樓是美食,二樓正在設計,初步考慮收納馬路邊賣衣服的零散攤販等。
而針對鄭州北區市民比較關注的北大學城夜市是否取消一事正在研究。「現在正在道路綜合改造,是否保留也在等市裡具體政策。」迎賓路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打探】
「地攤經濟」等鼓勵政策惠濟區有無考慮?
那麼,惠濟區關於「地攤經濟」「馬路攤點」等有無鼓勵和支持政策?
對此,6月1日,鄭州市惠濟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該局尚無這方面的政策出臺,現在市區都在做這方面的意見徵集和調研,相關政策是由區商務局牽頭,具體還需問區商務局。
鄭州市惠濟區商務局相關人員就此回復記者說,目前區商務局也正在草擬有關發展「夜經濟」方面的落實方案,比如惠濟區英才街北大學城夜市可能將於近期開業,這一夜市將來會進行更加有序的統一管理,讓小攤小販有序規範經營。不過,他們所說的夜市,指的是成規模有組織、相對規範的夜市,從而引導、疏導其更加乾淨整潔有序經營。至於散攤散戶的「馬路經濟」,以前他們也曾向市場監管部門提過,這方面之前因佔道是不允許經營的,但現在因處於疫情期間的特殊時期,為了增加就業,有關這方面將來如何管理及會出臺什麼樣的政策,估計還需各部門溝通協調,仍需要一段時間。
【延伸追問】
創衛和鼓勵恢復「地攤經濟」,二者如何兼顧?
為增加特殊時期的社會就業,國家層面已要求不將馬路地攤納入城市文明測評範圍,國家層面提倡恢復地攤經濟。不過,作為正在迎接衛生城市檢查的鄭州,在這方面又如何兼顧?
6月2日,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創建處相關人員說,有關上述情況,中央文明辦已經有了明確的要求,不過具體落實當中,該部門還需要和其他各部門去溝通。有關這方面的問題,他們正在研究當中,具體落實方案暫時還沒有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