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已近尾聲,學子們陸陸續續收到錄取通知書。收到錄取通知書後,不少家庭要考慮的一件事是,擺升學宴。
一般而論,升學宴的主角自然是老師。凡是宴席都有設席,很多地方都把上席留給老師。如果老師不出席,大家會覺得升學宴缺了主角。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在不少地方老師被教育,被宣傳,被規定不要出席甚至不準出席升學宴。
老師,參不參加升學宴,成了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個原則問題。
實際上,從道理上說,老師參加升學宴沒有這麼可怕的,甚或可說名正言順,順理成章。升學宴慶賀的是孩子升學,孩子升學的功臣當然是老師,沒有老師們教育培養,怎麼會有孩子的升學成績?當然家庭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始終是主要的,但擺宴的目的是慶賀和感謝,感謝的主體自然是他人,是為孩子成長貢獻大的人,所以老師參加升學宴是家長和學子的期盼。很多地方稱升學宴「無師不成席」就再正常不過了。
於是,升學宴成了表達對老師感謝的一種途徑。我們都說要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卻不允許老師出席升學宴,某種程度上是對這種風尚潑冷水。這種做法有簡單化、一刀切之嫌。提倡可以,禁止則太絕對,於情於理都有些問題。
但是,現在的升學宴有時候變了味。於家長而言,感謝老師和親朋好友變為了次,還口債或斂財成為了主,而且宴席規模越來越大,菜品規格越來越高,形成了一種不好的社會風氣;於老師而言,忙不停地出席各個宴會現場,甚至成群結隊,不管是不是真正的任課老師都被邀去,在酒席上老師們喝三吆五,大呼小叫,不講禮儀,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壞了老師的聲譽和形象。
回到正題,老師到底要不要參加升學宴?我的觀點是,家長和學生有請,老師儘量辭謝,如果家長和學生真誠相邀,本著簡單樸素不奢侈不浪費的原則舉辦的,尤其是一些比較普通的家宴形式的升學宴,任課老師去也無妨,不過在出席過程中,老師們應該彬彬有禮,體現出良好的素質和教養。也可帶點簡單的禮物前往赴宴。學校領導一般不要去出席,其他無關教職工更不要去蹭宴。
如果學校和當地有關部門有嚴令,禁止老師出席升學宴,那就遵守規定,不去也罷,不去為好。老師勤心培養學生本就不是為了這一頓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