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等室外活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6月3日,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印發《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對公共場所防控措施常態化做出要求。
6月底前,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3萬人份
《方案》要求強化聯防聯控機制,形成橫到邊、縱到底,覆蓋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屯)的四級疫情防控網絡,實行網格化管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層綜合治理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各環節。
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加強核酸檢測人員專業培訓,選用國家批准、專業部門廣泛認可的檢測試劑。積極推進縣域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5月底前,80%三級綜合醫院和4所縣級醫院具備核酸及抗體檢測能力,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2.5萬人份;6月底前,三級綜合醫院具備核酸及抗體檢測能力,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3萬人份。
建立以市疾控中心和市臨床檢驗中心為核心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質控網絡,定期開展實驗室質量控制,保障檢測質量和生物安全。
中小學教職工、託幼機構從業人員等重點人群做到應檢盡檢
完善重點人群排查機制。對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境外入沈人員、重點地區來返沈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中小學教職工、託幼機構從業人員、公交車(含地鐵)司乘人員、計程車網約車駕駛員等重點人群,做到應檢盡檢、應檢早檢、應檢快檢,對其他人群實施願檢盡檢。
及時將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重點人員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碼」資料庫,積極推廣「健康碼」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屯、進社區、進交通樞紐等,實現掃碼、驗碼市域全覆蓋。
對風險人群要在6小時內出具核酸檢測結果
加強公共場所體溫檢測,遇到發熱人員及時引導到就近醫療機構就醫。強化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排查,做到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後,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堅決杜絕遲報、瞞報、漏報。醫療機構要及時採集收治病例的臨床標本,檢測機構要在12小時內反饋實驗室檢測結果,其中對風險人群要在6小時內出具核酸檢測結果。
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 師生進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
在校園防控常態化方面,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師生進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上下學途中堅持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管理。學校食堂採取錯峰用餐,單人單座,同向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1米距離,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學生宿舍每間居住人數原則上不超過6人,儘可能減少住宿人員並拉開床位距離;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公共場所實行人員限流。
醫療機構要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等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管理,落實分區管理要求,推廣分時段預約診療,對入院就診及陪同人員逐一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溫,對發熱患者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並做好登記,及時識別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嚴格探視和陪護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節假日期間,公園、景區等公共場所要科學分流人群
公共場所防控措施常態化。商場、超市、銀行、賓館、酒店、餐飲、洗浴、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要按照相關技術指南,落實「測溫+健康碼核驗」措施,推廣使用自動化、智能化體溫監控和篩查設備,提高通行效率,減少人群滯留和聚集。
商場、超市等要積極推行自助購物、自助結算,縮短排隊等候時間;住宿經營單位要做好疫情重點地區旅客排查登記和報告工作;公共運輸要科學合理調配運力,引導乘客間隔就坐、分散就坐,降低人員密度。
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飲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等室外活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節假日期間,公園、景區等公共場所要採取門票預約、智能引導、分時錯峰、流量管理等方式,科學分流人群,防範聚集風險。
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記者 方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