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沿灘區各學校推出「籤名承諾」「每日公示」「評先爭優」「現場體驗」等舉措,有效減少了學校食堂浪費現象,僅以龍湖中學為例,每天潲水量便較此前減少近一半。
龍湖中學
開心農場,感受勞作艱辛
9月16日上午,龍湖中學「開心農場」,學生們一邊查看果蔬長勢,一邊進行修枝澆水,「它們是開學時種下的,現在都有一尺高了。」看著茁壯成長的花卉和果蔬,學生們笑得開心極了。
龍湖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學生切身體會《憫農》的內涵,學校專門開闢出「開心農場」供學生耕種,讓他們在實踐操作中感受播種、施肥、修枝、管護的不易,培養他們熱愛土地、珍惜糧食的觀念。「通過體驗式教育,有效增強了學生參與度和責任感。」
「一粒穀子,從插秧,到收穫,要經歷許多環節,飽含著農民的辛勤付出……」與此同時,學校利用每周五的主題班會積極開展「厲行節約,拒絕浪費」宣傳,通過向學生講述糧食生產現狀、餐桌浪費情況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同時,圍繞「小手拉大手」活動,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家庭帶動社會,形成共同參與的合力。
據悉,通過一系列舉措,該校自今秋開學以來,每天的潲水產生量較之以往從每天60升,減少為每天30升,減少量約一半。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學校還將強化機制、豐富載體、加強宣傳,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加強德育教育,讓厲行節約融入師生生活、學習各方面,成為一種習慣和時尚。
沿灘二小
每日公示,評選節約班級
「三年級七班,就餐人數五十五人,星期一,平均剩飯重量1.8克……」在沿灘二小教學樓走廊上,張貼著「光碟行動」公示欄,詳細記錄了每個班級每天的剩飯重量。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天公示,每周評比,表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將被評選為『節約型班級』和『文明學生』。」
該負責人介紹,今秋開學後,學校向每名師生分發了厲行節約倡議書和承諾書,要求師生在吃好、吃飽的基礎上按需所取、拒絕浪費。同時,每個班級均配發了潲水桶,就餐後,值周教師將進行稱重和公示,按照公示結果,每周進行評比,「此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節約活動的積極性,剩飯產生量較以往有了大幅下降。」
9月15日的統計結果顯示,該校一至六年級當天剩飯重量為0的就達15個班級,排名最後的五個班級剩飯重量合計人均也才為19克。「以前,最多時每天潲水量可達300斤,如今每天潲水量僅為數十餘斤。」
與此同時,為積極創建「四川省公共機構節能單位」,該校積極在節能減排方面下功夫,「路燈採用了太陽能,花園採用了噴淋器,極大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該負責人表示,學校在放學後,還組織工作人員對校園進行安全檢查,及時關閉電燈、水管等。
來源:自貢網 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