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位於居民區附近,指以經營即時性商品為主,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採取自選式購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
全球便利店三巨頭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全家是如何把「便利」幾乎做到極致的呢?提供360度無死角生活服務,當然還有那黑夜中的一抹光。
「回」字形的店鋪,讓你一定經過這些貨架
一家標準的便利店,使用面積一般在100-120平米左右,便利店會根據店鋪的大小在設備上有所調整,比如7-Eleven特別小的門店會設有加高的特殊貨架。
和雜貨鋪不同的一點是,便利店很少會讓你走回頭路,從入口到收銀臺,一直走到最裡面的日配商品,然後出門,正好繞一圈。除非是有明確購物目標,一般來說消費者都會按照這條路線逛上一圈。
1、在這條「主動線」上,你會途經便利店主推的「促銷端架」、自產商品貨架、佔便利店40%營收的鮮食產品……而在圈的中心則放置非日配商品和雜貨貨架,雜誌放在靠窗的位置。
2、收銀臺一般在店門的一側,店鋪門一般不會開在店面正中,這樣方便顧客結帳後以最短距離出門。
3、關東煮、包子等散裝即時食品的櫃檯緊靠收銀臺旁,一般會挨著一個放飲料的候補冷庫,引導消費者搭配著飲料一起購買。
4、日配商品(又稱鮮食產品)大部分是需要冷藏銷售的,而冷藏貨架需要靠牆擺放,因此日配商品一般都在店鋪的一側,店鋪的另一側靠牆則是收銀機和櫃檯。
頭輕腳重,「強目的性」商品往下放
1、從小到大、從輕到重是便利店貨架從上到下陳列商品的規則之一。比如,農夫山泉桶裝水、大體積的抽式餐巾紙大多放在貨架的底層。
從視覺上,如果頭重腳輕確實會有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小物件,放在底層就更不容易看見了。(對於小物件商品,便利店會根據物件的包裝特徵,在貨架裡設有掛鈎,甚至在貨架中還設置了「架中架」。)
2、「強目的性商品」,比如像打火機、絲襪這樣的輕便商品也會放在不起眼的底層貨架。你想,一個來便利店買絲襪的人該是有多著急,無論放在哪裡都會找到的。
集成架是今後陳列的趨勢,讓各自不同品類的小物件能夠很整齊地擺放在一起。便利店陳列的首要標準,就是儘可能讓顧客看到更多商品。
同樣的陳列邏輯也適用於飲料櫃。冬天便利店會將時下流行的沁檸水、海晶檸檬這樣的「輕口味水」放在最好的排面上,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而可樂這樣的強品牌效應產品放在略微不起眼的位置,原因還是那句「想喝可樂的人,你放哪裡他都會找到的」。
人們對飲料的需求下降,所以我們在陳列上要多引導消費者。而到了夏天,(飲料都賣得很好)直接把賣的最好的可樂放在最顯眼,最多排面的地方就行了。另外,冷櫃中的飲料、三明治、飯糰等也都是「強目的性」消費商品,消費者一早就想好了要買,故而也不需要放在門口的顯眼位置進行消費引導。
每個便利店都有一個更新最頻繁的貨架
進門後,面朝收銀臺的第一個貨架被認為是便利店的「黃金地段」,叫「促銷端架」或「特設貨架」——這裡是顧客的必經之地,排隊結帳的時候也不免在此逗留。
便利店為啥擺滿了性價比很差的小包裝
一般來說,大包裝食品更加划算。比如在大賣場我們經常會看到「家庭超值分享裝」、「買三送二」這樣的促銷包裝,總之賣的越多越好,買到就是賺到。但在便利店就比較少看到。
便利店的流行趨勢是:賣小包裝食品。妙芙,一隻一隻賣。3+2夾心餅乾,兩片兩片賣。
一方面,是受限於陳列空間,貨架位置對便利店來說實在是太奢侈的東西。
另一方面,便利店的消費人群對價格不敏感,不會在意幾塊幾毛的差價,對這部分人群來說,吃下一整條奧利奧反而會是更有壓力的事情。
以毗鄰商務樓的全家K11店為例,白領等商務人士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人群。兩片餅乾配一杯咖啡,恰好就是一頓下午茶。
配合消費者「少食多餐」的生活理念,全家在去年秋冬推出了壽司散賣服務。消費者可以一隻一隻地挑選,自行搭配不同口味的壽司,買滿四隻可用盒子打包。
你發現了嗎?麵包的包裝傾角和貨架的傾斜度正好契合
便利店的商品分為:日配商品(即每天配送的新鮮食品,比如飯糰、三明治、盒飯等);非日配商品(比如保質期時間較長的泡麵、薯片),以及不能食用的雜貨;
日配商品來自便利店專供的工廠,這意味著食物的配方,甚至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獨家擁有。
全家每天提供兩次鮮食商品送貨,其他商品一天一次。午高峰過後,便利店內的三明治、壽司,以及自產系列的麵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銷。
以麵包貨架為例,店員會根據從高到低的優先原則,將麵包緊湊地排滿上面兩排,使貨架儘可能好看些。
個別的一排麵包品種只剩下一個,但也被頂在貨架的最前端,和其他排面齊平。奇怪的是,這個孤零零的麵包在貨架上自然立起,背後卻沒有任何支撐物。
仔細查看貨架,會發現包裝內盒子的傾角與貨架傾斜度是匹配的。無需外力的幫助,麵包都會直立地「站」在貨架上,向顧客展示包裝全貌。
冰櫃為什麼永遠靠邊
便利店靠牆放置的一排冷櫃,開放式冷藏櫃叫open-case,帶有玻璃拉門的是walk-in(步入式)冰櫃。這兩處冷櫃設定的溫度都是4攝氏度(誤差正負2度)。
前者存放的是保質期較短的飲料、食品,這意味著便利店需要在更短時間內賣掉它們,使用開放式冷櫃更加親和,更容易接近、拿取。
便利店地段不同,貨架上賣的東西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便利店,不同地段、店型的便利店裡賣的東西不盡相同。比如說,醫院附近的全家便利店裡面會增加粥類的進貨量,而毗鄰商務樓的K11店則會主推高品質的「黑標系列」盒飯。
7-11的冷藏櫃面非常好看,擺放了一整排各種顏色的貝納頌咖啡,而在普通的社區店,貝納頌的排面只有三個。
商品陳列是日式便利店新進店員培訓課程的一部分,正式員工需要接受為期6天的培訓,兼職人員也要培訓兩天。
各門店的店長有權限調整進貨的品類、數量,不過真正做決定的,還是目標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力。
本文轉載來自:中國零售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