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設計打版的樣機就裝滿了好幾個大箱子,最少有四五百部以上,我們自己經常在內部開玩笑說都可以買好幾套房了。」vivo X50系列主設計師任安對《商業與生活》說,X50系列的設計,從1年多前就開始準備了。
設計,是vivo系列產品的最重頭工作之一。
自2019年底,vivo提出堅持「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的原則來做好產品後,設計部門在公司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除了啟動上海和東莞兩地作為新的設計中心外,今年2月,vivo還在內部進行了一項組織架構調整,將原「產品領域」更名為「產品設計領域」。雖然看起來僅是增加了「設計」兩個字,但這背後,是vivo重視「設計」思維,對「設計驅動」的信心。
「儘管2019年中國市場遭遇了一定挑戰,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回歸本分文化之初心,回歸做正確事情和把事情做正確的軌道,保持戰略自信,抵禦住誘惑等一切幹擾,堅持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來做好產品,堅持服務好消費者、零售商、導購員這3類人,就一定能夠再創中國市場的輝煌!」vivo CEO沈煒在年會演講中強調,未來要用更加挑剔的設計眼光和極致的設計追求,做出讓用戶心動,驚喜,熱愛,追隨的科技時尚的極致產品。
魔鬼藏在細節裡,「設計驅動」能不能實現,還需要用產品說話。
作為vivo設計驅動戰略主導下的第一款旗艦機型,vivo X50系列細節優化和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包括整體的比例,攝像頭的圓角處理等。自從產品曝光後,就有很多用戶注意到了它在設計上的獨特之處。連微博CEO王高飛在看到宣傳視頻後,也在微博上公開表示出了對這款產品的好感。
vivo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具有極致設計思維的企業,用令人心動的設計,搭建科技與用戶的橋梁。但是,這種理念如何在產品上體現出來呢?設計師們又如何兼顧設計美學、用戶需求與生產工藝三者間的關係呢?
在東莞vivo全球總部的雅致美學空間, vivo X50系列主設計師任安向《商業與生活》等媒體講述了背後的設計故事。
傳承與創新
在vivo的設計檔案館裡,存檔著歷代產品和重要的設計手稿,其中包括作為vivo經典設計的代表作,X1系列。在當時,X1以6.55mm的超薄機身,打破了手機機身記錄,成為世界上最薄的智慧型手機。
這款手機,也開啟了vivo智能旗艦的道路,X系列開始成為vivo手機銷量的主力。其中,2014年推出的X5系列,憑藉出色的銷量,更是讓vivo在那個在那個新老勢力交替的年代,第一次擠進了全球手機廠商前十的位置。
在今年初的年會上,沈煒也把X5定義為使企業「返危為機」的英雄產品之一。沈煒提出,回顧企業25年的歷程,困難危機往往都是沒有堅持消費者導向和設計導向的結果,而過往幫助企業「返危為機」的英雄產品,都是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來做好產品的代表,從而能真正引領行業。
從X1到X3再到X5,vivo始終以極簡、優雅的風格,打動著消費者。這個風格也奠定了vivo X系列的基因。因此,任安開始準備vivo X50的設計時,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傳承X系列的基因,如何創新?
「現代的主題設計風格,就是極簡就是功能和形式是合二為一的。」任安說,包浩斯、凡·德羅提出的現代主義設計理論影響了著當代的設計師,vivo也堅持以設計極簡的現實主義風格來作自己的切入點,並同時融入人文關懷。
任安說,vivo X50對X系列設計基因的傳承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了兩點上:雅致設計,專業影像。
「雅致」兩個字,在近一小時的分享中,經常出現在設計師的話語中。溝通會所在的辦公室,叫雅致美學空間,可見這是深入vivo人心的一個詞。雅致,也是這次 X50 系列設計的核心。
「vivo覺得設計是能打動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這其實也是vivo非常堅持的點。」任安說,vivo X50要做雅致設計,是因為優雅和精緻,能給人非常安靜、平和、有秩序的美,vivo希望通過這種設計,與用戶產生情感共鳴。而針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人們生活的衝擊,vivo也加入了人文關懷,希望通過寧靜、奢華、舒適的感覺,以有序對抗無序。
雅致設計,是對vivo X系列設計基因的傳承。專業影像,則是vivo X系列的突破。
今天,手機已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人們彰顯個性和生活態度的時尚單品,是實現自我表達的載體。
vivo注意到,普通用戶已經不怎麼使用相機了,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手機拍照,而各個手機廠商也在手機上安裝越來越多的攝像頭,從三攝到四攝,未來可能會更多。
「這時候手機怎麼處理?我們的手機是不是變得更像單反手機了?這是我們很大的切入點。」任安說。針對人們對手機拍攝功能的需求,vivo X50提出了專業影像的概念,並在手機上使用了微雲臺相機。
vivo X50系列的微雲臺,通過陀螺儀和洛倫茲力,可以不斷的調整畫面,實現全畫面的高清防抖。馬東在開箱視頻中形象的把攝像頭比做人的眼睛,而雲臺就是脖子。
深圳玩意東西工業設計CEO袁炫華在微博上感慨,vivo X50的外觀,也許會給整個手機行業的工業設計帶來一波新鮮感和高級審美。「整體乾淨利落的設計再一次印證了功能越專業,設計上反而越顯得簡潔和高級感。」
突破與平衡
隨著5G的普及,以及對攝像功能的重視,手機裡需要堆砌的元器件越來越多,今天市面上的手機也都越來越厚,越來越重。
到了X50 Pro,光攝像頭的厚度就有2毫米。
「假如做一個 Go Pro或者相機,可以把攝像頭做得特別突出。但手機是人們天天隨身攜帶的時尚單品,太厚對消費者來說是特別不好的體驗。」任安說。雲臺相機是vivo X50的特色,也是設計的難題。
雲臺的攝像頭的高度太高了,如果還是像之前的設計一樣,只是單層凸起,就會特別突兀。據透露,vivo X50在前期做設計方案的時候,也想過突出雲臺相機,但討論過後,還是決定要保證視覺的平衡。為此,vivo用了多層雲階的設計,這也是目前手機市場上的首例多層雲階處理方式。
多層雲階,是一種從高往低的三層梯形設計。《商業與生活》等媒體受邀現場觀摩了 vivo X50 系列的設計手稿,後攝玻璃蓋板雙層設計,上層為微雲臺主攝、人像和廣角;下層為潛望鏡頭,和後蓋主題色一致的金屬貼片配色讓相機鏡組能以漸變的色彩和手機背部融為一體。
「大家都是四個攝像頭,但是vivo把這四個攝像頭進行了分組,三大一小分開了,這一下子就突破了其他廠商三眼煤氣灶結構、浴霸組合和行軍模式。當然分組只是第一步,最巧妙的地方在於還分了臺階。」袁炫華評價。
任安說,這樣設計的原因是,通過對攝像頭的分區處理,vivo X50 整體上視覺上起到了的弱化效果,但當用戶細看時會發現它是一個顯性的存在。這一樣來,手機整體非常纖薄,但又有細節。
纖薄,也是 X50的一大特點。
在採訪現場,有媒體用卡尺實測了手機的厚度,測量顯示,整機的厚度只有7.49mm。「厚重是行業比較難攻克的一個難題。把電池的重量、中框的重量、玻璃蓋板重量減輕,都是一些解決方式,我們主要還是靠設計和硬體的平衡。」任安說。在vivo看來,手機是人們身體的延伸,每天使用長達5、6個小時,因此好的手感、握持感非常重要。
手機畢竟是一款商品,要考慮到量產性、投入產出比。因此,很多廠商會在消費者不注意的地方省功夫,比如目前手機的頂部和底部,幾乎是千篇一律的處理成圓弧。
但vivo的設計師們在考慮最終呈現效果時,還是願意在普通消費者不會太在意的地方下功夫。這一次,vivo X50系列就給用戶帶來了不一樣的頂部設計。設計師為每臺X50系列設計了一個項圈「choker」。choker,起源於法國,用來顯示身份,突出誘人的線條和氣質。這樣的設計,讓手機頂部設計不再是空白,也讓vivo X50系列在一種手機中格外獨特。
任安說,做一個設計,要平衡很多東西,但手機本身就這麼大,不可能把想到的亮點無限添加上去。「我們要平衡的,是我們的審美,和用戶連接,和硬體之間,以及和公司戰略之間的關係。我們做設計的時候,更多是用功能層面的東西和用戶溝通。」
未來可期
5G時代,競爭更加激烈,作為手機生產商,不但要生產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產品,還要贏得用戶的信任,才可能在未來站穩腳步。
vivo相信,設計會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力量,更是產品創新的有力驅動。設計不是只關乎特定對象,還是一種視野和方法,是可以運用到人類所有生活中的一套看東西的方法和工具。
「設計驅動,是我們內部做整個系統運作的時候的一個策略和方向。」任安說。早期工業界的設計,有些堆疊方案或者器件方案都是固定的。但現在,在vivo內部,一切設計都會被重新定義。「無論是器件的定製,還是最初希望傳遞給消費者的東西,我們不想只給用戶一個殼子、一個純功能性的東西。我們希望和消費者建立一些情感聯繫,希望通過設計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繫。整個設計、整個CMF、整個理念的包裝和推廣之間的關係,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
在vivo,設計團隊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消費者趨勢研究創新技術預研團隊,就是為了把消費者需求和未來的技術創新結合起來。
但是,硬體也不可能完全遷就設計來做。增加了相機零部件,整個系統的尺寸也必然會增加;5G需要的天線更多,手機的尺寸也會更厚。這就需要硬體工程師和設計師配合,需要有強大的研發支持。在vivo X50系列中,為了滿足設計師們要讓手機更纖薄的要求,硬體團隊對相機排線、防抖框架進行了重新設計,也重新設計了3D環繞式天線系統。vivo產品經理韓伯嘯在微博上強調,「我沒有減電池,沒有用塑膠做中框。」
世界看似紛繁複雜,但對於vivo人來說卻很簡單,用「設計驅動」,做出令人心動產品的最優方案。設計最終還是要落到產品上。
vivo X50系列是vivo明確「設計驅動」原則後的第一款旗艦產品,現在用戶的反映,已經顯示出了這款產品的成功。而與vivo X50系列同期發布的「vivo TWS Neo」真無線耳機也深得用戶喜愛,整體圓潤的流線造型,時尚且科技感十足。
「我們要堅決反對追求獨樂而應只求眾樂,我們要堅決反對短視僅求一時輸贏,而應放眼長遠追求可持續的健康長久。我們要堅決反對做產品時的參數驅動、競爭驅動、自我驅動,而應回歸到消費者驅動、設計驅動。」沈煒說。
當手機進入5G、全面屏時代後,市場上的手機外觀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但從vivo X50系列開始,一個新的手機美學時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