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問題一直為學校、家庭和社會所關注。但由於安全教育存在眾多的誤區,兒童的安全防範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仍然較為低下。
統計數據顯示,意外傷害佔我國兒童死亡原因總數的26.1%,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長,意外傷害已成為0-14歲兒童健康的第一「殺手」。兒童意外事故52%發生在家庭,19%發生在街道,12%發生在學校。
孩子從出生到學走路,到七八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安全性也是不斷在發展,家長要有發現潛在危險的能力,這樣絕大多數兒童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預防的。
首先家長要很清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碰到哪些安全隱患?
校園裡的安全隱患:
1、在校學生之間的打鬥、欺詐、傷害行為,校外不良人員對學生的侵害。
2、商店、食堂、小賣部的食品安全。
廣大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薄弱,又貪圖便宜和好奇心,經營者往往投其所好,就很有可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3、體育活動、課間、室外活動時行走、上下樓或違紀攀爬造成的傷害。
學校公共設施有好有差,一些體育設施長期風吹日曬,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推行素質教育後,學生在校活動時間增多,學生之間互相嬉戲、玩耍,由於年齡較小,不知輕重,很容易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居家的安全隱患:
1、危險區域一:陽臺
據統計,每年發生的兒童高處墜落事件,80%以上兒童年齡為5-7歲。這其中有不少兒童墜亡的案例,家長其實就在家中。高空墜落很可怕,家中跌落也需要注意。一定要制止孩子在床上,沙發上跳躍。
2、危險區域二:浴室
浴室內的馬桶,浴缸對寶寶安全威脅比較大,浴室一定要保持乾燥整潔,預防孩子滑倒帶來的傷害。
3、危險區域三:電器和插座
房間內插座的位置一般都在牆角這些比較低的地方,兒童很容易接觸到,兒童好奇心強容易造成觸電事故。房間內各類電線對孩子也是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絆倒孩子的是電熱水器的電線,熱水倒在孩子身上,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房間門被風吹意外關上夾傷孩子,地上凌亂絆倒孩子摔傷,臥室客廳來回奔跑撞傷等意外情況頻發。
4、危險區域四:廚房
檢查廚房內各個角度,確保廚房裡鋒利的刀具和其他危險物品不能讓孩子輕易的拿到。
預防和規避兒童意外傷害事故,家長和孩子雙方面的安全意識缺一不可,尤其是兒童的安全意識教育更為重要。
但是家長重保護輕教育的問題普遍存在,為了防止孩子發生意外,家長總是小心翼翼,時時刻刻對孩子嚴加保護和防範。當孩子面臨危險時,家長普遍性的做法是包辦、代辦,只有少部分的家長教育孩子如何去應對這樣的場面,如何去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家長一定不要對孩子做空洞的安全意識教育,如家長會時常提醒孩子:「放學後要早點回家,小心壞人。」孩子由於年齡的關係,很難展開具體的思考,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小心壞人」具體的考量維度是什麼。因此,在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知所措,意外傷害的概率也因此增大了。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識未引起足夠重視,通常是在孩子出事後,或者是某些事件在身邊發生了,才對孩子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這種滯後性的安全教育也可能導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劇發生。
因此家長在重視保護孩子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這個是解決安全問題的根源。不要做事後傷心的父母。耐心細緻的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告知孩子那些潛在的安全隱患,灌輸孩子安全意識。從而從根本上有效預防大多數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