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任昊欣,山西晚報記者面對的是一個安靜的小姑娘,內心波瀾不驚。一番交談之後,記者驚奇於這個小姑娘自身帶有的強大磁場:她是太原市外國語學校高1606班的一名學生,高一入校成績並不理想的她,在第一次月考中就逆襲成為全年級第一名;2019年初春,主動放棄了保送名校資格的她,在高考的千軍萬馬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高考理科645分的成績;名列前茅的她,成了班裡同學超越的目標……她的能量來自何處?她的自信又來自何處?山西晚報記者走近任昊欣,探索著她的成長之路。
她常常自己動手組裝電路板
任昊欣的與眾不同,從高一便開始了。
入校成績並不理想的她,在高一的第一次月考中,排名全年級第一。如今再回望那次考試,她用了「驚喜」兩個字。也許,正是這次考試給了她無窮動力,在班主任王曉蓉老師的印象裡,之後的無數大考、小考,任昊欣穩穩地將全年級第一「攥」在自己手中。
太原市外國語學校每年都有大學保送名額,作為尖子生的任昊欣,保送清華、北大都不成問題,她只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是,高三面臨真正選擇的時候,她卻猶豫了。保送只能選語言類的學科,參加高考卻可以有更多的機遇。初中時還一門心思要學語言的任昊欣,上高中後慢慢體會到自己的本真:「父母都是理科出身,在父母的薰陶下,發現自己更喜歡理科科目。」
猶豫不決時,她去徵求父母的意見。爸爸媽媽與她推心置腹地交談,從她的性格、優缺點、將來的就業趨勢等方面做了綜合考慮與分析,卻依然將選擇權留給她。也許,正是與父母的一番交談,使她豁然開朗。最終,她放棄保送,選擇理科。
所有理科科目中,任昊欣最喜歡的是物理。初中接觸到物理後,她就喜歡自己研究變幻無窮的物理現象。初三時,學到「電」的相關知識,她更是被深深吸引,常常自己動手組裝電路板,搗鼓電機……初三學習很緊張,做物理實驗就是她的減壓方式。
因為興趣,上高中之後,沒真正鑽研過一天物理競賽的她,抱著見識的態度,報名參加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任昊欣說,雖然只是在省賽中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但在物理競賽中她學到不少新的知識和物理思維的方式。
通過看一些電影片段給自己減壓
高三是需要拼搏的一年,尤其在進入衝刺階段。有時看到被保送的同學已經邁入理想的大學,任昊欣也會有壓力。她曾想過,如果高考失利,也會遺憾。平時從不晚睡的她,把學習時間延長到晚上12點,她說再晚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質量。
壓力大的時候怎麼辦?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減壓。平時喜歡看電影的她,到了高三衝刺的時候,面對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她也搖搖頭「沒那麼多時間」。為了給自己減壓,也為了給自己鼓勁,就會在網上搜索、瀏覽各大學校的招生宣傳片,或挑一些電影的片段來看。她說自己喜歡奇幻類的電影,最喜歡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任昊欣說,電影主人公「派」和現實的自己很貼近,現實促使「派」做出了改變,變得更加堅毅果敢。
臨高考前的省模考試,任昊欣居然失利了。以她當時的考試成績,只能上一個普通的一本A類院校,「那是對自己打擊最大的一次。」她放低了聲音說。她記得父母寬慰她說考上哪所學校就上哪所學校,即使沒考好也沒關係,考研的時候也可以再努力上理想的學校。任昊欣更驚奇於班主任王曉蓉老師的話:「我倒是希望這個從來都考第一的孩子,多幾次這樣的失敗。」王老師不難過反而很高興,因為在她看來,這是任昊欣最好的成長機會。在放棄保送的這半年中,任昊欣自己也成長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不一樣的風景。
她認為心態是決定因素
任昊欣是個學習全能型選手,作為一個理科生,她的英語和語文也一直保持著較高水平,所以這次高考,英語考出了142分的高分。高考之後,她開啟讀書模式,正在和東野圭吾隔空對話,她說,「喜歡小說中時空交錯的感覺。」
對於學習的獨門秘籍,任昊欣說出兩個字「總結」。善於總結是很關鍵的一點,她會將自己做過的習題歸類,總結易錯的知識點,歸納同類型的錯題,然後都記錄下來,不斷翻看複習、鞏固自己的薄弱環節。每天,她會規定自己做多少道題,複習書上多少頁內容。「人們認為理科不需要記憶,其實不然,比如生物,書上其實有很多知識點,還是要多看書。」
說到自己在高考中最終的脫穎而出,任昊欣認為心態是決定因素。高中生活中,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做出的選擇。選擇隨時存在,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會面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謹慎的判斷,激發出自己的潛能,所以心態一定要穩。而且,要懂得堅持,要時常告訴自己不能怕辛苦,從小事堅持下來,就可以磨鍊自己的品行。
任昊欣說自己天生喜靜,即使周圍的環境很嘈雜,她都能靜下心好好學習。不僅如此,似乎她還有強大的磁場,班裡的同學都喜歡和她坐同桌,大家說坐在她身邊,也會特別平靜,能好好靜下心學習。正如王老師所說,「優秀都是孩子自己努力得來的,任昊欣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影響著她,讓她變得越來越優秀。」
採寫:山西晚報記者 李婕
攝影:山西晚報記者 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