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蘊含了多元的生活方式和無限的可能。城市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城市公共空間的創造與再生。由宿遷市人民政府主辦,宿遷市規劃局、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承辦的首屆「衲田杯」可持續設計國際競賽恰是從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場未來人類生活方式的思維碰撞。
2017年4月18日,競賽評審會主席國際知名規劃師、巴塞隆納前總建築師比森特•瓜裡亞爾特(Vicente Guallart)出席了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的「『為宿遷而設計』學術論壇暨『衲田杯』可持續設計國際競賽新聞發布會」,並現場對任務書進行深入解讀。
視頻時長2:13,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比森特•瓜裡亞爾特(Vicente Guallart)
西班牙巴塞隆納前任總建築師,加泰隆尼亞高等建築學院聯合創始人,瓜裡亞爾特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及創始人,他是國際城市與科技創新領域,實踐與理論兼具的領軍人物
宿遷是一個擁有豐厚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的中國城市,現有資源包括重要的水利設施、天然湖、濱水區、近期開放的迷人的公園和正在施工中的生態綠廊。本次競賽將為這些區域設置新的屬性、開發新的功能。基地位於即將修建港口的濱水區的山水綠廊或衲田花海,供參賽者二選一。設計類型可以是建築、雕塑、大地藝術或裝置,如瞭望塔等。
競賽題目將圍繞城市名片、可持續生活和生態城市展開,提交作品的基地和功能可以自行選擇,宿遷將選取優秀方案於未來幾年付諸實施,這源自政府對於城市更新的有力承諾。所以我希望全世界對本次競賽感興趣的人都能參與其中,國際化的評審團將針對參賽方案做出專業意見,並給予職業建築師和年輕的建築學子更多的機會,從而為宿遷未來的建設提供優秀的設計。
競賽題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名片
報名截止時間:2017.8.20
作品提交截止時間:2017.9.15
官方網站:natiancompetition.uedmagazine.net/
競賽題目及解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名片
此次競賽將以宿遷市內的駱馬湖至三臺山森林公園(含衲田花海)軸線為載體,以其中的山水綠廊和衲田花海為設計區域,是一個從生態角度重新思考並展望城市未來的良好契機。和很多中國城市一樣,新時代的宿遷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問題,如城市更新改造、自然景觀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競賽所選地是宿遷市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一年四季都以其燦爛色彩與生物多樣性彰顯自然之美。競賽鼓勵參賽者思考自然如何向城市延伸,使城市以大自然的周期生長循環,這將對城市發展大有助益,並對中國的其他城市起到示範作用。
2017年4月17日比森特•瓜裡亞爾特(Vicente Guallart)主席現場勘查宿遷競賽選址,對這座城市的歷史、地域、文化等方面有了進一步認知,並在次日論壇及發布會現場,結合國際相關案例和個人實踐,為參賽者展開設計思路。
首先感謝宿遷市政府和CBC(China Building Centre)邀請我擔任這次國際競賽的評審會主席,同時也非常高興能夠藉此機會發現宿遷這樣美麗的城市。昨天的實地考察讓我更加了解這座城市的現狀和它的發展規劃。宿遷擁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極佳的地理條件,它位於古黃河與大運河交匯處,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理想的棲居地。踏勘中讓我非常欽佩的是,宿遷基於其水系所建立的空間格局和網格結構非常完善,它是這座城市的基礎,也讓我對競賽有了更明確的定位,我更加清楚如何解析題目,如何向參賽者傳遞重要的信息。
競賽基地總規劃圖
宿遷的駱馬湖濱水區域經由山水綠廊與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相連,而衲田花海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參賽者首先應該從城市的空間格局了解宿遷的山、水,及其綠色體系,繼而研究上圖兩塊基地的情況。濱水區位於駱馬湖岸,新港口建設也納入了總體規劃,本次競賽和接下來的可持續性城市建設將不斷提升該區域的空間品質。芝加哥、日內瓦等地的國際經典案例都可以作為宿遷濱水區的發展參考。此外,衲田花海已經是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地景觀作品,但在細節上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所以我希望藉助這次競賽,吸引全球的創意智慧,為宿遷市提供創新的設計,進一步提升這座城市的形象。
芝加哥濱水公園
日內瓦濱水區
巴塞隆納以其濱水區域和城市網格結構聞名全球,城中無論地標性建築或日常建築都具有很高的品質。接下來我想簡單介紹一下這座城市以及在我擔任市議會首席建築師期間的工作,希望大家從中找到和宿遷城市發展的關聯,並為此次競賽提供參考。
1000年前羅馬古城牆示意圖
1859年巴塞隆納城市規劃圖
同宿遷一樣,巴塞隆納擁有悠久的建築歷史,它最古老的城區源起於1000多年前羅馬人修築的古城牆,城中至今還保留很多中世紀風格的建築。十九世紀,隨著工業化對於城市化的影響,老城牆被拆掉了,當時的城市規劃師基於城市擴展的需要,繪製了一版總規圖,這也是現當代巴塞隆納的雛形。
系統與策略——巴塞隆納轉型區域
這座城市的格局在兩個世紀前已基本建設完成,但實際上它的很多個角落的不同空間都在持續變化升級。作為巴塞隆納總建築師,我面臨著一個挑戰,就是如何把多方訴求和相互衝突、相互矛盾的利益通過一個規劃願景實現。我領導的團隊將所有問題羅列歸類,通過分析圖把城市中各個要素,如路網、水系的分布等集合到一張圖紙上,形成了你們看到的2040巴塞隆納願景圖。
巴塞隆納城市解剖示意圖
同時,我的團隊制定了一個城市管理系統的解剖圖,用以表示其各種組成要素及之間的運作關係,從而揭示了在單一管理結構下,城市運行和物質改造所涵蓋的各個方面進行整合的重要性。運用解剖的方式把環境、基礎設施、城市規劃、住房和信息技術整合到單一項目中,通過生態學家、工程師、建築師和電腦技術員的配合,整體而高效地應對當前城市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將要出現的新挑戰。城市解剖還彰顯了人與人、人與物質環境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幫助人們尋找新的方法,以更加開放、透明、人性化的方式規劃城市。
社區公共設施分布圖及其輻射範圍
聖卡特納市場(Santa Caterina Market),西班牙巴塞隆納
在此期間,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分布式城市規劃,即社區。社區是一個領域單位,中心點為房屋,從人類生理學角度,其半徑應在500m以內,步行10分鐘,所覆蓋範圍需包含所有基本服務的公共設施,如菜市場等。巴塞隆納沒有大型的美式購物廣場,而是非常科學地設立了許多社區菜市場,以滿足500m半徑的區域內25000人的需求。我們邀請西班牙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EMBT設計改造了聖卡特納市場(Santa Caterina Market),這是一個公共空間,其最具特色之處在於它的色彩繽紛、充滿戲劇性的波浪狀屋頂。
聖·瓊斯步行道改造
可容納兒童娛樂、休憩等功能的步行區域
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聖·瓊斯步行道為例,改造之前該道路以機動車道為主,改造後拓寬了兩側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被設置於馬路中間,縮小了機動車的比例,並鼓勵慢行系統。與傳統的步行區域不同,聖·瓊斯步行道可以容納兒童娛樂、餐飲等功能,為市民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
波恩文化中心地下歷史遺址
巴塞隆納城區有很多歷史遺蹟,波恩文化中心位於翻新的波恩市場的外殼之下。市場翻修過程中讓毀於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的中世紀遺址重見天日。改造尊重了市場本來的巨型、獨立、殼狀的建築形態、建築體系和原有的建築材料。附近街區的景觀給波恩文化中心的改建提出了限制,但同時也賦予它無限可能。市場前面橫穿而過、車流不斷的科莫斯街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步行街。它連接起附近的社區,一路延伸到郊區的城堡公園,提升了整體的連通和通透性。周圍和其他建築的間隔突出它的高大威嚴,中世紀城市的古老殘片被嵌入新修的人行道,引導人們穿越歷史和記憶。
波恩文化中心廣場
波恩文化中心的開放使得市場原有功能得到強化,而又被賦予新的功能。如此,空間開放、別具一格的平臺和廣場形成了具有多樣性的獨特氣質。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在博物館看歷史遺蹟的模式,把歷史和日常生活空間並置,這種設計同樣適用於宿遷競賽。
巴塞隆納濱水區慢行體系
巴塞隆納位於地中海的西岸,沿海分布著不同時期的工業港口。我們在城市港灣空間營造的項目中,搬遷工業功能,把鄰水空間改造成為公共開放空間,並修建慢行系統,將遊客和市民引導至水邊大型購物中心。同時我們還利用海洋資源,在此舉辦國際遊泳錦標賽、帆船賽等。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對城市地標的理解,從傳統的或人們普遍認知的角度,地標就是一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但我認為成功的地標,不僅僅是一個遠看的形象,而是聚集人氣、傳播思想、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源動力。畢爾巴鄂與宿遷的城市尺度相仿,曾是20世紀衰落的西班牙小鎮,通過古根海姆美術館項目完成了從工業重鎮到文旅小鎮的過渡。所以,我希望宿遷通過這次競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城市地標,它可以是建築、景觀、裝置或者大地藝術。
WROCLAW山
所謂城市地標,並不一定是大尺度的建築,有時候創意公共空間或非永久性裝置會形成獨特且迷人的城市氣質。在這裡我將介紹一些個人實踐,僅供參賽者們參考。2007年我的工作室為波蘭弗羅茨瓦夫競選2012世博會設計了Mountain-building臨時建築,其靈感來源於這座城市的象徵——1913年Max Berg設計的百年紀念館。「WROCLAW山」不僅在形體上向經典致敬,其所涵蓋的休閒娛樂功能將為世博園提供更豐富的公共空間。
臺灣基隆富基漁港海洋廣場改造
創意設計不只是形式上的創新,還需要考慮具體的使用功能。我們在中國臺灣基隆港的海洋廣場國際競標中提出了「浮動式平臺」的理念,即將木質棧道向港灣延伸,把城市家具設計成大型字母,拼寫為「基隆」的英文置於平臺之上。如此,在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休閒娛樂空間的同時,勾畫出一條聯接海上與陸地的視覺通廊。
興義大地景觀藝術項目
目前,我們的團隊受貴州興義市開發區所託設計一個大地景觀藝術項目,其類型和宿遷的衲田花海很相近,是把古巴的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以不同顏色和種類的植被,呈現於整個景區的地面。為了讓遊客欣賞到這幅巨型畫作全貌,我們專門設立了熱氣球乘坐項目,以增加其觀賞性和趣味性。
今天,我在此拋磚引玉,希望通過上述國際案例和我的個人實踐,為來自全世界的參賽者和對本次競賽感興趣的人打開思路。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你們優秀的作品。
競賽題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名片
評委會主席:比森特•瓜裡亞爾特(Vicente Guallart)
報名截止時間:2017.8.20
作品提交截止時間:2017.9.15
評委會成員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宿遷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宿遷市規劃局
CBC(China BuildingCentre)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
獎項設置
一等獎1組:獲獎證書 + 獎金40萬元人民幣(含稅)
二等獎3組:獲獎證書 + 獎金10萬元人民幣(含稅)
三等獎5組:獲獎證書 + 獎金4萬元人民幣(含稅)
優秀獎若干:獲獎證書 + UED全年期刊
獲獎作品(一個或多個)將有機會在場地中落地建造,具體實施將依據當地政府的決議。獎金不包含方案深化及施工費用。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
「衲田杯」可持續設計國際競賽官網報名
http://natiancompetition.uedmagazine.net
你的作品將得到國際頂尖建築師的指導,你的思想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模式!
關於競賽更多內容請點擊以下圖片
衲田杯可持續設計國際競賽題目發布!
編輯 | shuo
項目信息及圖片由Vicente Guallart提供
文章內容及視頻版權歸UED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About UED
UED願意以「愚者之心」
「不遺餘力」地傳遞設計之美
UED | 堅持 專業•時尚路線,關注 中國建築•中國建築師,報導 人物•作品•思想
UED Contact
yangchunhong@uedmagazine.net
投稿請發送至媒體合作郵箱
Explore More
UED官網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