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微信公眾號又有一些小動作了,在公眾號的封面竟然可以看到 內文數據了 ! 看到這……
運營打開了「10萬+公眾號運營錦囊妙計」,新媒體同學身體微顫,設計同學陷入冥思,文案同學腦袋一片空白。
看上圖,下行的位置顯示了閱讀數,轉發數,點讚數,大號看到這也許幸喜,中小號卻顯得尷尬,因為原先還能通過標題黨,得來一些點擊量,若內容上乘,點讚和轉發也能上來。現在這樣一來,往後公眾號將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了。中小公眾號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大家不得不深思。
這樣一個場景的任何一運營都敢想像的:某用戶看公眾號,不看標題就看數據,讓一些本身內容假想數據上來沒那麼快的號,略顯尷尬,心裡不免涼了又涼。
而且公眾號最近的調整,還不止這些,比如:
改版了哪些?
這次改版最明顯的就是在封面的數據顯示和強提醒機制了。
第一點,封面數據
在安卓的機子中,內測版微信中,封面調整如下:
這種數據展示方式有多個樣式:不僅如此,這種數據展示還有多種形式。
比如在上圖中,第一二位置顯示的是朋友分享,三位是朋友讀過,四位乾脆沒有朋友動態,五位只比顯示了點讚數,或許還在內側調整中,可能是隨機性展示數據標籤,這個還需要繼續關注。不過,封面顯示的數據會有些延遲,不是實時的。
第二點, 新版本的公眾號摘要要去掉了,在卡片頁面也看不到了。改版後轉發文章看到的是數據還是摘要這樣還不能確定,需要繼續觀察。
第三,標題文字加粗,標題比以往更清晰了。黑色字體凸顯。就是一時間沒適應過來,看著有些突兀的感覺。
2)訂閱號強提醒機制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在訂閱號消息欄目中,不僅僅可以看到推送的公眾號和標題,還可以看到是否打星的公眾號,超過50個贊的文章,錯過的訂閱更新等。在重要信息顯示上加粗了,提醒用戶查看。這樣一種信息流展示的感覺,讓文章打開率競爭又開啟了一個新的維度。不過,這個功能現在還在灰度測試,只有小範圍「幸運兒」才能看到。
為什麼要改版?
微信團隊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出目前公眾號的3個目標:
第一是今年要把盤子做更大,也就是說想讓更多以前不怎麼瀏覽訂閱號內容的人,喜歡上閱讀;第二是打造豐富的內容形態,希望通過不同的內容形態來吸引更多的人進來;第三是做閱讀效率優化(智能排序)的底層思考,這個底層思考的核心點是「常讀用戶的邏輯」
意思是:
1,要提高老客戶閱讀途徑,提高打開率和完整閱讀效率。這是在幫助常讀的用戶更容易的讀到他們關注的內容。
圍繞著今年的三個目標出發點,展現出來的就是:
強提醒機制,就是給一些常讀客戶做閱讀提醒,維繫住老客戶閱讀體驗,在用戶篩選閱讀的時候,也加了一些標籤,方便用戶查看,比如 你錯過的訂閱更新,超過50人點讚的等加粗提醒。對常讀客戶來說,閱讀更簡單了。對關注許多公眾號的用戶來說,做一些標籤推薦,用戶覺得哪個合適就看哪個內容。也是提升了用戶體驗。
封面的數據功能,還是在幫助用戶判斷是否要打開讀,因為有些內容的確不是用戶看到,但看標題又想打開,結果及時失望,加上這樣的維度,也是在通過市場上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再加上如今微信的信息流推薦機制,則是想幫助用戶更快的篩選出值得讀的文章。
公眾號這樣更新為什麼呢?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數據下滑了,短視頻火了後,大家看內容都去視頻了,輕鬆觀看,但一些深度的因內容還是需要公眾號這些自媒體,但也面臨選擇內容的困難,所以這些用戶的感受需要繼續提升。
現在的用戶變了。
公眾號包括自媒體其他平臺,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市場在變,用戶需求在變,生態環境也在變化,內容形式也在變化,大家明顯能感受到的,用戶不那麼願意關注了,關注了會取消或長時間不打開了。
網際網路主要是通過內容來和用戶表達,不管是圖文還是視頻,都是傳遞信息的一種,所以經營帳號,維繫用戶,需要強大的內容產出。頭部大號因為在內容團隊上投入大,能快速的適應規則調整,中小號面臨著內容輸出問題,有的還缺乏這種經營思維。
公眾號內容質量變了。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喜歡關注訂閱查看,一種新的交互方式和閱讀方式,一時間受到用戶的追捧,而且在微信的基礎上,用戶能低成本使用,也符合用戶的習慣。但隨著市場前行,公眾號之間的競爭也在變大,都在圍繞關注數競爭,就造成現在的用戶對公眾號的內容打開沒有以前那麼積極了,因為無法看到高質量的內容了,惡意營銷的號也變得多了。
通過官方的數據統計,訂閱號的消息列表用戶大多不會打開看,一些服務號因為出現在聊天列表,打開率是好些,但內容也會導致用戶取關,躺在訂閱號列表的信息用戶想不起來看,也不會取關,可能用戶都忘記了,所以公眾號運營面臨這樣的難題。
這幾個原因,就讓用戶感覺公眾號上「沒有想看的內容,質量下滑了,營銷號多」
從內容上看,高質量的內容還是從公眾號發出,但許多質量不好的內容拉低了平均值和用戶期望值。除了閱讀文章,一些日常線上的商務需求 ,都會打開公眾號。
所以,公眾號的幾次改版,也是為了能夠將更好的內容推送給客戶。減少用戶篩選時間和閱讀體驗。流量在增長下滑的情況下,提高流量效率是每家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大家共同的認知。
對公眾號運營的影響 ?
從業者角度來說,這次改版對業務的影響,主要是以下幾點:
1)數據更高的內容,看的人越多
功能本身是幫用戶發現優質內容,提升體驗,但封面數據,會加劇行業淘汰。
用戶可能只會打開數據高的內容,原先通過圖片和標題吸引的作用打折扣。但那些10W+閱讀量的內容,也並不是價值很高。所以對內容要有專業度,對用戶要有尺度。當一篇內容一般、但閱讀10w+ 的大號文章,和一篇內容優質、閱讀量只有幾百的小號文章同時出現,很多用戶都會選擇打開大號的文章。這樣一來,只會使得大號更強,小號越來越弱。
2)創作要求越高
大號要保持持續內容產出,中小號要減少影響,就需要保證內容質量的同時,開啟 強制提醒機制,
「常讀更新」「你錯過的訂閱更新」「超過50人點讚」「星標公眾號名稱」……
這個功能,讓你的忠誠度用戶增加看到你內容的機率,內容越優質、點讚的人越多,越有可能被推薦……別無發法。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曝光,提高內容打開率。
用戶要作出這星標、常讀、點讚等動作,就需要高質量的內容產出了,以此來不斷增加常讀用戶。
不要只會長期悶頭輸出,多去了解用戶需求,多發掘熱點選題、適合你的選題,儘可能寫出爆款,給公眾號漲粉。堅持下去才會成為有價值的公眾號。
該如何自處?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短視頻上了,視覺效果更好,但這兩個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會同時存在,就和近之前有人擔心有了微信,微博就沒活路了一樣,現在微博微信都是日常「需求」品,這是兩種不同的形式,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或同一個人不同階段的需求。
經常見到有自媒體說,公眾號要被拋棄了,媒體形式老舊,大家都去看短視頻了。但大家別忘記了,公眾號的微信的生態一部分,微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沒短視頻,不可沒微信去和朋友交流或工作。
只不過公眾號在行業中運作的太久,用戶已從熟悉到疲倦,再從公眾號上逆襲突圍會變得困難,但它已成為大多數的習慣。 只是過了紅利期,任何事情都變得不容易。還記得當年那些火爆網絡的網際網路平臺嘛,現生存下來的有幾個? 網際網路的環境一直都是這樣瞬息萬變,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尋找突圍之路。 內容轉自 toutiaoruanwen ,轉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