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是在北京市的,而在北京市中的景色就要數北京故宮了,而裡面的建築也是有著很多著名的景點,對此東城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吧。 盤點東城最著名景點 太和殿 在故宮的中心部位。俗稱金鑾殿,故宮三大殿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現存建築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建在高約2米的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四周圍繞石欄,有雲龍雲鳳望柱1488根,前後各有3座石階,中間石階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龍,襯託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
殿面闊11間,進深5間,重簷廡殿頂,高35.05米,寬約63米,面積2377平方米。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封建統治者的重大典禮等活動都在此舉行。殿中的金漆雕龍寶座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太和殿紅牆黃瓦,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全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中和殿 在故宮太和殿後。故宮三大殿之一。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華蓋殿,嘉靖時改名中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始稱今名。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執事人員的朝拜。每逢加皇太后徽號和各大禮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保和殿 在故宮中和殿後。故宮三大殿之一。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謹身殿,嘉靖時(1522-1566)改名建極殿,清順治時(1644-1661)始稱今名。乾隆時(1736-1795)重修。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筒瓦重簷歇山頂。清時每年除夕和元宵節,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京中的文武大臣。乾隆後期(18世紀末)成為殿試的場所。 幹清宮 在故宮內廷最前面。明 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高20米,重簷廡殿頂,清康熙前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
清雍正以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東城景點有哪些著名的 午門 故宮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清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通高37.95米,下為高大的磚石墩臺,臺正面以垛牆圍繞,後面宇牆。墩臺正中有3門,正面呈長方形,後為券形,墩臺上建樓5座,俗稱五鳳樓,圍以漢白玉精美欄杆。
主樓面闊9間,重簷廡殿頂,其餘4樓為重簷攢尖頂,金黃色琉璃瓦與絢麗的彩畫交相輝映,氣勢巍峨,宏偉壯麗。午門中樓左右有鐘鼓亭,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主持大典時,鐘鼓齊鳴,以示威嚴。清代每年頒發曆書儀式也在此舉行。 前門* 在天安門廣場南側。明清兩代北京內城的正門。由城樓和箭樓組成。
城樓建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樓兩度毀於火,隨即修復。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城樓和箭樓先後被火焚,後按原狀重修。1949年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此舉行入城式。 儲秀宮 在故宮西六宮內。與翊坤宮、體和殿組成一個院落。明清兩代是后妃居住之處。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住此。她50歲生日時,僅重修儲秀、翊坤兩宮和賞賜臣僕就耗費白銀125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