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也是我們接觸的最多的中國文化,從我們小時候每天說話寫字交流等都要用漢字,可以說漢字是我們中國人日常生活和文化傳承最重要的載體,我們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習漢字的拼音、寫法、筆畫、結構、字義等,可是漢字的五行屬性如何劃分知道的人還真的不多,就算是一些專業的命理師在漢字的五行屬性如何劃分的方法上,也說法不一,甚至有很多漢字用不同的方法,就會有不同的五行屬性。
同一字為何有不同的屬性說法呢?在這裡給大家說明一下,漢字的五行劃分,其方法較多,有據讀音劃分的「音韻五行法」、有據結構劃分的「字形五行法」、有據漢字字義劃分的「字義五行法」、有據筆畫數劃分的「數理五行法」等等,以下分別略作介紹。
一、字形五行法
所謂形,就是字形,指字的形體構成。許多漢字在字形上包含了木、火、土、金、水,這可以直接看出來。如:
木:本、樸、術、機、橋、榕、林、桶等。
火:燦、爛、炎、炬、烽、煌等。
土:地、堅、坤、坦、培、增等。
金:鑑、鋼、鈕、銅、錫等。
水:泉、冰、匯、江、澤、派、濤等。
這是最古老最可靠也最廣為人們接受的一種漢字五行劃分法,原理源於漢字的象形文字特性,這種方法原則上是比較科學的,因為中華漢字本來就是象形文字,帶火的即屬火,帶水的即屬水,帶木的即屬木,帶土的即屬土,帶金的即屬金。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漢字帶偏旁部首的容易區分,而不帶偏旁部首的則很難區分其五行屬性。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漢字,同時帶兩種甚至三種五行偏旁部首,那應該取其哪個五行才是呢?
如果是不帶部首偏旁的漢字,最好根據其意義進行區分。
如果是帶幾個部首偏旁的漢字,那得看本字之中,哪種五行為主,哪種五行為次,把兩種五行進行比較以後,再區分其主次,可以分為主五行與次五行,而不能取其一個五行,而忽略另一個五行的作用。區分的方法,既要參照這個字屬於哪個部首,又要考慮到這個字的實際或象徵的意義。
比如「汕」這個字,有水有山,山屬土,水土並存,那該取其水,還是取其土呢?其部首在「水」,其字意是魚遊水狀,其中雖有山土,但還是水佔多數,所以應該以水為主,而以土為次。再比如「淡」這個字,雖然一水兩火,看似火旺於水,但卻不能將其以火為主來用。因為其部首在水,而且字意也是以水為主,通常都理解「淡水」而沒有叫「淡火」的。其作用是由水來減弱淡化了焰焰火勢,所以「淡」是一個水火併存的漢字,它的主五行為水,而次五行為火。
再比如「梁」這個字,其中有水,有木,也有金,因為「刀」一般都是金屬的。一個字中就帶了三種五行。但其部首在木,此木是由水生的,而且實際上也是經過「刀斧」加工了的木,可作棟梁之材,所以不管其中有有水有金,但其本意還是以木為主,水為次,金再次之。
明白了這個原理,漢字中帶五行部首偏旁的就容易區分其五行屬性了。那還有一個難題,就是不帶金木水火土的如何區分?更難的是有些漢字連間接的五行也沒有顯示,那就只好去引經據典,詳查其字意而定了。這一部分比較難以解釋,也難以理解,如果自己弄不準,最好去請教專家學者。不過一個總的區分原則就是,根據字意去判斷。經過尋根溯源,總會弄清此字的五行屬性的。下面我就來說說根據字義劃分五行的方法。
二、字義五行法
所謂字義,就是字的含義,許多漢字從字義上可以確定五行,漢字是表義文字,從漢字的造字方法來看,無論是象形、指示、會意和形聲,其字形與字義都有著緊密的聯繫,特別是漢字的部首,它其實就是表義的符號,所以,通過漢字的部首就能比較簡便準確地找出其字義的五行。如:
藝、芳、含等可歸入木類。
光、輝、耀等歸入火類。
山、巖、峰等歸入土類。
劉、列、利等歸入金類。
鮮、雷、雯、霏等歸入水類。
通過對漢字部首的五行劃分,可以對大部份漢字的字義五行作出準確的劃分,然而,由於漢字的複雜性,少數字雖有表示某種五行的部首,但字義經「假借、轉注」等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必須按新的字義來劃分其五行;而對一些無部首的獨體字和有相同部首卻字義演變較大的字,須據情劃分。
在五行學理論中,一般認為:凡具慈善性、生發性者五行為木;凡具文明禮儀和發熱發光者五行為火;凡具敦實性和包容性者五行為土;凡具智慧和流動性者五行為水;凡具仗義性和質地堅硬者五行為金。根據字義五行法劃分漢字五行屬性須注意如下幾點:
1、凡五行理論涉及到的字或部首,原則上按五行理論劃分其五行。
如仁為木、血為火、龍為土、辰為土、北為水、黑為水、鼠為水等。
2、凡多義字,按取名時的選義劃分其五行
如斤,如字義取砍物的工具時,則字義五行應劃為金,如為記量單位,則字義五行應劃為水。
3、凡古義與現代義區別較大的,按現代義劃分其五行
如帥,古義為佩巾,五行應為木,現假借作將帥之帥,五行應為水。
4、凡字形與字義的五行發生矛盾時,按字義為準劃分五行。
如新,部首從「斤」,也有「木」部,古義有砍伐的意思,如此五行應為金,然而,「新」字的字義現主要是指新的東西,與舊相對應,故五行宜劃為木的弱五行。
5、凡有雙五行部首的字,以主要字義和取名時的主要取義劃分其五行。
如聞,一般「門」部首表示一定的範圍,五行應為「土」,而「耳」五行主水,因聞的字義主要是聽見,所以應將聞的字義五行劃分為水。又如沐,有「氵」和「木」部,因沐的字義主要是與洗有關,所以應將沐的字義五行劃分為水。
字義五行法其實是字形五行法的一種延伸,兩者同源而分流,最終卻是殊途而同歸。字義五行法也是最能體現取名者水平的一種五行劃分法,因為漢字數量繁多,結構複雜,且往往一字多義,要根據字義正確劃分其五行屬性需要判斷者具備深厚的國學尤其是文字學知識。
漢字中不帶五行的,就只有用其表達的意義來區分了。有些雖然沒有直接表達五行,但卻間接顯示了五行,比如「山」這個字,山本來就是由土石堆成的,所謂堆積如山,所以此字的五行即屬土,由山作部首偏旁的漢字,其中就有土的成分。再如「王」這個字,其實是「玉」字的部首,「玉」是礦石,土性,所以五行屬土,由「王」字作部首偏旁的漢字,其中就帶有土的成分。再如「日」、「光」這樣的漢字,都是由太陽或熱電量發出來的,五行屬火,所以帶「日」、「光」的漢字,其中自然就有火的成分。
三、音韻五行法
在姓名的音律學中,最複雜的是其五行定義。五行學說將聲音定性為五行元素,從而在起名中起到病藥補益的作用。我們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文化,將世界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又因陰陽分野,合稱「陰陽五行」。五行學說和「陰陽八卦」學說互相參照和補充,共同組成中國古代「玄學」最基礎的結構。古人所謂五音歸類標準,是指宮、商、角、徵、羽這五音,音韻學上指喉音、舌音、牙音、齒音、和唇音。關於五音與五行對應關係,古籍多有矛盾,今人也莫衷一是。最大的可能是因為古今語音差異及當今方言差異造成的。由於語音的多變性,所以固定字音的五行會遇到很多困難。其實字音的五行還是要從喉、舌、牙、齒、唇五種器官發音,所以我們不須要細分五音(宮、商、角、徵、羽,古書中也有多種定義,很不同時代互相矛盾,當前很難弄清楚),我們只要了解喉、舌、牙、齒、唇的五行定義就可以了。換言之,我們只要將發音器官的五行定義弄清楚,就可以省略了五音定五行之性的麻煩,而直接對語音進行五行劃分。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土主肌肉,火主血脈,木主筋氣,金主骨牙、水主體液,所以相對於五臟即是土主脾胃,火主心臟,木主肝臟、金主肺腑、水主雙腎。對於口腔來說,稍微複雜一些,首先應明確嘴唇是肌肉組織,故唇一定屬五行之土;另外牙齒屬五行之金也應當明確。但古人將「牙」和「齒」是分開來講的,「齒」專指切牙(門齒)和尖牙,「牙」專指雙尖牙和磨牙,因此古人對字音有「牙音」和「齒音」的區別。但古人所提到的牙音,並非由臼齒發出的聲音,而是指相對來說,經過臼齒的氣流較多而已。如果讓氣流更多的經過臼齒部分,口腔必須要撐開兩腮移出部分空間,這要依靠「筋」的力量,故「牙音」屬於五行之木; 《內經》稱:「心主舌」,又《靈樞 . 脈度》曰:「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能知五味矣」。由於心主火,故此,舌屬於五行之火。咽喉在口腔的下後方,喜歡水,最怕乾燥,故喉屬五行之水。事實上,古人定義的「喉音」包括咽部及上顎等發音位置較置後的聲音。分清發音位置而定五行從理論上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條件,但對於某些字要細細推敲才可以定論。我們也可以在漢語拼音的聲母表中大體找到對應。詳見下表:
唇音屬五行之土 拼音:b , p , m , f,w
舌音屬五行之火 拼音:d , t , n , l
牙音屬五行之木 拼音:j , q , x , y
齒音屬五行之金 拼音:z , c , s , zh , ch , sh , r
喉音屬五行之水 拼音:g , k , h
五音分屬五行,在中醫引導(氣功)理論中也有典為證。《正統道藏洞神部》云:「呬字,呬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納治之。呵字,呵主心,心連舌,心熱舌幹,有疾作呵吐納治之。呼字,呼主脾,脾連唇,脾火熱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納治之。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火盛則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以上即氣功中的「六字訣」,是一種通過吐氣發聲而強身治病的修身養命之道。雖然其方法並非如此簡單,但其以字音為用是鮮明的特色。
不過,不可以過分迷信字音的五行信息,與字義字形相比較而言,字音最重要的是諧音內容。共五行意義次於字義與字形。
四、數理五行法
所謂數理,就是字的筆畫數,字的尾數為1、2者,屬性為木;各數字的尾數為3、4者,屬性為火;各數字的尾數為5、6者,屬性為土;各數字的尾數為7、8者,屬性為金;各數字的尾數為9、0者,屬性為水。使用數理五行法要有兩個注意的地方:
(一)漢字的筆畫數要以繁體字來計算。
(二)有些特殊部首按規定筆畫計算。
(1)「氵」四點水算四畫。如:清、潔等;(2)「扌」手旁算四畫。如挑、撥等;(3)「月」算肉旁六畫。如服、肪、脈等;(4)「艹」算六畫。如英、蘋、蓉等;(5)「辶」算七畫。如達、邁、迅、過等;(6)左「阝」算八畫,陽、陰、陳、陸等;(7)右「卩」算七畫,如即、鄧、鄺等;(8)「王」算五畫,如琬、珀、玫、瑰等;(9)礻(示),以示字計為五畫;(10)衤(衣),以衣字計為六畫;(11)「犭」算四畫。如狄、猛、獨等;(12)忄(心),豎心旁,以心字計為四畫;(13)名字中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字要分別按1、2、3、4、5、6、7、8、9、10畫。
數理五行法根源於19世紀自日本傳入的「五格剖象法」(又稱「崎健氏姓名學」),這是最受人們詬病的一種五行劃分法,就拿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字來舉例吧。比如「水」這個字本來就是無可爭辯的水,但因為是4劃,卻被認為屬「火」;「木」這個字本來就是無可爭辯的木,但因為是4劃,也被認為屬「火」;「土」這個字本來就是無可爭辯的土,但因為是3劃,也被認為屬「火」;只有金這個字是8劃、「火」這個字是4劃,分別符合其本來是金、是火的屬性,其餘三個全都被變性了。所以由此而知,這種用單個漢字的筆劃數來區分其五行屬性的方法大部分是錯誤的。
由此看來,一個真正的好名字,既要符合八字五行喜用,又要搭配吉祥數理,還要賦予文化內涵。同時在漢字的選擇運用上,也要考慮到五行生剋制化的因素。這就要求起名者要同時具備命理、姓名、漢字等多方面的專業學識,否則起出的名字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
▼掃一掃,掌握芝麻最新動態
編輯:不空 山翁
投稿交流:/郵箱1163435003@qq.COM
個人微信/KXbb2009
隨緣關注 隨喜分享